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138(1 / 2)

小二樓的一層有個後門,出了後門右手邊有間單獨的鍋爐房,裡頭的東西都拆走了,但能用來放個煤球爐、燒點水。

也能在這裡洗洗刷刷,倒是也挺方便。

放完鞭炮,文喜糧就過來了,點著爐子燒水。

邢愛燕和廖春華在店前頭,倆老人不放心那大彩電,一邊看著孩子一邊看著彩電。

店裡她倆幫不上。

駱常慶過來找他老丈人,推門進來的時候爐子上的水剛好開了,他打開放在旁邊的軍綠色大保溫桶,往裡放了幾個裝著高碎的粗布包。

讓文喜糧過來看一眼,幫著估摸估摸:“爹,這些差不多就夠了吧?”

“差不多,不夠再添。”

端起開水鍋倒進去,茶香味瞬間飄了出來。

又把鍋添滿坐到了爐子上。

駱常慶把保溫桶的蓋子扣好,爺倆把保溫桶抬出去,放在一樓收銀台旁邊單獨留出來的一把椅子上,用繩子捆好,固定住。

他忙活這邊,文喜糧又回了鍋爐房,把這裡的幾把暖瓶灌滿,可以隨時往保溫桶裡補。

其實旁邊還放著個空桶,駱常慶本來打算擺到店門口方便過往的行人。

但是昨兒發現西麵大路口那裡多了個茶水攤子,不好妨礙人家的買賣,這個計劃暫時擱置。

如果人家長期擺攤賣茶水,他這個桶就不打算往外搬了;如果人家隻是乾這幾天,到時候看看情況再決定要不要擺出去。

文霞等保溫桶弄好,從收銀台後頭拿了個竹製的杯子,給過來結賬的一位顧客接了一杯遞過去,道:“小心燙!”

這顧客接到手裡還沒反應過來,有些驚訝:“唉喲,還提供茶水啊?”

現在這店搞的也太好了,不但裝修的漂亮,還增加了坐下來休息的地方,這又提供茶水了?

這茶嗅上一口,真香!

饒是衣服依然貴的要死,可咋就讓人覺得那麼舒坦呢?

文霞把放杯子的箱子端出來放在旁邊,道:“想喝茶的自己倒,喝完把杯子放到椅子底下那個盆裡就行。”

“太棒了,小文同誌,你們家不發財都難。”有位熟麵孔的老顧客過來,把要結賬的單子遞過去,一邊稱讚一邊自己去接水喝,捧著杯子嗅一口,“還是好茶,聞著比我們家裡從供銷社買的那大茶葉杆子都香。”

茶的事文霞沒接話,如果按外形來說算不上好,但按口感來說這茶葉沫子真比一些便宜的茶葉杆子喝著好。

這還是常慶從首都買回來的高碎。

把原色粗布用水煮開消毒,晾乾後扯鬆了,裁成小塊,做了不少茶包。

泡的時候扔幾個進去,一是清洗方便,二是省的堵出水口。

店升級,在有限的條件內把服務也升一下級。

除了衣服,也得給顧客增加點彆的記憶點。

出來逛街的人有身上背著水壺的,但是他們沒買衣服,就有些猶猶豫豫,瞅著文霞不忙的時候過來小聲問:“老板娘,我們能接一壺嗎?”

文霞笑道:“當然可以。”

這顧客也實誠,不好意思地笑:“我們沒買衣服。”

“進來就是顧客,啥都沒買也能喝。”文霞爽朗地道,“接吧,小心燙。”

“那謝謝了,太感謝了!”這顧客是一家三口,壺裡沒多少水了,仰頭把壺裡的水喝完,灌了一壺茶水。

她兒子湊過來聞了聞,道:“娘,真香。這壺我背著!”

“你背著,小心燙啊。”

當然,這些都隻是附屬品,能讓大家心甘情願掏錢的還是足夠漂亮的衣服。

文霞都做好了大閱兵結束前店裡開不了幾張的準備了,沒想到截止到九點四十五分就賣了九百多。

馬上要開始了,店裡的人就全湧了出來,擠在店門前頭那塊空地上,靠後的人踮起腳伸長了脖子往前瞅。

店裡一個客人都沒有了,全在外頭等著閱兵儀式開始。

駱常慶讓二樓的店員也下來,他們站在門口看,既能看著店,也不耽誤觀看這激動人心的時刻。

十點整,首都市長宣布慶祝三十五周年大會開始。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義勇軍進行曲奏起,二十八響禮炮齊發,慶典大幕正式拉開。

不少人被震撼的頭皮發麻,駱常慶也不由自主的挺了挺胸膛,一種自豪感油然而生。

站著的人也不覺得累,眼睛盯著前方的電視,一眨不眨,直到慶典結束都不舍得離開。

店裡的生意雖然出現了一個來小時的斷層,但接下來的忙碌也是讓他們連喝口水的工夫都沒有。

王主任的愛人下午還過來看了看,著重到樓上看了看她侄女,見平日裡有點靦腆的侄女此時鼻尖上掛著汗,穿梭在鞋櫃和倉庫之間,不住的應著顧客的詢問,忙得都沒看見她這個當姑的來。

一樓也是,王主任愛人沒跟文霞搭上話,隻抽空跟駱常慶說了兩句,沒買東西,匆匆走了。

店就在這裡,想買啥時候都能來,今天就不給人家添亂了。

國慶放了幾天假,店裡就忙翻了幾天。

等假期結束,客流量稍微下降,那些聽到消息的老顧客又紛紛跑來打卡。

小二層華麗的裝修,又被大家宣傳出去了。

好多人還特意跑來看店裡的水晶吊燈以及專供顧客休息的沙發區。

大部分人也是才知道,買鞋子試穿還有專門的軟長凳,店裡的幫工還會幫你接杯茶喝。

高跟鞋往腳上一蹬,踩在木地板上噠噠走兩步,感覺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店裡的生意維持的很穩定,彆看擺出來的東西比老店少,營業額反而一直持平,並經常超越。

這段時間家裡其他人在忙什麼呢?

文喜糧臨時在這邊幫著燒水洗杯子打雜,早上往這邊送兩車貨,他是和平店預備經理。

廖春華跟邢愛燕在家裡研究小女婿教她們做的小吃,不斷試吃,倆老人準備合夥投資開店,就在和平街那邊,駱常慶給安排的。

駱聽雨每天按時上課、按時回來吃午飯、睡覺,已基本適應。

最近才增加了強度,這份強度也僅僅是在紮馬步上。

除了聯係簡單的招式,孫老師給了她一塊花生米大小的小石子兒,讓她夾在食指和中指之間,轉著把玩。

駱聽雨不明白練這個跟之前孫老師露的那一手有沒有關係,反正她轉不上兩下石頭就掉,沒轉出名堂,倒是磨了好幾個水泡。

不過她跟孫老師傳達了自己想法,循序漸進就挺好,地獄模式永遠都不要開啟。

轉眼間就進入了十一月,和平大街那邊的工程提前收尾,塑料廠那邊就來通知駱常慶過去驗收。

駱常慶失笑:“驗收不是你們的工作嗎?你們驗收合格,咱們開始正式旅行合同就行了。”

說歸說,還是過去看了一眼。

這回重建,確實按照他的要求來,房子加高加寬,都吊了頂,門窗寬敞明亮,室內光線很充足。

這邊不打算裝修了,牆麵地麵都是嶄新的,隻需要稍微清理清理,讓水泥地再晾一晾,開窗子通風去去味兒,把貨架一擺,把貨往裡一送,擇日就能開業。

重新蓋起來的房子戰線拉長,廠裡隻留最頭上那兩套自用,剩下的駱常慶全租了過來,蓋的時候還做了個大改動,把中間的牆麵換成了承重柱子,整個一通到頭,顯得也更寬敞了。

這邊主要是以布匹、款式樸素價格便宜的衣服鞋襪、搪瓷製品、還有各種豐富特產副食品等等。

最東麵單留出來一間開小吃店。

這間店一分為二,後頭盤了個火燒爐,前頭用來做小吃,主推酸辣粉,帶著麻辣燙和鹵蛋、鹵豆腐。

而緊挨著小吃店的那間就是乾貨賣店,粉條、粉皮、曬乾的海帶、鹹魚、菌菇類的等等。

酸辣粉也算就地取材了。

布匹衣服之類的在西頭,不會染上味兒。

不過這樣一來就得再雇人,還不是一個兩個就能解決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