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愛國詩】嶽飛 此誠危急存亡之秋……(2 / 2)

伴隨著音樂聲,天幕上緩緩出現嶽飛的身影。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驟雨初歇,冷風淒淒,一身甲胄的嶽飛站在高樓之上。他遠眺著山河大地,想到已經收複卻又失掉的國土,想起黃河兩岸生靈塗炭的百姓,一時怒火中燒,卻又悲從中來。複雜的情緒在胸膛激蕩,嶽飛不禁仰天長嘯: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三十年來,雖有所功名建樹,但對嶽飛來說,這一切不值一提。他的夢想隻有渡過黃河、收複國土:雄氣堂堂貫鬥牛注,誓將直節注報君仇。斬除頑惡還車賀,不問登壇萬戶修。功名於嶽飛,不過如塵如煙,不值一提。

南北轉戰八千裡,經曆過多少艱辛苦戰。好男兒們要抓緊時間建功立業,莫要消磨青春,等年華老去才獨自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鏡頭一轉,狼煙四起,金戈之聲不絕於耳。伴隨著金兵的馬蹄和宋人的哀嚎,開封城破。

一身黃袍的徽宗、欽宗二帝狼狽不堪,被迫跪在異族的麵前俯首稱臣,聽著金王完顏晟下旨將他們“貶為庶人”。幾個粗魯的金兵上前,強行脫去二帝龍袍。

宋人臣子無不義憤填膺。李若水奮不顧身,毅然撞開金兵,重新為欽宗攏住龍袍。他的手臂緊緊錮住了欽宗的身體,不肯讓金人觸碰龍袍。

金兵們先是七手八腳地去拉扯李若水的手臂。這瘦削的文人此刻的力量竟然大得驚人,仿佛蒼崖上的青竹,任憑狂風暴雨,他自巋然不動。李若水的手臂如鐵桶一般捍衛著欽宗,欽宗卻溫順地跪在地上,甚至覺得李若水太過粗暴,將自己箍得胸悶氣短。

一番拉扯之後,金兵仍未得逞。他們先是好說歹說地想要勸降李若水,允以重金、允以高官,可李若水始終梗著脖子怒目而視,一口唾沫就飛到了金人的臉上。他張嘴就罵,一連串犀利的漢文噴得金兵們頭暈目眩、心頭火起,有人終於忍不住抽出匕首……

血濺龍袍。

嚇破膽的欽宗主動麻溜地脫下了染血的龍袍,連同他身邊涕泗橫流的徽宗一起,戰戰兢兢地同雙手將衣服奉上。

可憐曆史上最著名的“傻子皇帝”司馬衷都知道嵇紹是忠臣,他是為自己而死,所以不忍心讓人洗去龍袍上嵇紹的血跡。可欽宗卻毫無動容,甚至嫌棄金若水多事,害得自己被金人恐嚇,還染了一身的血。

臣子不肯瞑目的眼睛裡倒映著兩個皇帝被拖走的身影。而他們的身後,還綴著一長串哭泣不止的王公貴族、重臣百姓……北宋就此終結在這片哭聲中。從此之後,再無宋朝的徽宗欽宗,隻有金地的昏德公與重昏侯。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想到這裡,憑欄遠眺的嶽飛不由痛心疾首。靖康之恥仍未雪洗,宋人心頭的憤恨無論如何都難以泯滅。多想架著戰車收複山河,願啖肉喋血、殺儘仇敵!待我領兵殺敵、收複失地、重振河山,再將這喜訊向陛下彙報!

「北宋·開寶八年·公元975年」

宋太|祖趙匡胤坐在龍椅上一會兒怒目圓睜,一會兒仰天大笑,看起來有些瘋瘋癲癲。可階前的臣子們大多也和他一樣,怒喜交替之下,他們一時半會竟沒能調整好表情,各個齜牙咧嘴,看起來頗為怪異。

唯有跪在階前的男人越發畏縮。

他戰戰兢兢,額頭早已黏滿冷汗,可他甚至不敢抬手擦拭——剛才他聽《滿江紅》聽得太過入神,一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讓他熱血澎湃,不由直身大叫了一聲“好”。

這話一出口,他才猛然驚醒自己身處何地,登時冷汗涔涔、手腳發軟。

這個人,就是李煜。

十一月辛未,宋軍前線傳來了好消息。大將曹彬連克溧水、秦淮、升州,大敗江南軍,成功攻破江寧,連帶著俘虜了江南國主李煜。今個兒正是大軍班師回朝的好日子,而跪在階前聽候發落的,自然就是亡國的李煜。

天幕開始前,宋太祖正樂嗬地與群臣商議慶功之事,當然,他也沒忘了李煜——授這亡國君右千牛衛上將軍,封違命侯。而李煜以詞作見長,在這慶功之時,自然少不得讓他來說幾句“喜慶”話。

可李煜的詞還沒寫好,天幕就衝趙匡胤來了個大耳刮子,甚至還是左右開弓、毫不含糊的那種——

趙匡胤剛打完開國勝仗,抬頭就看到後世子孫兵敗都城。

趙匡胤剛擄來敵首李煜,還玩味地賞了他一個“違命侯”的封號,這天幕就放出了自家子孫亡國被俘。不僅如此,這被俘還連帶買一送一,皇帝和太上皇被人一鍋端,就連稱號都比“違命侯”難聽十倍……

趙匡胤隻覺得自己太陽穴上的青筋突突直跳。

他深深吸氣、慢慢呼氣,深深吸氣、慢慢……賊他娘的,老子忍不下這口氣!

趙匡胤閉目又睜眼,決定找個人撒氣,他冷冷俯視著腳下的男人,陰森森道:“違命侯,你剛才喊了什麼?好?”

李煜麵若金紙,他虛弱地伏在地上,支支吾吾:“臣、臣……”

趙匡胤其實不是個喜歡為難降國之君的君主。

在李煜之前,後蜀的孟昶、南漢的劉鋹……他都一一善待。今日喊李煜來,除了賜封號之外,主要也是讓李煜作詞——徐鉉曾多次在他麵前誇讚李煜的詞,引得趙匡胤都有些心癢難耐。可如今看李煜這畏縮的模樣,趙匡胤不由想到天幕上那兩個同樣抖如篩糠的不肖子孫。

趙匡胤仿佛透過李煜看到了那兩人的窩囊樣,讓他越發怒火高漲:“違命侯,你倒是說說,好在哪裡?”

“好、好在氣勢萬鈞。”

“氣勢萬鈞……看來我們違命侯也有同樣的雄心啊?!是朕這兒住的不舒服,所以讓違命侯想念故土了嗎?”

“臣、臣不敢……”李煜急得渾身虛汗。這朝中臣子他都沒認全,如今看來看去,竟然隻有一個押送過自己的曹彬最為熟悉,他也顧不得屈辱舊事,著急忙慌地向曹彬投去哀求的目光。

“陛下,莫急、莫急!”曹彬上前一步,勸慰道:“此乃仙人警示之語,我輩引以為鑒即可。”

“而且按照第一次天幕的經驗,這前麵的都是開胃菜……”曹彬在趙匡胤的怒視中沒了聲,他咳嗽一聲,決定來點好聽的:

“陛下,您先彆急,還有嶽飛呢!仙人都說了,他是愛國將領,中興四將之首。既言中興,想必他定有些本事。待從頭、收拾舊山河……來得及,來得及!”

底下的臣子們紛紛回神加入勸慰大軍,在你一言我一句的“來得及”中,趙匡胤勉為其難地柔和了臉色:“諸位愛卿說得在理,有如此能將,想必收複失地指日可待。”

或許是趙匡胤的運氣實在不好,他才結束自我安慰,天幕又衝他臉上來了個響亮耳光——

【《滿江紅》抒發了嶽飛憂國報國的壯誌與收複山河的宏願,激昂慷慨,令人讀之色舞。但很可惜的是,嶽飛在高樓之上寫下這首詞作之時,並不知道他心心念念的陛下正在臨安與金人商議如何殺死他。】

【1140年是南宋王朝非常關鍵的一個節點,此誠危急存亡之秋。在1140年,嶽飛選擇聽從宋高宗趙構的命令進行退兵的那刻起,整個南宋的命運就此發生了劇變。自此之後,南宋再無機會逃脫她衰落的命運軌跡,自此之後,每一次北伐帶來的隻有更為屈辱的和議,自此之後……】

【一切都來不及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