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常慶一見到張斌, 就先歉意的笑道:“張同誌,實在抱歉,蔬菜的量不多, 我儘了最大努力, 隻能給你勻三十斤西紅柿、三十五斤黃瓜,水果是各五十斤……”
不等張斌開口, 他又道了個歉:“還有個事兒,昨天給你姐夫送貨,路太遠, 我怕雞蛋顛壞了就沒帶過去。這樣,你姐夫那份我放這兒, 回頭麻煩你幫我轉交給他。”
“行行行,交給我吧,駱同誌就是實在。”
這年頭出手一條煙, 還沒提啥要求的實在少見,張斌就覺得駱常慶這人敞亮, 心裡反而覺得過意不去,總想替人家乾點什麼, 轉交份雞蛋根本不叫事兒。
他還挺關心駱常慶跟自己姐夫聊的怎麼樣,詳細的問了問, 眉頭就皺了起來。
屈家比他家條件好, 他姐的公婆一個在齊城鋼廠, 一個在榨油廠, 都是廠裡乾部, 屈敬黨人也傲氣。
看這情況, 齊城飯店那邊, 姐夫看在自己麵子上搞不好也就一錘子買賣, 最多兩錘子,後頭還是得看駱常慶的表示。
可人家就賣點果蔬,本身的利潤能有多大油水?
不行再給小駱聯係聯係彆的單位?
知道他這個想法,駱常慶倒是擺擺手婉拒了。
他還是更喜歡打遊擊的方式,自由,也舒心。
像飯店、招待所這樣的地方需求量都不大,還得看他們的臉色,如果張斌沒主動找過去,他也沒打算再跑,不夠耽誤工夫的。
送給張斌的那條煙還真不是感謝他介紹的齊城飯店的單子,是跟他聊了兩句,感覺這人還行,就著台階拉攏一下關係。
看張斌這麼熱情的開始幫他擴展業務渠道,駱常慶知道那條煙起作用了。
渠道就免了,如果能把這個關係維持下來,等他將來開店鋪的時候某些手續流程倒是可以找張斌幫忙。
聊了兩句,張斌惦記要貨怎麼聯係的問題,問駱常慶:“駱同誌,如果臨時要貨,去哪兒找你啊?”
“喲。”駱常慶有些為難地說,“我明兒打算去彆的地方轉轉,待個幾天得回趟老家,再回來住哪個招待所還定不住,後頭準備出售什麼菜也說不準。眼下是很不方便,等過段時間吧,如果確定常來這邊,我打算租套房子,有了固定住所聯係就方便了。”
張斌心頭一動,忙問:“房子有著落了嗎?”他左右看了看,拉著駱常慶走到一旁,小聲道,“單位房租不租?”
單位房他倒是能聯係到現成的,不過單位房房源緊張,各個單位裡競爭也很激烈,有多餘的房子想出租也不能說租,隻能說親戚借住。
所以他一提這個,就得先謹慎著說。
租平房就無所謂了。
駱常慶知道單位房麵積不大,周邊環境也不算好,還是不如平房帶院子的自在。
但是在市中心這邊,帶獨院的平房也不好找,他準備去周邊看看。
“平房吧,我想租套獨院的,不太想跟彆人合住。”駱常慶摸了根煙遞給張斌,“張同誌如果有這方麵的信息,麻煩你幫我留意留意。”
“整套的獨院啊……”張斌皺著眉頭想了一圈,還真沒有現成的房源,但是他可以托人幫忙打聽打聽。
駱常慶也不急,慢慢找唄,抽完一根煙,跟張斌聊了兩句,騎車離開了。
今天不去農貿市場,他把這邊的招待所退了,直接坐車去長烏區。
長烏他就來過一趟,也沒轉多少地方,打算著重跑一下。
還有緊挨著長烏的彙萬區,他還沒去過,也打算去看看。
上了車,駱常慶找個空位坐下來,看見過道上放著一大袋子豆餅。
這東西搭配著喂豬、喂牛啥的不錯,很有營養。以前村裡也有人去賣這種豆餅,車子往那兒一停,扯開嗓子一吆喝,村裡養豬、養牛的就都圍過去了,不多會兒就能賣光。
省城的煉油廠就在良陳區,這應該是從廠裡買的。
駱常慶見一位三十五六的大哥攥著那豆餅袋子,知道是他的東西,就跟人家聊了起來:“同誌,這是從煉油廠買的?”
“是啊,從廠裡買的。”那人曬的比駱常慶還黑,笑起來很憨厚,“家裡養著豬,還養著雞鴨,隔一段時間我就過來買點。”
“從廠裡買多錢一斤?”
豆油廠那邊的豆餅堆積如山,周邊的老百姓能直接過去買,零散著要,找門衛就能買。但是價格有高有低,門衛也是看人下菜碟,三分錢也能賣,四分錢一斤也是人家說了算,有時候還要五分,反正多出來的,賣豆餅的人就自己揣腰包裡了。
他們這些常去買的都見過,所以也不會給人家破壞規矩。
這人瞧著憨厚,說到這個問題上卻含糊起來,光笑不說話。
駱常慶失笑,沒想到豆餅還有啥貓膩。
瞧著這樣,他就沒再追著問,不過到了長烏這邊,兩人一起下車後,駱常慶去旁邊買了兩根冰棍,快步追上那位豆餅哥,遞了過去:“同誌,吃跟冰棒解解渴,這車晃的人暈暈乎乎的。”
那人把扛在肩膀上的豆餅放下來,接過冰棍,不好意思的笑笑:“同誌,你還是想問豆餅吧?”
“如果你方便說就透露兩句,實在為難就算了,給我指指路就行。”駱常勝爽快地道。
他在老家轉著賣蘋果的時候碰上過賣豆餅的,價格好像是七分或者八分錢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