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紀實詩】杜甫石壕吏 廢立太子,處置……(2 / 2)

“住嘴!”

滾燙的熱茶砸在腦門上,邊令誠沒說完的話頓時轉為一聲慘叫。

李隆基收回手,聲音冷得像塊冰:“如此賊閹,不必與他多言。帶下去,杖殺!”

“聖、聖人!奴才錯了、奴才錯了……”

邊令誠這才回神自己剛才說了什麼,他趕緊跪倒在地,拚命磕頭:“聖人、聖人……奴才不會乾那樣的事情!水幕說的是未來、未來……未來誰又說得準呢?!奴才不會那麼做的!奴才是冤枉的!”

“事不當時固爭,防患於未然。”李隆基麵不改色,揮手讓侍衛動手。

區區閹人,不過螻蟻。

死一個家奴能給自己出口氣,還能籠絡武將們的心,這對李隆基而言簡直再劃算不過。

“高仙芝!高仙芝——哦不,高特進!特進大人,救我,救我!”

邊令誠死死抱住高仙芝的腿,痛哭流涕:“沒有我,你怎麼能當上節度使?!沒有我,你怎麼能成為特進?!我有恩於你,你得救我!”

“挾恩圖報,果真小人!”

封常清咬牙切齒,望向高仙芝:“高特進,莫要被這閹人蒙騙了!”

高仙芝微微頷首。

他俯身撫上邊令誠鮮血淋淋的食指,在邊令誠迷惑的目光中,高仙芝略一用力,將他的食指從自己的褲腿上扯落:

“首先,您身上這件青衣就是聖人對您稟忠直諫的獎勵……邊大人,您幾年前就已經領過酬勞了。”

高仙芝一邊慢條斯理地解釋,一邊握住邊令誠的中指輕輕一掰:

“其次,晉升節度使、得封特進,是我一刀一槍拚來的軍功,而不是因為您那幾句美言。當年小勃律之戰,您畏縮不前,是我獨自領兵深入敵軍,活捉蘇失利,但願您沒忘記。”

高仙芝扯開邊令誠的無名指,平靜繼續:

“最後,我雖目睹未來您冤死我與封將軍的場麵,但我剛才仍強忍著沒有對您動手……這是我對您當初那幾句美言的最後報答。”

“邊大人,恩已償清,如今該輪到您贖罪了。”

高仙芝扯下邊令誠最後的小指,將麵如土色的太監丟向侍衛。聽著邊令誠絕望的慘叫,他對上封常清的眼睛,目露愧疚:

“未來,是我連累你了。”

封常清朗聲大笑,拍了拍高仙芝的臂膀:“高特進,能成為您的副手判官,是我封常清的榮幸。”

眾人望著這一對節度使和判官,無不欣慰敬佩。

“好!好!”

李隆基撫掌大笑,一手拉住一個武將:“兩位愛卿驍勇善戰、忠貞愛國,實乃大唐之福,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李隆基不合時宜地插入引起了眾人的不滿,見他笑得開懷,鄧景山涼颼颼地插嘴提示:

“聖人,其他的宦官您準備怎麼處理?”

李隆基瞪了他一眼,歡愉的麵色頓時有些訕訕然。他瞥向一旁已經昏死的李輔國和魚朝恩,李隆基不耐煩道:“這個,還有這個,都拉下去,午門候斬。”

目送三人被侍衛拖出花園,李隆基滿意點頭:“如此,奸閹就處理乾淨了。”

“哦?不見得吧。”

鄧景山煞風景的聲音再次響起,對上李隆基冰冷的目光,他微微一笑:“聖人,殺三個宦官治標不治本,今日有邊令誠,明日就有張令誠、王令誠……”

聽到這裡,李隆基不由冷了臉:“難不成,你還想讓朕取締宦官,讓朕無奴可用?”

“怎會?”

鄧景山敷衍地拱手致歉,嘴上卻仍言辭犀利:“臣的意思是,宮中宦官人數太多、權勢又盛,如今宦亂未興,聖人何不趁此良機,去屙除弊?”

“閹人膽小,如此殺雞儆猴即可……”

李隆基當然聽懂了鄧景山的意思,但宦官說到底就是家奴,伺候的人少了,生活多少有些不便……李隆基哼哼唧唧,顧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肯正麵接話。

見李隆基如此情態,眾人不由在心底無言長歎——刀子不割到自己身上,哪裡會知道有多痛?說到底,君是君,臣是臣,聖人又怎能體會到被奴才勒索、欺淩、威脅的感受呢?

或許是聽到了眾人的心聲,水幕驟然亮起。李隆基反應很快,當即低頭望去,卻見上麵端端正正寫了兩行大字:

「唐·開成四年·十一月」

「唐文宗李昂,李隆基後世孫」

不過幾息,那兩行字氤氳散去,畫麵跟隨著一人緩緩推進——

集賢殿學士周墀走進思政殿的時候,看到聖人李昂正站在窗前出神。

周墀順著他的目光望去,看到窗外有些蕭瑟的花園裡,立著一株落了葉子的石榴樹。而聖人直勾勾看著那光禿禿的枝乾,嘴唇顫抖,細若遊絲的聲音從兩片蒼白的嘴唇間遊蕩而出:

“須殺此輩……令我君臣間絕……須殺此輩……”

周墀一驚,下意識四顧張望。

殿內寂寂,桌上的茶已經涼了許久——那些黃門宦官不知去哪裡玩樂,看樣子已經離開好久了。

周墀鬆了口氣。他快步上前,輕輕觸了下文宗的胳膊,輕聲提醒:“聖人,慎言!”

唐文宗李昂從恍惚中回過神,散亂的瞳孔緩慢聚焦。

他年紀不大,才三十不到,但鬢角已經長滿銀絲,光潔的麵頰鬱積著一股莫名的滄桑和頹廢。

李昂的眉心印著淺淺“川”紋,頗為愁苦,那雙眼睛更是空洞死寂,如同黃梅天的江南,讓人看一眼就莫名傷感。

但周墀知道聖人為何會變得如此。

事實上,所有人都知道——

甘露之變。

那一夜,整個長安城天翻地覆,雞犬不寧。數千位王公大臣的血沁潤了大明宮的石磚長廊……橫屍流血,狼藉塗地。而他們這位少年君主被宦官挾持著困於室內,他聽著門外賢良的呼救慘叫,卻連擺出一個悲傷表情的自由都無。

“是朕的錯……”

李昂又望向了院裡那株石榴,光禿禿的枝丫伸向天空,如同一雙雙絕望的手。他恍惚地自言自語,聲音輕而痛:“當初要是朕堅持一下,不斥李訓,不和那群宦官入後宮……”

“聖人!”周墀不忍地皺起眉:“這不是您的錯!”

“是仇士良他們把您劫入後宮,不是您主動逃進去的!”

“若是我不斥王訓……”

“王訓當時敗績已露,您保全自身才能謀得長久!”

李昂垂眸:“保全自身,又有何用?傀儡一具,何來長久?”

周墀條件反射地回頭四顧。他想了想,最後乾脆細細檢查了一遍門邊窗角,確定門外沒有監聽的宦官,這才擦著冷汗回到李昂身邊。

李昂沉默地看著他做這一切,臉上有種麻木的無所謂。

周墀將冷茶遞給李昂,痛心地搖了搖頭。

這原本該是喜愛賞花看戲的年紀,可他的聖人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再笑了。

彆人看戲,無不是前仰後俯、樂不可支,唯獨聖人神色寂寂、鬱鬱寡歡,隻在旁人詢問時才勉強提唇一笑。

而賞花……

想到賞花,周墀不由深深長歎。

上次百花宴賞牡丹,文臣們無不吟詩作對,想哄聖人開顏。聖人知道臣子好意,倒是領著人群在牡丹叢中穿梭,隻是到了吟詩環節,聖人盯著那叢叢魏紫姚黃,居然脫口而出一句“俯者如愁,仰者如悅,坼者如語,含者如咽”。

這是舒元輿的《牡丹賦》。

舒元輿因謀劃甘露之變,已被仇士良生擒腰斬。

一時間,牡丹叢中群臣默然,無人敢語。

而聖人以袖拭淚,自知失言,卻忍不住深深長歎……

李昂接過周墀遞來的冷茶。

天已深秋,瓷盞冷得刺骨,但李昂沒有拒絕周墀無言的安慰。他將冷茶捧在手中,看那杯麵上浮動的青芽,毫無由來地突然發問:

“周學士,你說……朕與前朝哪位君主可相比擬?”

周墀有些意外,但更多卻是驚喜——這倒像個少年君主會問的問題,聖人能有此問,看來此刻心情已有好轉……他趕緊上前一步,趁熱打鐵,欲令聖人開顏:

“聖人當比堯、舜!”

李昂先是一怔,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周墀,隨即不讚同地搖搖頭:“朕豈敢比堯、舜?”

“所以問卿者,何如周赧漢獻耳?”

周墀愣住了。

周赧王,為趙、韓、秦、楚所欺,鬱憤而終。

漢獻帝,為董卓、曹操所挾,被迫禪位。

這是曆史上素來為人恥笑的兩個皇帝,聖人怎麼就……

沒有等到周墀的回答,李昂絲毫不感意外。

李昂苦笑了下,晃著茶盞,自顧自地說了下去:“赧、獻二帝受製於諸侯梟雄,如今朕受製於家奴……如此說來,倒是朕不如他們。”

“聖人!會有機會的!”

周墀頓了頓,望向窗外,看著那樹空蕩蕩的枝丫,他驀地想起那日殷紅如血的石榴花,脫口而出:

“非不為也,是不能也!”

“閹人借納忠效勤之意,而售陰險巧佞之奸。日積月累,氣勢蓋張,人主之權為其所竊,而不自知,乃至於無可挽回……此事若要追究,實非聖人之罪,而罪在……”

玄、肅二宗。

李昂靜靜望著周墀,既沒有斥責,也沒有讚同,隻是沉默地盯著他。

片刻後,周墀重新低下頭。

李昂看著狂風中顫抖不休的石榴樹,忽然有種預感——這石榴怕是熬不過這個冬天了。

細若遊絲的聲音從兩片蒼白的嘴唇間遊蕩而出。周墀聽到他的聖人又在輕聲重複著那個不可能實現的夢:

“須殺此輩……令我君臣間絕……須殺此輩……”

……

水幕的最後,人影散去,兩行小字重新浮現:

「次年正月四日,文宗李昂薨逝。」

「享年三十三。」

這下子,刀子真的割到自己肉了。

李隆基像是被人活活捅了一刀,臉上血色儘褪。他立在原地恍惚許久,如同文宗附身,好半晌才勉強回神。

李隆基倒退一步,突然轉身拉起鄧景山的手,言辭懇切:“愛卿所言甚是,朕以為,當下正是去屙除弊的良機——愛卿助朕!”

鄧景山挑了挑眉,沒有說話。

見鄧景山不應,李隆基心下愈急,他又回身拉住郭子儀的手,重重搖晃:“愛卿助朕!”

郭子儀無奈點頭,安撫道:“臣一定殫精竭慮、鞠躬儘瘁……隻是敢問聖人,如今宮中黃門數量幾何?”

李隆基趕緊朝高力士招手,示意他上前作答。

“這……”高力士有些為難,在心底飛快估計了下,小心回稟:“長安大內、大明、興慶三宮,皇子十宅院,皇孫百孫院。東都大內、上陽兩宮,大率四萬人。”

聞此,李隆基有些吃驚地擰起眉:“如此多?神龍中才不過三千餘人。”

他一邊自言自語一邊望向臣子,卻見眾人麵色淡淡、像是絲毫不覺意外。李隆基頓時有些尷尬,他勉強定了定神,搶先問道:“那這些黃門的品階如何?紫衣、黃衣各有幾人?”

三品及以上著紫衣,六品及以上著黃衣。

高力士的頭越發低垂,就連聲音也輕了許多:“品官黃衣已上三千人,衣朱紫者千餘人。”

“什麼?”李隆基不敢置信,皺眉反問:“朕記得散職勳爵的提拔是有年齡限製的,怎會一下子冒出如此多黃衣紫衣,他們都滿足年限了嗎?”

高力士麵露為難,似乎難以啟齒。

鄧景山倒是毫無顧忌,大喇喇地掀開李隆基的遮羞布:“聖人,自開元以來,這規矩早就被您親自打破了!”

“就以高大人為例,您天寶初加他為力士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隨後進封他為渤海郡公,天寶七載您又晉他驃騎大將軍……短短五年,高大人連升數級,您忘了呀?”

李隆基瞪著高力士,像是第一次意識到這件事。那些一時興起的委任一件件、一樁樁地從記憶深處浮現,令李隆基的麵色逐漸難堪。

郭子儀朝鄧景山搖了搖頭,示意他收斂著點。

見李隆基久久不言,郭子儀歎了口氣,接過話茬:

“人數官職都不是問題,唯有一條,臣有所諫——聖人,決不能讓黃門碰軍務!”

“高大人任渤海郡公,不過閒職散爵、以此彰顯聖人榮寵便也罷了,但右監門衛大將、驃騎大將軍可與宮中禁軍關聯……”

看著李隆基目露凶光,郭子儀點到為止。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材料:

1、「唐·開成四年·十一月」部分的文獻:

須殺此輩,令我君臣間絕:《新唐書·卷一七九·李訓傳》

文宗賞牡丹:《舊唐書·卷一七·文宗本紀》

何如周赧漢獻:《舊唐書·卷一七·文宗本紀》

借納忠效勤之意:此處非周墀原話,借用後代評論,來自《宋史·喬行簡傳》

2、宦官部分文獻:

宦官人數:《舊唐書·卷一四八·宦官傳》

高力士晉升軌跡:《舊唐書·卷一四八·宦官傳》,論文《唐高力士墓發掘簡報》

唐代宦官晉升模式以及後期亂政原因:論文《唐代宦官權力的製度解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