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第 109 章(1 / 2)

誠一閣的老板李成正興致勃勃跟王瑒指點這回他家新出的首飾。

什麼點翠嵌寶, 纏絲夾玉的,一排排擺了滿滿當當的一盤子。

李成拿著一支花絲鑲嵌繞成蝴蝶狀的簪子舉到王瑒麵前, 滔滔不絕道:“王公子您瞧這個,花絲鑲嵌的手藝絕對彆家是沒有的。宮裡頭還少見呢!不管您送誰,這個一定是上好的了。”

王瑒卻隻是應了一聲, 轉而拿起盤子中邊角上的一支簪子來,垂目擺弄著手中的簪子,這是一支鎏金的簪子,上頭是銀花玉蟲的裝飾,看著並不出眾,彆致也說不上,掂著手中的重量便能知道,裡頭是銅芯兒的,也不值錢。

可王瑒卻看著這個出了神, 不是為了旁的, 正是想起了那年在揚州時自己偶然從街邊小販手中尋到的那一支簪子,打造的手法、材質還有形製竟是同這個一模一樣!

原本是想送與黛玉的,隻是看著仿佛是內造的手藝,一時恐怕生什麼事兒出來,反倒與黛玉不好, 這才罷了。

過了這麼多年,原本他也忘得差不多了, 隻是那日收拾行李翻出來這個, 才想起來。當時也不過是一笑罷了, 誰知道竟在這裡看到了一樣的東西,由不得王瑒不多心。

他回過神來,收斂了神色,笑問道:“我看這個也不是什麼名貴的手藝,材質也算不上好的。鎏金的罷?雖瞧著是前頭宮裡的手藝,可如今這銀花玉蟲似是不大流行了?”

李成放下手中的簪子搭眼一看,忍不住笑道:“公子爺,可見您是不留意這個。誠然,這簪子不論是樣式還是材質都算不上好的,可不是有彆種寓意在裡頭嘛!”

王瑒忙追問道:“是什麼寓意?”

李成指指他手中的簪子,笑道:“公子爺方才也看出來了,這簪子是鎏金銅芯兒的,不是諧音‘同心’麼?這就是個好寓意了,民間男女常用這樣兒的簪子做定情信物的。”

他說著又將簪子反過來,指著簪尾鏨刻上去的一個印記,“您瞧這個,原本這東西是尋常的,可刻上了這個就不尋常了。”

王瑒仔細打量了會子方才道:“內造的?”

李成點頭道:“您識貨。宮裡內造的用物兒,照理兒說是不能留下工匠的署名的。但——”他微微一笑,“這不是不甘心麼!都想著留下自己的名字才行。所以就有了這樣的圖記,表示是誰做的。外行的都道是裝飾,內行的一看就知道是誰家出來的東西了。這簪子,就是吳家的印記。”

王瑒將簪子緩緩收攏在手心裡,似是不經意地問道:“這吳家有什麼講究麼?”

李成笑著搖了搖頭,“吳家倒是沒什麼講究,不過就是宮裡頭的工匠,祖傳下來的,手藝也算是不錯的,但不是頂尖兒。反倒是這個簪子不一樣。”

他揮手示意夥計們都出去,“這簪子原是當年咱們聖上還是皇子的時候,給張美人,也就是如今的張貴妃的定情信物!”

王瑒微微吃了一驚,“可是六皇子生母那位?”

李成得意道:“就是了。如今雖說張貴妃不比後來才進宮的那位周貴妃得寵,可也是有身份的後妃了。當年聖上與宮中選秀時對張貴妃一見鐘情,送了這個樣子的簪子給她。就是吳家打的。後來張貴妃一直聖寵不衰,直到周貴妃進了宮裡才衰減些,可照樣是身份尊貴,還是六皇子生母。

“所以京中的貴女們一直流傳著這簪子的傳言,說是送了這個,就能跟情郎終成眷屬的。可惜吳家沒有後人,老吳又是一直在宮裡做活計,不能私自承接外頭的活兒,這才一直沒有人能拿到這個樣子的簪子,也不敢仿造。”

他看著是興頭上來了,身子微微前傾,嘿嘿笑道:“也就是我運氣好,先父早年跟老吳有些交情,如今他到了年紀被放出宮,正想著找個銀樓。我這不就發現了這個好事兒?就叫他來我這裡。這才能打出這樣的簪子來。”

他指指那簪子,“為了以示區彆,這簪子還是變了一點子樣子的。”

王瑒翻看了一會兒,忽問道:“你的意思是說,除了如今你家裡新打出來的簪子,再沒有彆處有這樣的簪子了?”

李成點頭不疊,“這是自然,先不說當初是宮裡娘娘的東西,沒人敢仿造。再說了,這簪子的手藝看著普通,那也是有專供內造的工匠傳下來的手藝,除了老吳再沒有旁人能會。”

王瑒心裡翻起了驚濤駭浪,當年撿的簪子是張貴妃的無疑了!可怎麼遺漏到揚州去的?張貴妃身處深宮,明顯出不得宮,她貼身戴的簪子又怎麼會到了揚州去?莫不是有人拿著做了信物?

他越想越心驚,揚州之事查出來明麵兒上的證據全指向了周貴妃的三皇子,可這簪子和當初梧桐看見的那個內監,似乎又是六皇子參與的明證。

王瑒拿著簪子一時想不明白到底誰才是幕後主使,到底王家在這場奪嫡之爭中又該何去何從。

他想的出神,李成從旁卻毫無所覺,還在絮絮叨叨說些老吳的舊事。

王瑒平複了心情,笑著打斷他的話道:“你這樣絮絮叨叨地說些什麼,我又不認識那老吳。這就是看看這個簪子罷了。”

李成不好意思地撓撓頭,“這倒是了。是小的多嘴了。”

他又問道:“公子可拿著這個簪子?我看這個送人是極有情誼的。”

王瑒點點頭,“拿著這個罷。難為你說了這麼長時候。說起來這簪子也算是個好意頭,雖不值錢,難得的是寓意好。”

其實他倒不是拿著真就給了黛玉,想著這簪子的主人說不得還裡通外敵,日後落個大罪,到時候好意頭不見的有了,反倒一身晦氣。

隻不過是想拿回去比對比對當日撿的那個簪子,看看手藝是不是確實出自同一人之手,這等事情,還是要萬分小心才好。

李成哪裡知道這個!他隻以為王瑒也是要拿回去送心上人的,所以笑著應承道:“正是呢!”

王瑒起身抻了抻腰,懶懶道:“就這樣罷。那五盒口脂都給我送鎮國公府上去,告訴門上,就說是我的東西,讓他們送進去就是了。這簪子就這樣一小支,不必包了,給我拿著就是。”

李成忙躬身答應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