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2 / 2)

“是這個理。”錢大人點點頭,把這記錄收好,留陳老爺子父子三人在自家後宅吃了頓午飯。

過後就寫了份折子上書把這記錄附在後麵,又給知府大人和京城的大哥各寫了一封信,把事情也說了一遍,並挑了兩匹格子布附帶上,這事情的推廣也要靠他們的推手才行。

衣食住行,衣排在首位,自然有它的道理,因為他關係到人的臉麵,不是自古就有人靠衣裝這句俗語嘛。

經過半年多的沉澱和交流,寧縣的婦女們也大致對哪些顏色的格子布受人歡迎有了清醒的認知,家家戶戶有織布機的都開始忙了起來。

陳有全家裡棉花收成也多,李氏把棉花棉籽取掉後,分了分做棉衣棉被的,準備紡線織布的留用好,多出來的直接拉到了羅大郎店裡,聽說今年他們要收棉花,那自然是支持自己家人啦.

縣城裡的商人也都開始掛出招牌,有收籽棉的,有收去籽棉的,有收棉線的,有收棉布的,價格也很是美麗並且吸引人。

有嫌收拾棉絮麻煩的就把籽棉賣掉換錢,有想多賺點的,就自家兄弟合夥買台軋棉機,收拾好賣給鋪子。

有的家裡女人多的就自己紡線織布,特彆是今年的格子布這麼受歡迎,那賣到外地去應該也能賣上價錢。

總之現在是農閒季節了,各家各戶各顯神通,都豐富了自己的錢袋子。

各家開門做生意的、跑商路的老板可是樂開了花,敞開門的收購,一車一車的運往了府城,周圍大的城市,很快這顏色好看,價格又親民的格子布就風靡了周圍的幾大州府.

隔壁莒縣因為刷牆的陳家村人的指點,今年種棉花的村子也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聽說寧縣有好的軋棉機還有漂亮的格子布,幾家大戶人家找了和寧縣有親戚的人帶隊,就結隊趕著馬車來開眼界,順便采購幾台機子回去。

秋收過後,地裡種上了冬小麥,顯得空曠而又深遠,還沒進縣城就看到路上行人越來越多,看到來了這麼多馬車,路人也紛紛指指點點的互相猜測這車隊的來曆。

他們運氣不錯,趕上了集市,進了縣城,領頭的人找到了熟悉的客棧,帶著他們進去落腳。

把行李卸到房間裡,女人們在屋裡收拾整理,當家的找到了掌櫃的開始打聽這軋棉機和格子布的事情。

掌櫃的開始很警惕的顧左右而言他,待他們說明是隔壁莒縣,今年陳家村到他們縣刷石灰牆,給他們帶去了棉花的種植,他們是特地來買軋棉機和格子布的時候,掌櫃的才開始指點他們

“你們運氣真不錯,今天是集市呢,這格子布你們到集市去看,保證你們看的眼花繚亂,至於軋棉機嘛,在斜對麵有個羅氏雜貨鋪,你們可以去先看看,如果要的多要提前跟夥計說一聲,他們家裡存貨不夠的話,會去陳家村拿貨的。”

“這軋棉機好用嗎?”來人不放心的問。

“他們那裡有機子擺在鋪子裡,有人專門教著用的,放心好了,你用用就知道了,陳師傅的腦子是這個。”掌櫃的指了指自己的腦袋推崇的翹了個大拇指。

而後院裡住下的婦人們卻被新式的窗簾吸引了目光,獨特的窗簾杆和大方的格子布,讓以前灰暗的房間顯得明亮起來,床上的被子竟然外麵還用布包了起來,和床單,窗簾一樣的花色,還說是一批客人一拆洗,保證乾淨,這寧縣真的和彆的地方不太一樣啊。

男人們去看軋棉機,女人們就一起去逛集市,出了客棧門就能看到街上有人穿的格子裙,斜挎著格子的包包,人流如織,來來往往都指著集市的方向。

“這麼多啊!”

“這個好看!”

“看這個,還有那個。”

這群人來到格子布交易區,那眼睛都看不過來了,她們都是不差錢的主,看中了的就買了下來,讓後麵的仆婦抱著,這突來的主力軍讓今天來賣布的人賺了個盆滿缽滿。

莒縣來學習的人滿意而歸,帶回去了新的機子和新的格子布,這些大戶人家回家以後就大量收購籽棉,雇人加工,織布。愣是趕上了這波好年景,也讓全縣的棉花賣了個好價錢,同時也引來了一些商人,以後的棉花和布匹也有了好的銷路。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