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大唐後世談(十二) 天書·貿易(2 / 2)

讀到此處,李麗質不由停了一停。

即使對數字不算敏感,隻要稍稍聯係一下上下文,也能大概估算出帶明自海外獲取的白銀量——僅所謂“波托西銀礦”一地便能產出世界一半的白銀,而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流入華夏……

李麗質不由抽了一口氣。

說實話,與此驚人的數量相比,那西域輸入的金銀所引發的那點小小的價格波動,簡直太不值一提了。

原本以為西域的貿易已經是天下一等一的暴利了,沒想到還有這樣賺錢賺到頭皮發麻的生意——海貿的利潤這麼誇張嗎?!

長樂公主緩緩眨眼,隱約領略到了朝中大臣在推動廣州貿易時的急不可耐。

而若以華夏一方的觀點來看待,那麼與歐洲乃至美洲展開貿易以後,所獲利潤之豐沛廣袤,亦完全超乎預料。

僅以1631年一年為例,經由菲律賓、澳門流入華夏的白銀便在1400萬兩左右,大約為明朝自永樂元年至宣德九年,統共三十一年以內,中國境內所有銀礦總產銀量的兩倍以上;至於經廣州乃至東南沿海等傳統商路輸送而入的巨額白銀,則無可計算,隻能歸之為天文數字而已。

這個天文數字可以誇張到什麼地步呢?自堡宗改收金花銀以後,至張居正行“一條鞭法”為止,白銀漸漸成為大明官方承認的貨幣,徹底取代往日的寶鈔布帛,流通南北橫行無阻。但不要忘了,這個“朝野率皆用銀”,銀兩完全普及化泛用化的大明,它本身可是個實打實的貧銀國!

——某種意義上,在數千年開采以後,華夏大地缺銀比缺銅還更缺得厲害些。那銀產量這麼緊缺的國家,是靠什麼維持的國內貨幣白銀化?

西班牙葡萄牙日本乃至帶英:是啊,靠什麼呢?

即使以最保守、最謹慎的方法計算,由美洲由歐洲由日本乃至由印度湧入華夏的財富都是驚人的。通過日益繁榮的國際交流貨物往來,明朝的商品橫掃天下所向無敵,創造了巨額的貿易順差。在西班牙人開啟馬尼拉航線之後的數百年裡,全世界各地每挖掘出一兩白銀,都會有至少四錢通過各色各樣五花八門的貿易路線,最終沉澱於大明的商賈富豪手中,成為白銀貨幣化源源不斷的養料。

以這種取之儘錙銖的架勢,無怪乎西洋人會為大明上尊號曰“銀泵”——全世界生產的白銀如水一般被大明的工業抽取過來,濤濤洶湧而浩蕩汪洋,卻永遠不能滿足華夏那無窮無儘的胃口,最終儘數消失於浩蕩土地之上,卻也再不見蹤影。

——彼時的人類尚且在以貴金屬計算財物。如果以此觀之,那麼僅靠著東南及廣東的貿易,帶明就要抽走全世界每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新增財富。所以,什麼叫“銀泵”,什麼叫“貿易黑洞”,諸位大概就能領略一二了。

自然,如此規模宏大而獲利無算的貿易,在百年內以順理成章的方式改變了整個世界的底層邏輯。當中外的往來全麵展開以後,首當其衝的就是西班牙葡萄牙苦心經營的由美洲至菲律賓最後至大明的帆船航線。帶明的商品貨物百工百業隨著白銀的浪潮傾瀉而出,用不了幾十年的功夫就將航線上一切的經濟體給傾銷得傾家蕩產屁滾尿流,連骨髓都給榨了出來。

當時中華的貿易優勢達到了什麼樣的地步呢?即使在經過複雜而漫長的海洋運輸之後,華夏的貨物依舊可以輕鬆吊打全場。僅以歐洲與美洲為例,自15世紀至16世紀中葉,墨西哥市場上華夏絲織品價格是西班牙同類產品的1/3,在東南亞是荷蘭產品的1/3,在歐洲是產品的1/4-1/3;而鐵質品、麻織品乃至茶葉等大宗商品的價格,則乾脆僅有歐洲同類商品的九分之一不到。彼時從事中西貨物貿易的船隻,輕輕鬆鬆就可以有三四倍的利潤,足夠讓資本鋌而走險。

除此匪夷所思價格優勢以外,彼時帶明商品的質量也是冠絕世界,號稱“沒有一種產品能比得上中國人的創造”、“中國有世界上最好的貨物”,東南及兩廣的豪商,可以輕易的商品種類與質量上鄙夷他們的歐洲同行。

而如此價格與質量的優勢雙重疊加,那一旦經由貿易路線擴散流布,會引發如何淒慘的爆殺局麵,當然也無足意外了。

僅僅十五世紀後期數十年的功夫裡,與帶明毗鄰的菲律賓土著人便在銷售狂潮下徹底忘記了傳統的織布手藝,而市場則全部被華夏的綢緞布帛占領;十六十七世紀貿易繼續擴展,奔湧而出的商品呼嘯噴薄,直接摧毀了整個西班牙葡萄牙的紡織業,所過之處唯有一地雞毛。

到十七世紀後期,就連遠在美洲的墨西哥城中,人們都更願意選擇絲綢布帛而非歐洲的破爛貨,所謂“一旦中國產品短缺,儘管歐洲產品充斥市場,他們也絕不問津”——逼得當時的法國商人無可奈何。隻能給自己的產品印“中國製造”的標簽,以次充好,欺瞞消費者。

當然,在這種近乎瘋狂的傾銷之前,葡萄牙西班牙乃至歐洲人還是竭力做過一點逆轉的嘗試,希望抹平華夏那年複一年大得近乎誇張的貿易順差。他們試圖往帶明販賣本國的產品,最後卻發現自己那堆二流貨色實在不討帶明百姓的歡心,唯一有銷路的隻有從美洲挖掘出的金銀。

甚至而言,即使靠著能工巧匠僥幸在中國人未曾涉足的領域擁有了優勢,一旦展開貿易之後,優勢也會迅速化為烏有。十七世紀的法國工匠早就發現了這個規律——任何銷往中國的工業品都會被迅速模仿開發變為物美價廉的貨物,然後反向再傾銷回來,順便擠垮老師傅。

——曆史是個圈了屬於是。

這種貿易上的垂死掙紮發展到最後,甚至演變為了當時世界霸主葡萄牙與西班牙絕望的封鎖。兩國的國王都曾經下令限製由馬尼拉至中國的航線,減少船隻往來,希望挽救本國那點奄奄一息的手工業,阻止貴金屬外流。但結果嘛——結果就是帶明吸入的貿易順差愈發離譜,活生生將兩國的白銀存量抽了個精光,順帶著打爆了它們僅存的產業。

……隻能說,西班牙葡萄牙辛辛苦苦在美洲燒殺搶掠,終究隻是個大怨種的下場罷了。

亞當斯密曾經諄諄教誨,說棍棒打不垮經濟規律。而今兩國的無力掙紮,算是跨時空佐證了一波自家經濟學開山怪的理論——洪武皇帝朱元璋逆轉不了經濟規律,西班牙國王也逆轉不了。】

讀到此處,李麗質不由咳嗽了一聲。

人不能想象自己沒有見過的事物,長樂公主也是如此。她先前大概的接觸過“傾銷”的概念,但始終懵懵懂懂不甚了了,直到主掌隴右、西域的諸多事務以後,才隱約生出一點明悟。以她所見,高昌、龜茲等國本是養羊牧牛以羊毛編織衣衫,供應各處,自這幾年中原與西域的貿易進展以來,西域諸國的貴人喜愛絲綢錦裳,百姓則習於中原的麻布粗衣,原本編織羊毛的行業,也漸漸沒落了。

當然,幾個小國行業的變更無足掛齒,畢竟中原隻動用了百不足一的精力而已。可設若這投入的規模變大,傾銷的範圍變廣,那麼被波及到的人群,恐怕——

長樂公主心中一動。畢竟是李家的女兒,長久聽政的帝女,片刻間她福至心靈,立刻想起了小小的關竅:設若朝廷能控製這傾銷的範圍,那豈非又是如昔日管仲購置魯縞處置魯國一般的妙法?以此料理敵國,當不費吹灰之力。

……阿彌陀佛,本宮怎麼能想這麼作孽的事情呢?

【大概到了這個時候,西班牙人才勉強搞清楚,他們當年以白銀交換商品,是究竟喚醒了一個怎樣的怪物。

另外,不要忘記,彼時的大明朝其實並沒有什麼管理貿易組織生產的能力。帶明朝廷中袞袞諸公鬥得頭破血流,恐怕沒有一個人會關心什麼遠在千裡萬裡的“海洋貿易”(當然,或許會有大臣願意盤剝一番),更不用說實行彼時歐洲國家的重商主義、產業保護。換言之,華夏的手工業是在全然無組織無幫扶乃至受歧視的情況下茫然出擊,最後順手傾銷由東到西所有的市場,把一切敢於阻擊之敵打得魂飛魄散,留下了長久的心理陰影。

——如果要評價的話,大概是“我還沒用力,你就倒下了?”

以這數百年間的曆史看,整個世界貿易的規律就呼之欲出了。在那個時代裡,西班牙人與葡萄牙人在美洲發現了數量驚人的貴金屬,英國人統治了印度,而新生的工業革命欣欣向榮,光輝萬丈;但無論歐洲人的優勢如何巨大,隻要彼此的生產力沒有拉出根本的差距,那麼左右整個國際市場的力量都永遠位於東方。隻要華夏參與到這場貿易的遊戲之中,那麼遊戲就算結束了:它會以巨額的貿易順差抽走市場上一切新生的財富,順帶著用商品橫掃整個世界。

當然,這種橫掃未必是有意的。華夏——尤其是帶明時的華夏,對於整個貿易市場而言,大致相當於克蘇魯神話中盲目癡愚的古神。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心在指導著它,它隻是憑著本能不斷的進食,隻不過這進食的規模實在太大,稍微被波及到的經濟體都會被抽走白銀抽走黃金抽走財富,最後連僅存的工業都會被吸個精光,淪為古神繁殖的場地——它會以這些經濟體為跳板,毫無厭倦的將觸手探入下一個國家體內,繼續吞食貨幣與市場,吞食數額驚人的貿易順差。

而這整個過程……整個過程甚至是無意的。古神其實相當溫和且善良,它絕不是想摧毀什麼,隻是稍稍一個不小心,就把世界變成這樣了。

這裡,我們可以以西方漢學家的話來做個總結了。什麼是國際市場上蒸不爛捶不扁棍棒打不垮的經濟規律?如果要概而論之,那就是東方絕對的控製能力——一旦讓華夏加入世界貿易,那麼它必將在近乎一切領域的商品生產中擁有絕對的優勢,並由此而獲取近乎永久的巨額貿易順差。

這,就是被曆史驗證了幾百年的,經濟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