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聽雨等老父親用熱毛巾敷完臉, 體貼的給他遞上媽媽的雪花膏,道:“塗厚點,抹完就彆出去了。 ”
駱常慶伸手蒯出來半盒仔仔細細的維護他那張老臉。
駱言盯著那個小盒子, 道:“媽媽的!”
駱常慶伸手往他小臉蛋上摸了一把,笑道:“爸爸用不行啊?”
他這趟回來肉眼可見的瘦,臉又乾又皴, 家裡人心疼,哪個店也不讓他去, 在家好好歇兩天,陪陪孩子。
主要也是倆孩子省心,帶他倆費不了多大力。
駱常慶摸完雪花膏, 嫌手上黏膩,用香皂洗了手, 過去看了眼爐子上的砂鍋, 熬的雞湯, 裡頭飄著幾根冬蟲夏草。
今天他在家,邢愛燕就去酸辣粉店幫忙了。
家裡沒彆人, 駱常慶就給兒子切了個桃子吃。
小孩子不會去糾結大冬天哪來的新鮮水蜜桃, 吧唧吧唧吃的歡快。
駱常慶喂著兒子,同時跟正在磕鬆子的閨女聊天:“一會兒我進去切點烤全羊出來,再找機會弄個整隻出來,一家人圍在一起熱熱鬨鬨吃上一頓。新省自治區跟蒙省自治區的都有, 好幾隻呢, 都熱騰騰的。”
為了弄到新鮮出爐的烤全羊, 他費老鼻子勁了。
駱聽雨眼睛瞬間亮了, 那還吃啥鬆子啊。
中午老父親也沒做飯, 果園裡有現成的。
喂兒子吃了點米粉、燒麥, 一丁點羊肉。
燉的雞裡有藥材,沒讓倆孩子吃,駱常慶吃了點,喝了碗湯,就著打掃兒子吃剩的戰場。
駱聽雨吃了兩塊香噴噴的烤羊肉,吃了碗餛飩,這還是她爹從川省那邊買的,那邊叫抄手,這邊叫餛飩。
她進去看了看支在小屋前頭的烤全羊,一共七隻,這得吃好幾年。
再瞧瞧她爹囤的這些豬牛羊肉,如果不賣,他們能吃一輩子。
背著手在小屋附近轉完又往遠處溜達,看果園裡新囤的貨。
茅台的數量又增加了,還弄了不少五糧液。
瞧著成包的火鍋底料,駱聽雨很沒見識的驚歎:“現在就有單獨包裝的火鍋底料了啊?”
她爹這回還自囤了幾套蜀繡的床上用品,被麵、床單、枕套。
是準備留著家裡用的。
還有蜀繡的桌布和一批帶繡花的襯衣。
竹編也弄了不少,聽姥爺說放在店裡很受歡迎。
這回弄的這批跟上回那批一看就是不同風格的,編法不一樣,款式也大不相同。
還弄了一大批毛毯、地毯,不是海城貨了,是銀城那邊出的。
最後去看了看老父親順手掏回來的和田玉。
……
“買年貨送春聯,可以啊駱哥,要不咋說你們家的店買賣好呢,這都咋想出來的?”張斌三五天就往這邊跑一趟,吃酸辣粉。
又好奇:“這得送多少,從哪兒弄那麼多春聯啊?”
“花錢找人寫的。”他出紙墨筆硯,也不用找名家,每個村裡都能找出幾個毛筆字寫的不錯的老鄉來。
寫一幅一毛錢,很多人願意掙這份外快。
張斌點了一碗粉,要了二十串蔬菜,仨火燒,一邊吃著一邊跟駱常慶聊天。
最近店裡終於順過來了,又有現成的火鍋底料,就上了麻辣燙。
本來想直接弄火鍋,但是實在忙不過來,再給倆老太太累出個好歹。
他想過跟招待所那邊合作,但招待所是國營單位,現在這想法提出來,也是給王主任出難題,就暫時歇下了。
臨時用在酸辣粉這邊,搭配著涮點青菜,豐富一下種類。
火鍋店過段時間再說。
至於店裡的活動,不光送對聯,滿三十八元以上還送半斤水果糖。
好多打算買糖的就改路線了,不少東西能放的住,像是乾海帶粉皮粉條,多買點放著慢慢吃唄。
瓜子算著過年用的量買,人家這榨菜不錯,買倆榨菜疙瘩,孩子直勾勾盯著那香蕉看,買上幾個給孩子解解饞。
唉喲,乾果不光瓜子花生啊,這葡萄乾咋還有好幾種顏色的呢?
還有杏乾、無花果乾、哈密瓜乾、鬆子……
孩子見著吃的就走不動道兒,店裡是此起彼伏的哭鬨聲。
這紅腸聽人家店員介紹說是冰城那邊的。
還有川省那邊的臘肉。
娘誒,全是新鮮東西,帶多少錢過來夠花啊!
最後都不用算計,這個稱上點,那個買上點,就超了。
小二層那邊也送對聯。
每個來買衣服的顧客走的時候都帶了副對聯。
值錢不值錢先不說,一下就把過年的氣氛搞上來了,不就是圖個熱鬨嘛。
還有顧客發動家裡人分散開去買,打算湊齊大門、屋門上的對聯,這樣過年就不用再請人寫了。
但他們不知道這份算計能多給萬嘉商店送去多少利潤?
對聯也不是買兩毛錢的東西就送,超過五元才有。
真正能卡住這個數的少,特彆是一些半大孩子,進來看著這個也好、那個也好,稍微拾掇點就超了。
有位顧客帶著她小姑子來,小姑子逛一個多小時了還沒出去,掏乾淨了兜裡的零花錢才意猶未儘的離開不說,第二天單約了幾個小姐妹一起來逛……
臨近過年還有二十天,有位老顧客進店一聲咆哮:“你們咋不早點上魚呢?這香菇是啥時候來的貨?”
他都湊過兩次單了。
回去後跟家裡人一說這邊的價格,大部分東西比副食品店裡的還便宜一分二分,買的多還送糖。
這店有毒,家裡的年貨明明已經買的差不多了,就總想來逛逛,那些不舍得買的東西多看兩眼也是好的。
結果一來,居然還有新貨,單獨挪了半間屋子賣魚……
有顧客路過,順口提醒一句:“香菇搶完了。”
八十年代,一斤香菇能賣到十幾塊錢,拿出來的貨根本不夠賣的。
“幸虧身上帶著錢。”這顧客熟練的轉身去拿提籃,過去搶魚去了。
店裡運行正常,駱常慶開始給各單位送貨。
除了招待所要的,好幾個單位也通過熟人介紹過來找他要。
還得答複老關係。
這一年來沒少得人家的幫助,這時候不能含糊。
有的明著給怕不好看,就拐彎抹角讓小二層那邊的店員給自家親戚送過去。
還跑了趟中清看了看張家二老。
張家老兩口今年沒急著回去,他們打算年二十八再走。
看見他來,老兩口很高興,苗繡花笑道:“我們前兩天才去你那兒逛了回來。”
駱常慶驚訝:“啥時候去的?”
“大前天…對,是大前天,還領了對聯呢,哈哈!”
老兩口不是頭一次去逛,逛兩回了,沒看見常慶,倒是見文喜糧在那兒忙的頭都抬不起來,就沒打擾。
還去酸辣粉店看了看,他們跟廖春華不算熟,加上見她也忙的應不過聲來,沒過去打招呼,坐上車就回來了。
苗繡花給他倒茶,笑著道:“萬嘉在我們這莊子裡名聲都打響了,搞的太紅火了。”
開業的時候張老爺子正好身體不太舒服,打了幾天點滴,他們就沒去湊熱鬨。
抽出空來才去逛了逛,去小二層那邊看了看,跟文霞說了會兒話就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