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0章 沒兩碗米飯刹不住車【三更求票】(1 / 2)

竅門?

徐拙回憶一下做法,沒覺得有什麼竅門啊。

除了煮肉的時候最好放入泡梅乾菜的水和用字母醬油之外,徐拙不覺得還有什麼竅門啊?

對了,蒸肉的時候要先在碗裡墊一點梅乾菜,然後再把肉塊肉皮朝下放在上麵,放好後把剩下的梅乾菜蓋在上麵。

但是這些算不上竅門啊。

會做的人幾乎都知道。

難道還有什麼隱藏的小技巧不成?

徐拙掀開鍋蓋,一邊用勺子撇著鍋裡為數不多的浮沫,一邊謙虛的問於培庸:“於爺爺,您說的竅門是指……”

於培庸笑笑,先把鍋裡的火調成中小火,這才說道:“竅門就是要蒸的時間夠長,這道菜雖然叫乾菜燜肉,但是想要好吃,不在於燜而在於蒸。”

徐拙原本沒覺得這算啥技巧。

但是仔細一琢磨,於培庸這句“不在於燜而在於蒸”,算是把這道菜的本質給剖析出來了。

自己這是沾了係統的光,要是那些一知半解的學徒,於培庸這一句話就能讓人豁然開朗,懂得做這道菜的真正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很多人做菜前半截都會很用心,甚至達到精益求精的地步。

但是在做最後的步驟卻因為判斷失誤,導致菜品失敗。

就拿這道乾菜燜肉來說,好多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燜上,覺得最後的蒸作用不大,蒸的時候時間不夠,導致整道菜翻車失敗。

徐拙前兩天看網上的教程時候,就發現有人說這道菜隻用蒸二三十分鐘就可以出鍋。

但是實際上,這道菜最好蒸兩小時以上,甚至還可以蒸好幾次,因為蒸得越久,這道菜的味道和口感就越好。

反之,味道就會變差。

浮沫撇完後,徐拙往鍋裡倒了一大勺母子醬油,這道菜做的時候全程不放鹽,肉的鹹味全部來自梅乾菜和醬油,所以放醬油時候量要多點。

假如少了的話鹹味不夠,會讓這道菜的味道大打折扣的。

放了調料之後,再次蓋上鍋蓋,小火燜煮。

趁著這個時間,他把浸泡梅乾菜從盆裡撈出來,攥乾水分後放在案板上切成小段。

而浸泡梅乾菜的那些水,則是另起一鍋,燒開後放在一邊,等到鍋裡的水稍稍沉澱一下就小心的把上麵的水倒進燜肉的鍋裡,把沉澱物留下。

之所以這樣操作,是因為這樣能夠把梅乾菜水中的那股黴味兒揮發出來,同時這樣燒開,還能讓浸泡出來的香味兒和鹽分充分融到水中。

十五分鐘後,徐拙掀開鍋蓋,這個時候肉已經上色,鍋裡的湯汁也少了很多,蒸汽中有淡淡的梅乾菜香味兒。

徐拙把浸泡好的紅曲米水倒進鍋裡,再放入一些白糖,繼續悶煮。

乾菜燜肉要求肉皮紅亮,單放醬油的話還不太夠,還得用紅曲米才能達到這種色澤。

而放糖則是因為……

這是江浙菜的基本操作。

在江浙菜中,除了醬油是重要調料之外,糖也占有很重要的成分。

幾乎所有菜品的調味,都離不開糖。

糖不僅能給菜品增加複合味道,還有提鮮和增加食欲的味道。

比如這道乾菜燜肉,有了糖的加入,才不會讓這道菜的味道那麼單調,吃起來鹹甜交織,回味無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