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 國賊伏誅(1 / 2)

第37章

“明公,卓賊之黨誣張公與袁術暗自交通……”司徒府內,屬吏跪伏在地,向王允通稟。

--

他所說的張公是衛尉張溫,張溫曾是董卓的上官,董卓一向看他不順眼。

他哽了哽,“張公,已被笞殺於市!”

王允聞言猝然站起,他仿佛不敢置信一般,啞聲問道,“卿言何意?”

屬吏叩頭,“張公已逝,明公節哀。”

堂內一時寂靜,屬吏忍不住微微抬頭看向司徒,隻見其沉默地站在原地,不禁喚道,“明公?”

“下吏告退。”屬吏舉袖擦了擦眼角的淚,趨步退出。

王子師怔怔地盯著案上簡牘,喃喃喚張溫的表字,“伯慎。”

“王允,汝行動何其遲也!”他終於伏案痛哭。

象征王公身份的三梁進賢冠下,束著花白的頭發,淚水從遍生皺紋的臉上流淌而過,他重新拿起筆,起草起一份奏疏。

諸君皆棄我而下黃泉,王允又何惜殘軀?何惜聲名?

翌日,朝會上有人提出董太師功勳卓著,應當加稱“尚父”。

董卓聞言手撫玉腰帶,哈哈而笑,假意謙虛了兩句。

在滿堂歌功頌德的阿諛之辭中,一人出列諫道,“昔日太公為武王之師,輔佐周室,以伐無道,是以天下尊之,稱其為尚父。”

“明公功德誠然威赫,也宜須等到關東悉定,王駕東還,然後再議此事[1]。”

明公您想要稱“尚父”,不是不行,等您像薑太公一樣把關東諸侯打退,還都雒陽時再說吧。

此人正是名士蔡邕,蔡伯喈。

董卓待他人殘虐,待蔡邕卻頗為禮遇,經常采納他的意見。

王允見到董卓臉上的沉吟之色,知道他是聽進了蔡伯喈的意見,蔡邕的勸阻雖然是出於大義,可讓董卓稱“尚父”就是王允計劃中的一環,怎麼能出意外?

王司徒出列道,“明公此時稱尚父,豈非效太公之德?”他長揖勸道,“以尚父之名出兵擊賊,正是以有道誅無道,名正言順。”

“司徒所言有理。”兩個都是董卓欣賞的人,王允的說法顯然更符合董卓的心意,董卓欣然稱讚,應下加稱尚父之請。

獨坐龍床上的劉協看一眼王允,眼神中帶著疑惑與迷茫,為什麼王司徒要助長董卓的野心呢?

難道就連王卿也選擇舍棄他,而阿附董卓嗎?

“冊封尚父之禮,典籍中未有記載,臣意應仿照冊封王公之禮。”公卿中有人建議道。

董卓望向劉協,小皇帝條件反射般攥緊了衣擺,答道,“善。”

於是劉協命太常擇定吉日,令光祿勳負責主持冊封儀式,最終定在五日之後,在殿前冊封。

散朝時董卓走到王允身邊,“子師甚得我心,亦有功於社稷。”他臉上帶著誌得意滿的笑,談笑間暗示,

過幾日會加封王允為食邑五千戶的溫侯。

王允聞言一驚,又反應過來自己此時不該拒絕,當即恭敬行禮,感謝太師厚愛。

“明公冊封之日,士庶定當夾道相迎。”王允有意無意說道,聽在董卓耳裡,以為是此人投桃報李的討好,哈哈而笑。

五日後,長安的街道上少見的人群熙攘,士卒列隊守在道旁,百姓則被迫站在街衢上,強行“夾道相迎”。

董卓金華青蓋的車駕後跟著玄甲步騎,披堅執銳,令人側目。

行到一處高閣旁時,異變突起,數隻黑色陶罐從天而降,落到董卓車架旁,砰然碎裂,陶罐內的液體四濺。

有衛士抹了抹臉上濺上的液體,驚呼道:“油!”

伏在屋頂上的二十餘名刺客動作敏捷,將綁著浸油麻布的箭頭點燃,一時陶罐與火箭齊下,董卓在車內聽見動靜,不敢出馬車,隻疾呼呂布,“奉先何在!”

呂中郎將騎著赤兔馬而來,“布在此!”

他手中長戟劈裂正在墜落的陶罐,罐中溫熱的油液便潑灑在董卓的金華車蓋上。

一支火箭射上車頂,瞬間整個車廂都燃起火來,

“護衛太師!”衛士忙衝進馬車救出董卓,董卓此時怒急,“速速逮殺刺客!”

奈何隨身護衛的甲士們沒帶.弓.弩,此時隻能領命持刀戟往閣樓上攀爬去追捕。

呂布見閣頂有火把晃了晃,雙眼微眯,這是他們之前約定好的暗號。

他拍了拍赤兔馬的脖頸,赤兔通曉主人的心意,踏著四蹄往後退去。

不斷有陶罐墜落,衛士們已經知道這些陶罐中裝的是油,有人吼道,“不可使油罐破!”

涼州士卒反應過來,罐中油潑灑出來就會被火燃著,接住陶罐不讓它潑灑不就完事。

衛士們紛紛去接陶罐,這下火勢總算沒有再蔓延,董卓騎上衛士相讓的坐騎,正想命令呂布去追殺刺客,突然見一罐朝他墜來,忙伸手接住,入手發覺有些不對,這隻陶罐裡似乎裝的不是油!

他當機立斷脫手拋出,隻是已經晚了。

陶罐被拋在空中,引線燃燒到尾部,“嘭”一聲巨響,炸裂聲幾乎要穿透耳膜,仿佛天雷墜落。

沒有被爆炸波及的戰馬也受驚,躍起前蹄長嘶不止。

靠近董卓的人馬血肉模糊,空氣中煙塵滾滾,除了硫磺與硝石氣味,還蔓延著蛋白質被烤熟的香氣。

從刺客出現到爆炸發生不過一兩分鐘

時間,圍觀的士庶隻見車駕火起,眨眼間便聽見驚天雷響,涼州甲士人仰馬翻。

有人驚呼道,“天降驚雷,是天譴耶?”

呂布退得及時,爆炸時隻是被掀了滿麵的塵土,他抹把臉,安撫好受驚的赤兔馬,躍馬上前查看。

隻見車駕旁焦黑一片,不由暗自心驚,司徒公竟擁有此等殺器,即便以他的身手遇到此物也不一定能全身而退。

他這般想著,在一片焦黑屍體中尋找董卓的身影,待

找到時卻驚訝地發現此人居然還沒死透。

董卓當時將陶罐擲出,頭臉沒有傷得太嚴重,又因常常遇刺,出行必穿鎧甲,此時也剛好救了他的命。

董卓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肺腑疼痛,看到呂布忙喊道,“奉先救我!”

呂布翻身下馬,從胸甲中取出一卷縑帛,他環視因突生變故而茫然無措的涼州士卒,繼而走向董卓,喝道,“有詔討賊!”

--

董卓聞言驚怒,他總算明白過來,今天這事定與呂布脫不了乾係,這賊子真是豺狼心性、反覆小人,枉費他以父子相待。

“庸狗敢如是耶!”他恨聲罵道,氣得幾乎要忘掉身上劇痛。

夾道的士庶中有人喊道,“將軍,誅殺董賊!”

稀稀落落地有人附和,“誅董賊!”

從眾心理給了人們勇氣,大家齊聲喊道,“誅賊!”其聲震天。

守衛的士卒麵麵相覷,他們搞不清情勢如何,不敢輕舉妄動,也不敢阻攔激憤的人群,紛紛退到一旁靜觀其變。

呂布不等董卓繼續罵,抬手一戟斬下董卓頭顱,鮮紅的血液噴湧而出,此人禍國殃民,殺人如麻,卻也是肉.體凡軀,難逃一死。

“董賊伏誅!”呂布用戟尖挑起董卓頭顱,扔到涼州士卒中,有人怒罵道,“呂布,叛主逆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