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爹娘不懂,她還用自己舉了個例子。
“可我讀完了這個故事,想的卻是必須有個兒子,這樣就不會被吃絕戶了。”
白淑華忍不住歎口氣。
這應該是白母聽來的真實的感慨。
白爹娘還是有些沒反應過來。
白淑華隻得提醒,“彆忘了女人能頂半邊天。”
白爹到底讀了那麼多報紙,反正更快一些,“對,對,這個報紙上總寫。”
扭頭對白母嚴肅說道,“孩他娘,這個故事得改。”
可不敢跟報紙頂牛。
白母還迷糊呢,“咋改啊?”
她就是這麼聽來的啊。
白爹拖著下巴,“就改…嗯…”
白淑華也幫著想,“咱們可以多整幾家啊。”
白爹娘立馬都看向她。
白淑華邊想邊說,“可以寫三家都沒兒子,第一家父母認為隻有女兒沒有兒子絕戶了,也不好好乾活,家裡過的很是貧困,最後被吃了絕戶,臨死前還想著下輩子一定要生個兒子。第二家也沒兒子,就養兄弟家的兒子,然後等她們沒了,親閨女被嫁給了打媳婦的老光棍,家裡的錢和房子都成弟弟家的了。第三家也隻有一個閨女,父母也不失望,大力培養,供她讀書,最後考上高中進了城,成了偉大的工人,最後帶著父母進程享福去了。大概就這個意思,具體的你們可以自己改。”
這樣不用講什麼大道理,聽眾自然會對比思考的。
這樣自己總結出來的要比直接聽結論來的印象深刻。
白爹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來了靈感,“我現在就寫。”
白母嘟囔,“哪那麼多沒兒子的。不過二哥家就沒兒子,你說他和二嫂…願意成為哪個?”
白爹寫的頭也不抬,“傻子都知道選第三個。”
白淑華卻是歎氣,“可不是所有人都有第三家父母那麼眼光長遠的。大姐和我說了一件事,她說二伯娘不想讓她上學了,覺得會寫名字不是睜眼瞎就行了,還說她年紀不小了,可以下地掙工分了,還說要多掙錢,二伯娘要看病吃藥,還想生兒子。”
白母皺著眉頭,“想吃藥就吃唄,分家不是給錢了嘛,大妮才多大,下地不得累好歹的,再說倆娃挺懂事的,做飯、洗衣服,還要割豬草,也能掙點工分。”
白淑華就知道,在如今很多人眼裡,二伯娘追生兒子這個想法並沒有錯。
白爹說的也是,“二嫂可摳了。以前沒分家不顯,那是因為她拿不到錢,現在能當家做主了,恨不得全家都去掙工分,沒人花錢。彆的不說,你看大妮她倆胖了嗎。”
白淑華回憶了下,還真是,大堂姐越發的瘦弱了。
要知道分家後,她和弟弟吃的可比之前好,都長了一點小肉肉呢。
至於為啥能吃的好,自然是分家的時候糧食挺多的。
白奶奶當家做主的時候,即使糧食多也不會都吃的,但白爹娘不一樣,手更鬆一些,主要是她們自己也想吃多點吃好點。
“爹娘,你們說二伯娘聽了這個故事,會不會繼續讓大姐她們讀書啊?”白淑華有些不確定。
白母略略思考後給了答案,“估摸得看她的病能不能治。要是老大夫那治不了,還可能去縣裡呢,要是還治不了,她估計就死心了,到時候就能對倆閨女好點吧。”
白爹也說,“二哥也一門心思要兒子呢,我看夠嗆。”
白母換位思考,“要是咱家倆閨女,我就選個找上門女婿,不一樣麼。”
白爹不同意,“能上門的哪有好玩意。”
同是男人,他更了解男人心裡咋想的。
“閨女咱可不要上門女婿!到時候爹給你找個好的。”
白淑華直接尿遁,說啥嘞,她還是朵嫩嫩的祖國花骨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