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素來為自己寵信,偶也參與裁決政事。王公貴族、皇親國戚平日裡自然對他另眼相看、多有奉承,諸王公主稱他為阿翁,駙馬大臣稱他為爺——這些李隆基都知道,但當時聽完,他不過一笑了之,從未放在心上……他以為高力士跟在自己身邊時日已久,想必知道進退,可現在看來,這閹貨知道個屁!
還有李亨……這個丟人現眼的玩意!
皇子、堂堂大唐太子,自己未來的接班人,居然會沒臉沒皮地衝高力士這個沒根的閹貨喊“二兄”?!他喊這一聲“二兄”,將廢太子李瑛置於何地?將自己這個父皇又置於何地?
李隆基越想越氣,麵色猙獰似欲擇人而噬。
而李亨麵色木然,他盯著跪在遠處顫抖不停的高力士,又望了一眼亭外的文武眾臣,突兀地冷笑一聲,竟然開始直接點名李隆基寵信的宦官名單:“父皇,楊思勗任軍中統帥;黎敬仁出使傳令……”
“大膽!”李隆基怒喝出聲,截斷了李亨的話。
李隆基本想揮手打人,餘光卻見亭外眾臣麵色肅然。被文臣武將們盯著,他勉強壓下手掌,冷著臉解釋:
“楊思勗平定叛亂、忠心耿耿,他的驃騎大將軍官職是他自己靠戰功打下來的!黎敬仁救災賑濟、亦是實功……”
“噢……那牛仙童受賄……”
“朕不是讓人殺了他嗎?!”
“林招隱、賈奇俊……”
“夠了!”
李隆基拍案而起,胸膛起伏不定。
李亨無所謂地跪了下去。
李隆基瞪著自己的兒子,咬牙切齒恨恨道:“朕心裡都有分寸!你呢?”
“兒臣也有分寸。”李亨抬起頭,第一次不願示弱。
李隆基和李亨目光相對、火花四射,誰都不肯先移開視線。半晌後,李隆基因體力不支,率先眨了眨眼。
李隆基惱怒萬分,一邊靠向椅背,一邊冷笑連連:
“行,那就讓朕看看,你到底有沒有分寸。”
……
【這場戰役固然天時不利,但亦有人禍的原因,其中罪責最大的,當屬宦官魚朝恩。】
【我們前麵說到,李亨是在宦官李輔國的建議下北上平叛、靈武即位,從某種程度上說,李輔國開了唐朝宦官擁立帝王的先河,自此之後,宦官權勢愈勝,把控朝政、廢立君主:代宗時宦官典掌樞密,德宗時宦官掌控禁軍,而憲宗、敬宗皆死於宦官之手。】
【就連在最開始的肅宗李亨時期,隨著宦官李輔國、魚朝恩逐漸掌控兵權,就連肅宗也不得不避其鋒芒。月兮在這裡給大家講一個故事,記載出自《太平廣記》,不一定保真,大家可以當作野史雜談。】
【魚朝恩有一個小兒子魚令徽,年僅十四五歲的時候就被皇帝特賜六品綠衣。但魚朝恩仍不滿足,他借口兒子官階太低、受同僚欺負,他要求皇帝直接給兒子賞賜代表著三品以上的紫服金帶。而當時皇帝還沒說話,魚朝恩直接下令讓人拿來紫袍,讓兒子當場穿上。皇帝明知不行卻無可奈何,當著魚朝恩的麵,他隻能強顏歡笑,誇讚紫袍與令徽十分相襯。】
李亨委頓於地、麵如死灰。
而他身側,李隆基語氣嘲弄,陰陽怪氣:
“顯然,你挺沒分寸。”
作者有話要說: 此時圍觀天幕的唐文宗:
哈嘍?兩位祖宗要來我這裡體驗下甘露之變嗎?
木偶人玩不玩?血洗大明宮了解下?
包悲憤,包絕望,包鬱鬱而終哦!
——
本章材料:
鄴城之戰:同上章材料
唐肅宗李亨未即位時稱高力士二兄:《舊唐書·卷一四八·宦官傳》。另有《淺論唐代宦官專政》論文考證。
——
其他:
1、鄴城之戰是《石壕吏》的背景,《石壕吏》後麵會講。
2、唐後期的宦官專政也會講滴,小可愛們彆急。
3、期待大家留言(摩多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