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1 / 2)

鄉下納鞋墊都是用不穿了的舊衣服, 先拆洗乾淨, 然後把布放到濃稠的麵湯裡漿過, 鋪在平坦的青石板或者水泥地上, 擀平, 曬乾, 稱為骨子。下一步根據人的腳的大小將骨子剪成一個個的鞋墊的模樣, 最後再用糊糊在上麵貼幾層布,最上麵一層要用新的白布, 最後曬乾。鞋墊的雛形就成了。

這還不算完,接下來要給鞋墊用針縫一層包邊, 然後就是最後一道也是最麻煩的工序,納鞋墊了。

剛開始薑瑜還覺得有些新鮮, 但沒堅持兩天, 她就不耐煩了,萬萬沒想到,做個鞋墊子而已竟這麼多道工序。她這時候非常懷念後世的工業化生產了,有了機器哪還用人手工縫製, 花錢買就是, 想要什麼花樣的就要什麼花樣。

幸好,莊師伯給力, 薑瑜的一雙鞋墊還沒納完, 公社那邊就傳來了消息了,廣播站缺個播音員,讓薑瑜去, 總算把薑瑜從納鞋墊的苦活中解放了出來。

公社的廣播站主要就是傳達一些上麵的政策、通知,或者讀一些偉人語錄,非常清閒。這個年代,因為思想守舊,廣播員也沒什麼發揮的餘地,所以滿打滿算,其實每天真正播報的時間頂多不超過半小時。

這可是人人都豔羨的好工作。翔叔接到通知的時候,都還有些納悶,他上次才問了一遍,這才過了幾天,公社就把工作派給了他們村,怎麼想都覺得不對勁兒。不過他也沒往薑瑜身上想,畢竟那就是一個普通的女娃,哪有能力左右公社的決定,最後翔叔隻能把一切歸結為薑瑜運氣好。

於是去通知薑瑜的時候,他還不放心地囑咐了薑瑜一通:“公社不比在咱們村裡,那裡的人際關係更複雜,你去了,少說話多乾事,勤快點。要是遇到什麼想不通的,可以回來問我,公社那邊的人我都認識。”

知曉他是好意,薑瑜感激地衝他笑了笑:“知道了,翔叔你放心,我不會給咱們荷花村丟臉的。”

翔叔點頭:“你這個孩子是有福的,好好乾,爭取以後轉正,留在公社。”

金安公社的前身其實是個鎮,留在公社轉正了,也算城裡人了,對天天頂著風吹日曬乾活的農民來說,這無異於魚躍農門,所以翔叔有此一說。

薑瑜含笑謝過了他。

等送走翔叔後,周家四口都緊緊盯著薑瑜,像是不認識她了一般,其中尤以周建英的目光最為炙熱。

前幾天,薑瑜丟了代課老師的工作,她還在那兒幸災樂禍呢,可這才幾天,薑瑜就混到了公社,還撿了廣播站這麼個輕鬆體麵的活乾,老天真不開眼啊。她有時候都懷疑,薑瑜才是老天爺的親閨女,不然為何每次有什麼好事都落到她頭上。每次自己以為要把她踩到泥坑了,結果沒幾天,她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突然又翻身了,而且一次比一次好。

相比之下,周老三和周建設父子心裡雖然有點酸,但兩人更多的是欣喜。薑瑜有前途,這事說出去都有麵子,以後就是看在她的份上,村裡人也會對他們家客氣許多。況且薑瑜有出息了,以後他們多少也能沾沾光啊。

這絕對是一件好事。

於是周老三也揚起笑臉,不住地誇薑瑜:“不錯,你這孩子就是有出息的。以前彆人都說我周老三傻,非要供一個女娃念書,現在讓他們看看,究竟誰傻,我的苦心沒有白費啊。”

他這麼說是提醒薑瑜彆忘了,沒他供她讀書,她就去不了公社。薑瑜好笑地看著他,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誰說不是呢,周叔最是聰明不過了,全荷花村都找不出比你還精明的。”

這話狀似沒問題,不過怎麼聽都有些奇怪,可周老三又想不出有什麼不對,心想,可能是他這幾天倒賣糧食,太敏感了的緣故。便沒多想,笑了笑,閒扯了兩句。

可能這個家真正替薑瑜高興的就是馮三娘了。

飯後,馮三娘主動到薑瑜房間裡,拿出一身淺紅色,沒有補丁的衣服,遞給了薑瑜:“這是你五歲那年,我帶著你去探親,你爸爸在城裡的百貨商店買的。這衣服,下地穿著浪費了,怪可惜的,我就一直沒穿,壓在箱底留了下來。現在你有出息了,要去公社上班,明天就穿你爸爸買的這件衣服。”

這件衣服款式很保守,雖然沒穿過,但到底放了十年,顏色已經褪了些,看起來有些暗,沒有曾經的鮮豔和亮麗。不過在這灰撲撲的農村,已經很彆致了。

但薑瑜並不打算接受,這件衣服馮三娘珍藏了十年,對她來說應該意義非凡。自己既然沒打算認這麼個媽,那就彆接受彆人的好處了,她又不是買不起衣服。

“不用了,我就一個小播音員,穿得比書記還好,讓彆人怎麼想我?”薑瑜把衣服推了回去,婉拒了她。

聽她這麼說好像也有道理,可看著薑瑜衣服上的補丁,馮三娘又有些擔憂,怕薑瑜穿得太破舊被人看不起。

薑瑜把她拉起來,推出了房門:“放心,沒誰會看不起。我這是勞動人民的樸素作風,誰看不起我,就是看不起勞動人民。”

這頂大帽子一扣,搞得馮三娘也無話可說。

她走後,見時間還早,薑瑜翻出是那本《蔡特金傳》看了一會兒,看著看著她就開始走神,上次收到梁毅的信和包裹,因為不確定能不能去公社,她一直沒回梁毅的信。

既然現在事情定下來了,她似乎也有必要跟他說一聲。不說也不行,改變了通訊地址,她不說,梁毅肯定也猜到了她的工作發生了變動。不過寫信的事,她還是等明天去公社看看情況回來以後再說。

金安公社離荷花村不是很遠,大約有五六裡地。它的前身是金安鎮,後來改為了金安公社,規模非常小,公社隻有一家供銷社,一家農技站、一個武裝部,一個肉聯廠,還有一個公社辦事處,外加一個食堂。

幾家單位總共有幾十號工作人員,大都在食堂吃飯,也有一部分人家就在附近,回家吃飯。除了政府辦事機構,公社附近還住了十幾戶農民,其實他們以前都是鎮上的居民,公私合營後,家裡的店鋪財產充了公,很多人又重新拿起鋤頭,下地乾活了。

公社也有革委會,主任就是由金安公社的書記劉雲東兼任。鄉下這地方,大多都是農民,往上數九代都是根正苗紅的泥腿子,而且宗族勢力龐大,很多時候村子裡的事,外麵的人都插不上手,所以革委會的工作也很清閒,除了劉雲東,就隻有另外兩個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