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常慶騎著三輪把他老娘送到公社上,自己開著往縣城方向走,等離開公社,找地方把三輪收起來,在路邊等車。
這麼冷的天他瘋了才會一路騎過去。
昨天在家裡把勻給老家這邊的緞被麵賣完。
厚實的牛仔褲也確實如他預料的那般受歡迎,比西褲價格高,卻比西褲賣的好。
有些人就買了準備留著過年穿。
鴨絨服也成了稀罕東西,大家聽說後就算不買也會過來瞅一眼,看看他們說的鴨絨服長啥樣。
廖春華今天出來沒弄茶葉蛋,她就帶了一批牛仔褲和西褲,還帶了幾雙皮靴,拿了五件鴨絨服。
小兒子說了,這鴨絨服賣出去,一件她能賺五塊錢。
在這兒待到下午,小兒子回來再把她捎回去。
駱常慶到了縣城,下了車先活動了下手腳,兩手抄在鴨絨服口袋裡走了兩條街,再出來的時候不光把三輪弄了出來,身上的鴨絨服還換了。
為了顯眼,他咬咬牙拆了件紅色的,還給自己搭了條白色的圍巾。
車鬥裡擺滿了鴨絨服、防寒衣、牛仔褲、西褲,還拿出一批假領子。
這回不用搭篷布,他把買車時帶的棚子裝上了,自己守著車棚門就行。
停好車,打開棚子門,他拿了個衣服架子下來擺在地上,又抓了一把衣服撐子,拆著鴨絨服和防寒服往架子上掛。
又各拿了一條褲子搭在自己肩膀上。
馬上就有人走過來問。
“這是…賣的啥?襖子啊!”
“咋還有這樣式的衣服呢?”
“這褲子咋賣啊?”
駱常慶開始一一結束,先拍拍身上的衣服:“我身上穿的這件叫鴨絨服,還有這種是防寒服,覺得好可以試一下。都是昨天才到的貨,在我們村裡一下午賣出去十好幾件。”
“這兩條褲子,牛仔的十八,西褲十四,摸摸這料子,用我娘的話說,穿十來年穿不壞它。”
同樣過來看的人裡有一位盯著那鴨絨服先驚呼著‘誒’了一聲,又趕忙湊過來問道:“同誌,這衣裳啥價格啊?”
駱常慶就報了價,男款五十八,女款五十五。
一聽鴨絨服五十多,有兩個人搖搖頭走了。
問價的那位卻拿了件藍色的試,邊試邊嘟囔:“前兩天我在街上看見過這種衣服,沒好意思問人家從哪買的,我還跑去百貨商店瞅了眼,沒瞧著……”
除了他,還有幾個感興趣的,另一人也脫下自己的外套試,穿上不多會兒就覺得背上熱乎乎的,有些驚訝地道:“誒?真是奇怪,這襖一抓感覺裡頭沒啥東西,穿身上還真挺暖和!”
旁邊試的那位也點點頭,道:“確實不賴,這料子乍一摸冰冰涼涼滑出溜的,真是穿到身上就不一樣了。”
駱常慶笑道:“裡頭塞著鴨絨,還能水洗呢。咱穿的棉襖得拆了洗,這鴨絨服不用拆,穿臟了直接按水裡洗,晾乾後拿根小棍子敲兩下,裡頭的鴨絨就又散開了。”
大家聽著就覺得新鮮。
也不知道他說的是真的假的。
但也有人持懷疑態度:“真暖和嗎?我就是看著衣裳的樣式挺彆致,鼓鼓溜溜的,不過在城裡穿行,在村裡就有些穿不出去。”
駱常慶笑道:“咋穿不出去啊?現在好幾個村裡都有穿的,你可以拿件黑色的,黑色的不打眼,又低調又洋氣……”
拿了件黑色的遞過去:“試試!”
又道:“要是嫌鼓囊還可以選防寒服,防寒服也不錯。”
先試的那兩人想跟駱常慶還價。
還價是不可能還價的,同時買兩件可以送一件假領子。
假領子又把大家的目光吸引了。
駱常慶剛拆了一件假領子展開的時候,大家哄堂大笑,但他把圍巾摘下來,把搭在肩膀上的褲子拿到一邊讓大家看自己的搭配,告訴他們自己裡頭穿的不是襯衣,就是這種假領子,好幾個人先是愣了下,跟著就開始掏錢。
一組17,瞬間就出了五組。
最早試鴨絨服的那倆也掏錢了,賣出去一件藍色一件黑色的。
還有個人不確定,跟駱常慶道:“同誌,我回去喊我對象來看看……”
駱常慶回他:“得嘞,我一時半會不走,你可以多喊幾個人過來,今天賣完明天就去彆的地方了。”
留在這裡看衣服的人就笑,其中一個要了一組節約領,晃晃手裡的東西,道:“我回去拿錢來要件防寒服,再要條牛仔褲,也順便幫你宣傳下,這領子仔細一琢磨還真不錯,肯定不少要的……”
“那多謝了!”
駱常慶的攤子就從最開始的三三兩兩,到一個小時後被圍的水泄不通。
好在他車上有棚子,周圍都罩的嚴實。
他把門一擋,人多就不讓試了。
自己身上穿著,就是明晃晃的樣品,衣服質量也不錯,有買了擠出去的,外層的人就跟人家商量看看、摸一摸料子,碰上熟人還能就著試試。
“買一件吧,過年穿正好!”
不乏有前幾天偶然見過的,正碰上熟人買了一件出來,她拿過來看,道:“我那天見一男同誌穿著這種衣服,鼓鼓囊囊,我還琢磨裡頭是充了氣啊還是咋著,這不一攥就癟啊?鬆開又膨脹起來了,好奇怪,裡頭是啥啊……”
“你彆給我攥了,我買件新衣裳不夠你攥的,自己進去要一件回去慢慢攥著玩。”那人心疼的拽過自己的衣服,拍拍打打的,沒好氣地道。
“不是,我這不想摸摸裡頭是啥啊?”
“鴨絨鴨絨,人家直吆喝鴨絨,就是家裡養的嘎嘎子,這裡頭是嘎嘎毛,摸著不如棉花厚實,但真暖和,給你家老牛要一件,再配個…誒,那領子我忘要了。”
說完又轉身鑽了進去。
這女同誌猶豫了又猶豫,又見著好幾位抱著衣服從裡頭擠出來,攔住一個再三跟人家確認:“同誌,這衣裳你試著咋樣啊?是真暖和嗎?”
“不知道,我沒試。我這是給我兒子買的,他同學穿了這麼一件,把我兒子眼饞壞了,那天還特意帶他同學去家裡讓我看,這不今天正好碰上,我趕緊給他拿一件……”
說完拿著衣服走了。
倒是另一位買了的,出來後眉開眼笑地把鴨絨服穿上,給外頭的人展示,跟周圍的人爽朗地道:“真的很暖和,衣裳裡填的鴨絨,能摸出裡頭的梗梗。這樣在甭管是在辦公室裡還是在家裡,就不用穿棉襖了,一件毛衣再套個鴨絨服,正好!”
有在電視或者報紙上見過的,看著路人買出來的鴨絨服,停下車子,驚訝道:“這不是運動員穿的那種棉衣裳嗎?登山的還是啥來,嗬,居然有賣的了啊……”
一邊說著,一邊支好車子過來看。
本來還猶豫的人就動搖了。
不買鴨絨服防寒服,還能買牛仔褲、西褲,十幾塊錢一條,顏色好看,料子不錯,能套進去棉褲,還特彆厚實。
節約領也成了搶手貨。
駱常慶忙的滿頭汗,圍巾都摘下來扔車裡了,麻溜的收錢、遞貨。
這邊圍的人多,吸引過來的人也就越多。
都當熱鬨看。
“裡頭是乾啥啊?”
“這是賣的啥衣裳?”
駱立春今天來看她哥嫂,出來準備去坐車,路過這邊就來瞧熱鬨。
她沒看見裡頭被圍住的駱常慶,就看著擠出來的人手裡拿的衣裳了,忙攔住一位,問人家:“誒誒誒,同誌同誌,我看看,這是啥衣裳?多錢啊?”
“叫鴨絨服,五十八一件,你要買就趕緊,人家快賣完了。”那人很熱心,接著道,“這牛仔褲也好,才十八塊錢,你看看這料子……”
駱立春一聽五十多,她身上可沒帶那麼多錢,倒是認真看了看這人手裡的鴨絨服,記下樣子,琢磨著回頭帶上錢去百貨商店問問。
到了家,就跟馮亮說起來了:“縣城出了種叫鴨絨服的東西,我琢磨你可以買上件,過年穿,也體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