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對決(2 / 2)

情報處裡的小院裡橫七豎八擺了十幾張榆木高桌,載澍正帶著一百個文書官,把一摞一摞的桑皮手抄卷從籮筐裡取出來,擺在案上。

見了巴雅爾,兩人半空中擊了一掌,重重擁抱了一下。來不及寒暄,載澍便道:“這都是你要的,朝鮮難民關於日軍動向的供詞。但是內容太多了,又散又亂,皇上讓我把盛京衙門裡識字的人都調來,幫你一起找。”

巴雅爾頓時道謝不絕,命人火速拆看:“優先找近期日軍抓捕朝鮮難民伐木、砍樹、製作渡河工具的記錄!其次找日軍內部軍糧運輸相關的口供。”

眾人轟然應是,頓時陷入一片忙碌之中。

這次清軍狗屎一般的情報工作,終於有了顯著性的突破!

雖然這並不是因為北京的諜報機構開了外掛,僅用三個月就成功殺入日軍內部,而是因為他們擁有了無數的免費眼線——朝鮮百姓。

清軍撤退的時候打開糧倉,將糧食分發給平民的行為,雖然給日軍以搜刮補充糧食的機會,卻也刷爆了朝鮮民眾的好感度。

加之平壤陷落前,朝鮮王太子李坧化裝成平民,隨駐朝總督袁世凱一道潛逃至盛京,受到光緒皇帝的接見。

席間,李坧向光緒稱臣獻禮,懇請他儘快揮師南下,解救朝鮮人民於水火之中。這無疑給清軍套上了正義之師的光環。

這兩種因素疊加,使得朝鮮國內的百姓和有識之士,都十分願意向清軍遞送情報。

又因為朝鮮北部多山,國內的交通條件十分糟糕。這一次山縣有朋的第一軍為了儘快發起渡江作戰,不得不四處強征牛馬,並且搜捕逃避的朝鮮百姓做苦役。

這些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民夫,有不少都在半途中開了小差,趁夜晚溜入朝鮮北部的高山密林之中,潛逃至中國境內,命再好一點的,就到達了奉天城外光緒設的難民安置點。

載澍帶領奉天城內的情報人員,有意識地記錄下難民們被日軍俘虜期間的點滴行程。希望能夠對前線局勢有所助益。

巴雅爾攤開地圖,向載澍解釋道:“你看,鴨綠江上遊河道窄小,大船一進去就會擱淺。如果日軍是在朝鮮各地強征船隻,那麼他們多半是想從下遊突破。如果是現場伐木取材,製作木筏,則是指向中上遊。”

載澍不由恍然大悟,搭上他的肩膀歎道:“有你的啊!”說著抄起一本手卷:“快,一起找!”

然而朝鮮難民與中國人語言不通,他們一路潛逃,擔驚受怕風餐露宿,到達奉天的時候大都已經精疲力儘。這些經過轉述的情報大多殘缺不全,一會兒說自己被日軍抓去搬糧食,一會兒又說在修路,自相矛盾、邏輯混亂的比比皆是。

載澍帶著一百多個文書官翻看了一下午,也沒有找到什麼有價值的線索。

眼看日暮西沉,眾人的心也跟著漸漸地沉了下去。載澍怔怔地把最後一冊手卷放回案上,咬牙說道:“再給我一晚上,我帶著人連夜再翻一遍。”

“沒有時間了。”巴雅爾把兩個拳頭捏得死死的,忽然問眾人,“還有什麼你們看不懂的,或者覺得很奇怪的東西,統統說出來!”

“有的有的!”文書官們舉著書冊上前,一一指給他和載澍,看了大約有一二十個。載澍忽然扯了扯他的袖子:“快,來看這個!”

“沒有情報顯示日軍在砍木頭,倒有一個跟竹子相關的——這是一個舉家逃難到奉天的朝鮮人李東平的供詞,他和他父親原本是村裡編筐的篾匠。”

“半個月前他們父子在山縣有朋第一軍駐地,義州城附近被抓走了。日本人讓他們負責處理一堆毛竹竿——先砍成一人高的竹杖,底部削尖,再將之打磨光滑,最後往竹杖上刻線條,每隔‘一粉離’刻一刀,大約刻了有二百來根——這是什麼意思?也不像在做竹筏呀!”

“一粉離?”巴雅爾摸著下巴想了一會,忽然大悟道,“是‘一分米’吧?這是西洋測距單位!日本人這是想要測量河水的水位。”

“不,不對!”他說著激動地站起來,“二百多根竹子,光是測水位用不了這麼多。竹竿底部削尖——這是用來插在淤泥裡,輔助渡河的工具!中遊以下水深流急,絕不可能涉水而過。”

“隻有在上遊安平河口的淺灘上,河水隻及人腰那麼高,才有可能拿著一支竹杖淌過去!”他說著斷然喝道,“傳宋慶、依克唐阿兩位將軍即刻來見我,日本人要打安平!”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