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法式秘製煎豬排(一更)(1 / 2)

第132章 法式秘製煎豬排(一更)

奶油沙司燜雞,香橙烤鴨,扒牛柳,一道又一道法式菜肴被顧客點了出來,中央廚房內再次變的忙碌起來。

和更適合家庭烹飪的意大利菜,以快餐和罐頭食品為主的美式烹飪相比,法國烹飪可以說是西方菜係的巔峰之作,每一道菜都要經過至少五道工序才會被端上餐桌。

而這幾道工序又都是相對獨立的,並不像是中式烹飪那樣講究一氣嗬成,最好由一個人操刀,所以一道菜往往會經過三四個年輕廚師的手。

其中最關鍵的工序,往往被埃爾大廚盯緊。

蘇曼在昨天就發現了這一點,她無法像是在川府人家那樣,通過觀察來偷師,因為一道菜的流程輾轉經過了不同的廚師的手,很難盯緊。

蘇曼很快想出了解決之道,既然無法連續追蹤一道菜,那就從基礎工序開始學起,昨天她隻打了下下手,比如洗洗青菜,把切好的蔬菜塊送到法國人手裡。

今天她特意留意起了楊樂等人的食材初步處理。

聽著傳菜員報上來的菜名,再留意一下楊樂等人的手下刀工,一一對應,認真記憶著各種不同菜肴所需要的食材。

“烤牛肉,胡蘿卜,洋蔥,芹菜切丁,洗淨——”

“什錦蔬菜,胡蘿卜,蕪菁,四季豆切成長條——”

“蔬菜培根湯,所有蔬菜都切成小薄片,培根切成丁——”

西式沒有中國式的矩形菜刀,都是宛若西瓜刀一樣的細長刀,像是港片裡黑幫火拚時常常拿在手裡的砍刀。

這種長刀隻有刀刃可用,不像是中式的菜刀,還可以利用刀尖,刀根進行點挖處理,所以切出來的食材也無外乎丁片塊條四種。

如果把中式刀工和法式刀工進行個比較,法式刀工隻用了中式刀工中最基本的直刀法,可以說是中式花樣百出的刀工的子集。

蘇曼原本很有些瞧不起西式的刀工,今天觀察仔細了,卻發現法國烹飪舉世聞名,亦是有其可取之處。

比如切土豆,中式刀工講究物儘其用,切絲最為擅長,而西方中土豆條土豆塊是最常見的形狀。

不過他們在削了皮後,要把土豆兩端切下去,在把棱角削圓潤了,形成一個漂亮的四方柱的形狀,這個時候再切條,很容易切成大小一致,長短均一的形狀。

如果取出其中四條,可以輕鬆的擺成一個井字形。

燉湯的時候,則是把同樣經過了初步處理的土豆切成四塊,再逐一的修去棱邊,最後形成類似橄欖球形狀的小塊。

哪怕是最簡單的烤土豆或者煮土豆,也是削了皮後,再修成球形的。

總而言之,法式烹飪裡的土豆都是沒有棱邊的。

在蘇曼看來,真是大大浪費食材的切法,卻又不得不承認,如此切出來的土豆形狀上要略勝一籌,的確美觀。

而且因為土豆條塊的形狀大小差不多,烹飪的時間也變的極好控製。

法式烹飪的刀工雖然簡單,但是不用的菜肴裡,用丁還是用條還是有著極為嚴格的規定的,蘇曼反複的記誦著蔬菜的形狀。

期間有一次,埃爾大廚招手把她喚了過去,給她示意了下褐色高湯的用法,那是一道法式秘製煎豬排。

炸豬排這道菜,在大學食堂裡十分常見,通常是用麵包糠裹了切成餅狀的豬肉一起炸,炸好後為金黃色,澆上酸辣醬,外酥裡嫩,十分解饞。

不過什麼玩意一加上法式兩個字,都會變的複雜無比,先不說做為基礎調味的褐色高湯就耗費了五個小時,單單這道煎豬排也麻煩的緊。

調味料的名字,蘇曼雖然還沒來得及一一對應,卻也能從散發出的味道大致判斷出埃爾用了什麼。

豬排先撒上鹽和胡椒粉,然後鍋裡放了橄欖油和黃油來煎豬排,西方烹飪隻用這兩種油,不像是中國,除了豬油外,植物油中又有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

豬排煎到金黃色後出鍋,盛盤。

沒錯,這一道秘製煎豬排的主菜完成了,就這麼簡單。

真正麻煩的是醬料的調製。

蘇曼冷眼旁觀,在心裡默默的數著步驟,黃油融化,炒洋蔥碎,接著倒入白醋,熬煮片刻,埃爾大廚嘩啦啦的倒進了半瓶白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