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1 / 2)

三年後。

公元1893,清光緒十九年,三月。

開凍的河水在河道中肆意奔湧,悠長的汽笛聲中,一艘英國怡和輪船公司的中型客船停在了天津碼頭上。在一眾金發碧眼、西裝革履的洋商中,幾個穿著長袍馬褂、拖著辮子的中國人顯得格外矚目。

接船的人早已候在了那裡,為首一人上前問道:“可是鄭觀應,鄭先生?”

“不錯。”鄭觀應今年五十七歲,須發皆白,看向來人時眼中精光猶盛:“你是?”

“華北織造公司總辦,張謇,張季直。”

鄭觀應不由神色一肅,滿是敬意地伸出手與張謇相握:“久仰久仰。”

光緒十六年,張謇以當朝狀元、翰林學士的身份轉行經商,創辦大生紗廠,可謂是一件轟動朝野的大事。清流文人斥責他購進西洋機器違背祖訓、經商盈利有失文人風度,紛紛上書要求罷免他的官職、收回狀元功名。全靠翁同龢和光緒力保,張謇和大生紗廠才能保全至今。

最多的一日,養心殿竟然燒掉了二百多斤彈劾張謇的奏折。

但對商界來說,這就是一件值得額手稱慶的大喜事了。狀元經商,帶動了更有知識的人湧入這個行業,就連兩廣、上海的工商界都因此受益。

更彆提一年以前,大生紗廠改製,更名為華北織造公司,由官督商辦的“國有製”企業,改變為官商合營的股份製企業,募集股本達到白銀六百餘萬兩,一時轟動全國,堪稱一方巨擘。

鄭觀應這“久仰”二字,可謂說得真心實意。

殊不知,張謇對他也是佩服至極。不入行不知艱難,他背靠皇帝這座大山,才在短時間內取得這樣的成績,可鄭觀應可是當年憑借自己的本事,參與過英國太古輪船公司的創辦,是李鴻章的愛將、中國第一家通訊公司“中國電訊局”的創辦者之一。

如果不是他陷入與太古公司的經濟糾紛,在香港入獄數年,帝黨哪裡找得到這樣的幫手。

張謇激動地握著鄭觀應的手:“華北電訊公司的總辦樓已經建好,就等你這個總辦了。”

鄭觀應神色一動,不待他說話,忽然一個雞蛋從天而降,打在張謇的隨從身上。

黃白的蛋液濺了鄭觀應一臉。隨從們大驚失色,下意識把張、鄭二人圍在中間,抬頭看時,卻見碼頭警戒線外麵,不知何時聚攏了一群舉著各色旗幟、拉著橫幅的年輕人。

為首的是一個操著浙江話的青年男生,他被另外兩個人抱著腿抗在肩上,揮舞著手上的旗幟大喊:“反對意大利軍艦進駐浙江!”

眾人齊聲高喊:“反對意大利軍艦進駐浙江——”

“三門灣是中國人的!”

“三門灣是中國人的——”

“馬迪納滾回意大利!”

“馬迪納滾回意大利——”

張謇歎道:“自從意大利特使馬迪納進京,照會總理衙門,要求我國出借浙江三門灣,作為其在東亞軍事基地,此類抗議就在國內此起彼伏。讓鄭兄受驚了。”

“無礙。”鄭觀應被英商算計,蹲了幾年大牢,自然也極恨洋人驕橫霸道:“浙江靠近我國海岸線中點,是南下廣州、北上上海的必經之地,要是讓意大利軍艦入駐,豈非將咽喉要道置於彆人的刀俎之下?”

“是啊。這些孩子雖然幼稚衝動,忠貞之心還是值得稱道的。”張謇道。

不想,那領頭的青年又喊道:“總理大臣奕劻貪贓賣國,殺奕劻保軍港!”

“殺奕劻,保軍港!”

“殺奕劻,保軍港!”

張謇不由豁然色變。鄭觀應常年旅居香港,雖不知奕劻是哪位,但“奕”乃愛新覺羅家鹹豐一輩男性名字中通用的字輩。聽到這群激進的年輕人,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喊誅殺皇親,鄭觀應和張謇對視一眼,俱是無比震驚。

北京,景山後腰上長著一棵著名的老槐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