【公元756年,叛軍攻入長安,玄宗西逃入蜀。公元757年,長安光複,玄宗重回都城。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情,而我們的詩聖也用他的筆墨記下了這些故事。】
【公元757年,被困長安的杜甫寫下《春望》。春天是萬物複蘇的季節,在給大地帶來生機的同時,亦給深陷戰亂的大唐帶來了希望。彼時安祿山已經稱帝,他因為身體肥胖導致滿身毒瘡、雙目失明。被迫長久臥床的安祿山並不知道,他的兒子安慶緒已經勾結了謀士嚴莊河和太監李豬兒,準備合謀殺死他。】
【一個深夜,李豬兒執刀潛入安祿山帳中,劃開安祿山的肚囊——安祿山因為肥肉過多。手臂粗胖,根本夠不到自己肚子上的刀,隻能含恨搖動床頭帳竿,大聲呼喊。可直到他的腸子都流到了地上,安祿山仍沒有等到救兵——他的兒子安慶緒親自守在帳門前,滿足而喜悅地聽著他的老爹哀嚎咽氣。】
【安祿山死後,作為大燕偽帝的他非但沒有安葬禮儀,反而隻被人拿毛毯草草一裹,隨地掩埋。而他的兒子安慶緒雖然繼承了他的僭帝之位,但偽朝廷的士氣卻大受影響,杜甫的一位老熟人就趁機溜出偽朝,來到長安……與故友相逢的杜甫十分驚喜,立刻提筆寫下《鄭駙馬池台喜遇鄭廣文同飲》。】
【這是一首充滿隱喻的小詩,其中有一句“然臍郿塢敗,握節漢臣回”頗有意思。】
【杜甫以董卓喻安祿山,又以蘇武喻鄭廣文。眾所周知,董卓這個竊國大盜是被他的養子呂布所殺。他死後,一根燈芯被放在他的肚臍中,日夜燃燒他肥胖肚子的油脂——這與安祿山之死何其相像!】
【漢將蘇武曾被匈奴拘留在北地十九年之久,在此期間一直堅守漢節。而杜甫的好友鄭虔曾被安祿山任命,但他一直佯裝生病、不肯就職。杜甫將鄭虔出現在長安與蘇武回朝相提並論,暗喻了安祿山的死亡使鄭虔得以重返故都。】
眾人正聚精會神聆聽水幕,一道殺豬般的嚎叫卻驟然響起。
這哭嚎如同魔音貫耳,令人不由麵目猙獰、心情浮躁。
“安!祿!山!”
眾人望向哭嚎不止的安祿山,有人麵露嫌棄,有人殺意凜然。
但甭管彆人怎麼看,安祿山自顧自地傷心欲絕、悲憤難耐。他原本縮成一團,生怕惹人注意,但如今聽完水幕,得知自己淒慘的下場,他再也忍不住來回打滾、嚎啕大哭。而且這一次,他哭得無比情真意切。
“誰叫你吃這一身膘。”
李林甫滿臉嫌棄,眉頭緊鎖。
他年過七十,至今精神矍鑠、身強體健,尤其是那麻杆似的身型,更是與安祿山呈現鮮明對比。眼見安祿山滾到了自己身邊,他忍不住提腳踹去:“滾遠點,吵死了。”
安祿山順從地滾遠了。
——然後停到了李隆基腳下。
“聖人呐!”安祿山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黏糊糊的水光蓋著油膩膩的麵孔,像是一隻剛從油桶裡撈出來的肥豬。
他趴在李隆基的腳邊,哭哭啼啼地咒罵自己忘恩負義的兒子,順帶著再一次表達自己痛改前非的決心。
李隆基擰眉聽著,但他的心思卻不在安祿山的懺悔上,隻是盯著他那滿麵的油光鼻涕,心裡既嫌棄又困惑:這蠢貨明明滿腦肥腸,朕和愛妃當初怎麼會覺得他憨態可掬?
去掉了濾鏡,李隆基隻覺胃裡翻騰,再多看安祿山一眼就要嘔吐。他一提下擺,毫不客氣地從安祿山手裡抽回袍角,隨即就想抬腳遠離。
看到李隆基抬腳,安祿山下意識以為聖人也要踹自己。他情緒激動間,竟然猛地一挺身子,愣是把腦袋壓到了李隆基鞋麵上,靠著體重把他釘回原地。
似乎覺得固定住李隆基仍然不夠,安祿山一邊嚎啕大哭,一邊伸出臟兮兮的豬蹄緊緊抱住了黃袍下的袴褌——差點沒把李隆基的褲子扯下來。
“聖人呐!祿兒好慘呐!祿兒……”
安祿山臉上的褶子和著淚水,一浪接一浪,幾條渾濁的鼻涕順著麵頰掛落,眼看就要垂到靴麵上——
“來人,快把他拖開!”
李隆基終於受不了地崩潰大喊。
得到聖人“允許”,早就在一旁虎視眈眈、摩拳擦掌的武將們頓時一擁而上。
哥舒翰三步並兩步,也不嫌棄安祿山油光滿麵,獰笑著掐住他赤|裸的皮肉就往亭外拖去。幾乎是片刻,安祿山就被一群大漢淹沒了。
【這個春天帶來了很多好消息。這年春末,唐軍在郭子儀的率領下,終於連打勝仗,收複了陝西大部分地區,朝廷也從靈武一路南遷,逐漸靠近長安。】
【聽到這個消息,杜甫冒死逃出長安,曆經千辛萬苦,終於在鳳翔見到了皇帝。當時已是初夏,他“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見到衣衫襤褸、蓬頭垢麵的杜甫,皇帝大為感動,為了褒獎他的忠心,杜甫當即被授予了左拾遺的官職。】
聽到這裡,李隆基十分激動。他大步上前、緊緊握住杜甫的手。
目光描摹著杜甫如今還未滄桑的麵龐,李隆基的眼裡閃爍著感動的淚光:“愛卿,你受苦了!”
聽完水幕,杜甫亦有些動容。
但望著如此激動的李隆基,杜甫的麵色不知為何卻有些尷尬,就連眼神都開始飄忽不定……
“聖仁!那係候你已經係太上皇啦!”遠處正在被群毆的安祿山不忘發來“溫馨提示”。
李隆基麵色一僵,緩緩鬆開杜甫的手,惱怒轉身:“就你多嘴!哥舒特進,讓他把嘴閉上!”
李隆基強顏歡笑,又回身拍了拍杜甫的手臂:“子美忠心,何必要等將來?今日晚些,朕必給你挑個合適的職位。”
杜甫尷尬一笑,心裡卻說不出個什麼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