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公孫丞相雖爾才智無雙,但他偏偏漏了一點致命的細節——這種綿裡藏針環環相扣的法門,用來招呼朝中出名的敦厚君子汲黯汲太傅,固然是一招中的精巧絕倫,足以為方興未艾的新學挖出天大的陷阱;但如若——如若新學背後還有通天的底牌,丞相又該如何應對呢?
汲公隻花了兩個呼吸便想通了其中的關竅,所以眼皮不抬,心平氣和:
“用人大事,臣下何得置喙,唯有陛下乾綱獨斷。”
——當初一意推行新學打造聖人、乃至改革育人用人諸多製度的,可不是他汲黯,而是至尊至明之皇帝陛下;而今皇帝欽定的未來聖人被如此暗算,那豈止是打他汲黯的屁股?那是在打陛下您的臉呐!
所以您確定不管麼?
皇帝當然不能坐視,所以僅僅隻是沉吟,便露出了笑意:
“這也不算什麼。朕看主父偃上奏的方略也不錯——派遣士人隨軍,派遣士人隨軍……軍務畢竟是大事,不如先在羽林軍試演一番。先將郊外學堂的出色士子往羽林軍內安排一批,再觀後效,汲公以為如何?”
汲黯:…………
難怪覲見後劈頭就要給我看主父偃的折子,擱這兒等著的呢是吧?
不過這話趕話確實是堵到頭了,要是汲太傅再開口推辭,那便真是鄙薄寒門士子,有意壅塞門生們的上進之路了。所以汲公麵無表情,終究隻能默認而已——順帶著也等於默認了主父偃的方略。
而皇帝語氣飄飄,輕描淡寫再次轉移話題,絕不給老臣任何設法彌補的機會,一口定讞:
“……那便這麼說定了罷。汲公也不必勞心,讓霍去病料理首尾即可。對了,去病此番立功而返,說是年紀太輕,所知太少,尚須曆練一二,因此發願要學《尚書》、《春秋》二經,為將來進益的根本。隻是治《春秋》的名家眾多,難免有眼花繚亂、歧路亡羊之惑。”
豈止歧路亡羊而已?而今注春秋的公羊、穀梁等派,走的就是微言大義六經注我的路子,號稱區區一個“王正月”都可以注解出十萬字的大書,真要是讓霍去病學這樣的《春秋》,那搞不好這輩子也就隻能學個封皮而已……
鑒於如今的春秋派走的都是如此繁複瑣碎的風格,那唯一的選擇也就昭然若揭了——唯有提倡“萬物皆道”、“日用即道”,相對簡明扼要得多的“新學”,才算完美吻合霍去病需求的學問。
汲公垂下了眼:
“臣記得京郊學堂之中,每三日都要講《春秋》、《尚書》。東宮也延請有名師。”
“那倒是正好。”皇帝欣然道:“所謂師有事而弟子服其勞,霍去病在學堂中讀書之餘,也能幫著料理料理瑣事嘛。”
汲公眼角抽搐了第二次。
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能幫助學堂料理什麼“瑣事”?想想現在學派衝突此起彼伏,群毆不時發作的盛況,再想想以霍去病的身手攪合進如此盛狀之中——刹那間汲黯隻覺從腦門到後背處處發緊,連牙齒都酸痛不已——這是送了個學生進來麼?這是送了個校霸吧!
而且這校霸背後還有親舅舅的護體,那威力更是無可比擬。汲黯動動腳後跟,都能想到將來真有個好歹,皇帝陛下會是何等之嘴臉了——橫豎霍將軍尚未而立,隻要老一老臉皮,總可以說一句“小孩子不懂事”,強行混過去。
一念及此,汲公終於倒吸一口涼氣,心中千回百繞,卻隻有一個念頭:
天呐,你等日後惹出禍來,可千萬彆把為師說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