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章 加冠成人(2 / 2)

荀忻聽他這般自白,心裡酸澀,忙起身跪倒在伯父膝前。

“阿父當壽如鬆柏,歲歲長青。”他將額頭伏地,“冠禮之事,兒謹遵阿父之意。”

“冠禮為禮之始,不可不恭敬行之。”荀緄讓侄子起身,緩緩道。

“我已請人占卜吉日,定在本月既望,隻是如今遠離汝潁,不知當請何人為冠禮

之賓?”荀緄望向席上的青年。

既望即本月的十六日。

他所說的“冠禮之賓”不是指來觀禮的賓客,而指的是親自給荀忻加冠的人。

此時的冠禮大體沿襲周禮,由將冠者的父親主持,另外邀請貴賓來為冠者加冠。

一般這種貴賓會邀請當地德高望重的人,或者是將冠者的師長。

少年垂眸,想起那位曾經承諾,要為他加冠的人。

隻是半年,已成故人

荀緄仍在為難,要是還在潁陰這事很好辦,荀氏素來與同郡的鐘氏、陳氏交好,有累世的情誼,能邀請的人選很多。

隻是如今到了河北,在鄴城中,人生地不熟,就不知能邀請哪位作為貴賓前來。

“大兄可為加冠之賓。”青年建議道。

他口中的大兄,正是跟隨家族一起遷徙到冀州的荀悅,荀仲豫。

荀緄蹙眉猶豫,“仲豫?其與你同為蒿兒從兄,同輩之人,豈宜為賓?”

“大人為忻弟提前行冠禮,已是違製,何必於此處拘於俗禮?”

青年循循道,“大兄豈非博學廣才,德行高妙之士?其年歲也遠長於忻弟,此事未嘗不可。”

“隻好如此。”荀緄從來信任兒子的判斷,此時也妥協道。

他又歎道,“仲豫素來重禮,也不知他是否願來。”

青年並袖而拜,“大人勿憂,我既有此請,自當說服大兄。”

少年起身向他長揖,“多謝兄長。”

也不知荀彧向荀悅說了什麼,荀悅也竟同意了。

於是到冠禮那日,荀忻身穿絲質的純衣,淺絳色下裳,腰係黑色緇帶,這是古禮將冠者要穿的服飾,稱之為“爵弁服”,跟著荀緄等人一起迎接荀悅。

荀悅也穿得鄭重,他身著儒袍,頭戴進賢冠,腰懸佩劍,行走間凜然如霜雪,麵容沉靜俊雅,氣質中有著歲月難以掩藏的沉韻。

作為冠禮的主人,荀緄本應該與荀悅行主賓謝禮,但由於他們倆是叔侄,荀悅不能受叔父的禮,於是隻能簡略掉這個環節。

經過主賓互相敬酒後,冠禮便正式開始,荀忻跪坐在庭中,荀勉侍立在旁,將少年人長及腰間的青絲束好,盤在頭頂。

麵前擺了一張矮案,荀忻從腰中卸下佩劍澄清,又解下用紅繩係在頸間的玉護指。

一柄劍,一枚韘,以物代人,象征他故去的父親和師長來觀禮。

荀悅盥洗了雙手,從荀彧手中接過黒麻布所製的“緇布冠”,膝蓋著席跪下,為少年戴在頭頂。

同時口誦祝辭,“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誌,順爾成德。”

從今天起,你要丟棄幼年時稚氣的想法,遵循成人的美德。

緇布冠代表將冠者從此能夠治理人事,涉足政事。

荀悅拿到鹿皮製成的“皮弁”,為少年戴上第二頂冠,祝辭曰,“敬爾威儀,淑慎爾德。”

你要嚴肅你的威儀,要清湛你的品德。

皮弁代表將冠者從此能參軍和服兵役,要承擔起保家衛國的責任。

荀悅將前小後大,黑色的“爵弁”冠為少年戴上,誦辭道,“兄弟具在,以成厥德。”

這是最後一頂冠,也是“宗廟之冠”,代表受冠者從此可以參加宗廟祭祀。

如此三加冠後,荀忻起身向荀悅行禮,要進行下一個環節“易服”,他換了一身袍服,回到庭中向眾人長揖。

這個環節是為了體現“禮行於外,德誠於中”,對禮節的尊重要表現在服飾上。

荀忻被這沒完沒了的禮儀環節折騰得暈頭轉向,感慨古人禮節的繁瑣。

終於,少年人立在庭中西階的東側,麵向南方,最終到了正賓為他取字的環節。

隻聽荀悅緩聲道,“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1]。你當牢記此理,謹行修身。”

荀忻拜而稱諾。

“你父從前已為你取好了字。”荀悅對少年笑了笑,喚道,“元衡。”

“卿字元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