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常慶湊了湊手裡的錢,拿了兩千三百雙。
跑農貿市場,趕村子裡的大集;國營宿舍區鞋子不好賣,就見縫插針的賣一圈蘋果。
等第三回再去提貨的時候,駱常慶準備拿四千雙。程建很驚訝他的銷售能力,自己手裡的任務搞不好都得指望這個人。他主動去找領導申請、簽字,給他把進貨價降到了五塊。
駱常慶馬上把讓出來的利潤換成了鞋,多拿了三百多雙。
用大麻袋裝起來摞到地排車上,程建還納悶呢:“這重量可不輕啊,你就這麼推著走?”
駱常慶憨厚地笑笑:“莊稼人沒彆的本事,就一膀子力氣。放心,我推的動。”
然後在程建敬佩的目光中嘿喲一使勁,推起來走了。
推出廠區,拐個彎左右看看沒人,悄沒聲的收進去一袋,接著繼續往前走。謹慎起見,他愣是推出去七八裡地才陸續連車帶貨收進去,累的腿肚子跟胳膊直哆嗦。
老家這邊,文霞收到了駱常慶發來的第二封電報。
他這次在省城待的時間長,怕家裡不放心,往回報個平安。
接到駱常慶第二封電報,知道他在那邊一切順利,文霞過去跟苗大娘說了聲,帶著倆孩子回了石安村。
回去看看莊稼。
這回倒是巧,一下車正好看見廖春華坐在路邊的樹底下賣茶葉蛋,有好幾個下了車的人看見廖春華的攤子,過去掏錢買。
文霞等婆婆給人家裝完茶葉蛋,收完錢,她才過去打招呼:“娘——”
駱聽雨也喊:“奶奶!”
“誒?哎!文霞你們回來了?”廖春華往他們身後瞧了瞧,沒看見小兒子,還有點失望。
她這兩天也是望眼欲穿,駱常慶啥時候再給她倒一批豆餅回來啊?
“常慶沒回來?”廖春華問著,手腳麻利的從鍋裡撈了個茶葉蛋,把一半的皮剝了,拿給駱聽雨吃,“小九吃雞蛋。”
文霞也說著:“他這回出去的時間長,估計還得再十來天才能回來。昨天給我發電報了,讓我跟你說一聲,他自己墊錢多給你倒點,到時候放在家裡慢慢賣。”接著又道,“對了娘,常慶這回去外頭還弄了一批解放鞋,也給你留點,讓你把本錢準備好。”
駱常慶那邊發電報就跟不要錢似的,人家都發幾個字,他發了那麼一長串,事無巨細的交代。
廖春華眼睛一下亮了,還有點不好意思,沒想到文霞啥都知道,而且看起來對常慶幫著自己掙錢這件事也沒意見,她也忙保證:“本錢我保證一分不少的給你們,要是湊不夠,等賣了豆餅還你們。”
文霞也詫異,她對婆婆的轉變心裡其實還懸浮著。說本錢的時候還以為會聽兩句不好聽的話,沒想到婆婆會這麼自覺。
不過等婆婆收了攤子,一起往回走的路上,開始罵劉美青時,文霞立馬覺得熟悉的感覺又回來了。
“反正不是他姑就是王文山家那個小……”這段時間她開始學著講文明了,不再跟以前似的說啥難聽的字眼都不背人,看看前頭白白胖胖的小孫女,知道這麼大的孩子正學舌的時候,就把要衝出口的臟字咽了回去,接著道,“王文山家的三天兩頭往縣城打電話,我估摸著應該是她跟你大嫂嚼的舌根子的,反正他大爺大娘都知道常慶賣豆餅的事了。”
“前兩天劉美青那個小…回來一趟,她回來說兩句人話也行啊,她回來挑唆,讓我撅了一頓。”
廖春華還真冤枉王文山家了,劉美青是從她娘嘴裡聽說的這件事。
劉美青之前為錢的事跟娘家鬨的差點喝了農藥,才從她弟那邊摳過來一百塊錢。本來發了狠心,要跟娘家斷絕關係。
哪成想今年暑假婆婆那邊借不上光了,老二家更是,往津店一縮,都不敢叫人知道住哪裡。
家裡的口糧就緊張起來。
能不緊張嗎?倆兒子都是長身體的時候,吃的多,往年還能借借婆婆那邊的光,今年因為自留地的事老婆子鬨性子,孩子都不給帶了。
正是這個時候,劉美青她爹娘背著五十斤麥子去了。
劉美青頓時覺得,到底還是親爹娘啊,再吵再鬨,關鍵時刻還是惦記著她這個閨女。
跟娘家馬上恢複了來往。
駱常慶去上楊村賣豆餅的時候劉家看見他了,還買了幾十斤豆餅。當然,一厘錢的便宜也沒占上。
劉家老太太心裡不忿,前幾天劉美青回了趟上楊村,她娘就說了這件事,抱怨了一通。
劉美青隻罵駱常慶小氣,但更多的是覺得好笑,一路揚著嘴角回了縣城,當成笑話說給駱常勝聽:“你說你那個弟弟,真是胡鼓搗,唉喲,笑死我了。”
“他又瞎鼓搗啥了?”駱常勝也是趕忙問著,聽這話應該不是好事。
話裡的急切聽著不大像關心,倒像是有點希望老二倒黴的意思。
劉美青樂得都不行了,笑道:“還以為他巴巴的跑到津店發啥大財呢,弄半天就是賣豆餅,還回這邊的村子賣,這是在津店那邊混不下去了吧?哈哈哈。”
笑了會兒,長籲著氣道:“還真讓咱說著了,我覺得他快回來了。這是提前回來露露臉,要不然乍一回來,村裡人不得笑話他?”
駱常勝也是愣怔了下,隨後臉上就不自覺帶了笑,搖搖頭:“他啊,乾啥能行?我早說了,他就不是那塊料。折騰半天,把兩家弄的人仰馬翻,看他回來咋辦?那自留地一撒手送出去了,看他咋有臉要。”
“可不是,難怪在津店藏的那麼嚴實,都不敢叫咱知道他住哪兒。幸虧小峰他倆沒去,去了不是看他叔的笑話嗎?”
駱常勝‘嘖’了一聲,搖搖頭:“折騰,再叫他折騰,賣豆餅哪兒不能賣,非折騰搬到津店住,他可住好了,有本事彆回來。”
兩口子興趣高漲,大有已經看上駱常慶笑話的樣子。
駱常勝還喝了二兩小酒。
劉美青說著說著,突然問:“你說他都跑到我娘家那邊去賣,會不會也去小李莊賣了?”
“這誰知道?”駱常勝壓著笑,又道,“不管咋著,折騰一圈知道幾斤幾兩也就收心了,回來安安穩穩種地,他就那看家的命。”
劉美青眼神直閃,一臉看熱鬨的表情,笑道:“明兒我回去一趟,看看咱娘,瞧瞧咱娘那邊啥動靜。”
婆婆占上便宜想再讓她吐出來可不容易。駱常慶回來肯定得要自留地,婆婆不得罵死老二?
她第二天先去的小李莊,跟小姑子一提這個事,駱立春就把駱常慶來村裡賣豆餅的事說了,還隔空罵了駱常慶一頓。
劉美青很震驚,老二來小李莊賣豆餅都沒登姐姐家門?她跟駱立春道:“他是沒臉。”就把自己的揣測說了。
小姑子很認同這個說法,上次生的那場閒氣頓時煙消雲散,跟大嫂一起笑話了駱常慶一頓,姑嫂倆的關係又恢複到了從前的親密。
在小李莊吃完午飯,又說了會子話才回的石安村,哪成想,讓廖春華劈頭蓋臉撅了一頓,回去了。
還猶自不服氣,到家後說駱常勝:“你娘開始偏心老二家了,就不準我說老二半個字的不是。”
而且,老婆子在家偷偷吃肉,她進門就聞著了燉肉的那種香味,她婆婆連一口都沒說讓讓。
那個死老婆子,不讓孫子回去,還說回去得自帶口糧,自己卻在家裡偷偷燉肉吃,早晚撐死她。
當然,這些話她不敢跟駱常勝提,要是說婆婆在家吃肉,駱常勝肯定滿臉孝順的認同,搞不好下次回去還得叮囑她給婆婆買肉。
就隻說了婆婆偏心的事。
她都沒說的太直白太難聽,光說老二這麼折騰不像話,讓婆婆勸勸老二,倒騰豆餅能掙幾個錢?這營生靠譜嗎?往上倒幾年這是要抓起來坐大牢的,一家子都得給他連累了。
誰知道她婆婆就跟讓人踩了尾巴似的跳起來指著她鼻子罵。
說她不盼著家裡人好。
反正就是橫豎看她不順眼,她吐口痰也罵她,擤鼻子也罵她,就剩喘氣不罵了。
不就是嫌她沒從娘家把錢全要回來嗎?
她娘上回來說了,那錢早晚慢慢還給她。
看著,等她把錢要回來,非回去摔到死老太婆臉上不可。
駱常勝倒是不知道劉美青這豐富的心理活動,聽說老娘護著老二,擰眉想了想,接著道:“許是老二還沒給他奶透露口風,不急,看老二能憋到啥時候。”又問,“你回去就著看看莊稼了嗎?”
“看了,大棒子個個瓷實,長的可好了,柏向海是會伺候莊稼。”劉美青提到這個又有點心虛,瞬間顧不上在婆婆那裡受的委屈了,轉而說起家裡的地,“你說等收了這茬,他還能包咱的不?”
駱常勝也想起敗家娘們惹的那出事,瞪了她一眼才道:“你過兩天再回去一趟,給老柏家買點東西,過去好好說兩句話,還叫他種著。”
又叮囑:“給他奶也割塊肉。”
劉美青一陣肉疼,她不提不提的,自家男人還是少不了說這句話。不過這回回去叫她買,她也沒買,等他問的時候就說想先去小李莊,總不能買了去他姑家,走的時候再帶走。
還忍不住想反駁說你娘在家不缺肉,但想想她在家裡的地位還沒恢複,就先答應了,回去這兩趟隻買一次,少買點堵堵婆婆的嘴就行。
同時思量半天,又有了彆的算計,道:“其實,要是老二真臊眉耷眼的搬回來,你這當大哥的得順便說兩句,你看他給咱家攪弄的,好好的自留地讓我表妹種著多好?非折騰。要是柏向海不包了,還是叫老二一塊種著吧,他出去轉一趟也該明白錢不好掙了,估計都不用咱多說,自己就老老實實窩在家裡種地了。”
到時候跟他要賠償,他應該沒臉拒絕。
駱常勝輕輕搖了搖頭,道:“就怕他還不收心。”這回他不光聽敗家娘們說了,還是指使她,“你還是先跟老柏家緩和下關係,先緊著柏向海家,老二那邊等確定了再說。”
劉美英不情不願的答應下來。
但是想到老二轟轟烈烈的搬走,大家都知道他去津店掙大錢去了,結果再臊眉耷眼的回來,以後都不知道能不能在村裡抬起頭,她就能樂出聲。
沒幾天,又坐車回來了,正好是文霞回來的第二天。
倒是沒碰上在公社賣茶葉蛋的婆婆,廖春華還在供銷社後頭那條街上賣,她的路線配合時間線都是很固定的,輕易不變。
不知道大兒媳婦又回來了。
劉美青回來直接去了老宅,見婆婆鎖著門,猜著應該是在公社那邊賣菜還沒回來,還挺慶幸沒碰上婆婆,不然這麼大的太陽她非得讓老婆子扣在那裡幫著賣菜不可。
多丟人,她可張不開嘴吆喝。
如果賣不完,她還得替婆婆背回來,多累得慌。
就是割的這條肉沒地方掛,總不能拎著去柏向海家再拎出來,劉美青想了想,繞著牆頭扔到了婆婆的院子裡。
回頭撿起來洗洗不妨礙吃。
她也是個人才!
去柏向海家的時候碰上了王愛雲,打完招呼,王愛雲笑道:“你們妯娌倆昨兒一個今兒一個,都回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