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2 / 2)

林如海原本給兩個孩子定下的,一年內背熟三字經,並掌握其中所有典故的計劃,也在兩個孩子將帶圖畫的啟蒙書拿到手後,不到兩個月就完成了。

林如海見效果好,也更加高興,然後帶著兩個孩子開始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了。

而那些已經被兩個孩子掌握的書,也就沒了用處。

賈數原本想將書好好保存起來,林母卻對那些書意外地感興趣,然後開口留了下來,之後也時不時地翻看。

林母對那些書是真心喜愛,所以經常走到哪兒就帶到哪兒,偶爾幾次,也會將書本落在之前看書的地方,沒有及時將書收回。

然後這些故事書就被某次前來彙報林家書肆營業情況的書肆掌櫃看到了。

他立刻從中發現了商機——

因為印刷方式的原因,帶圖畫的小人書並未普及。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倒是有許多草藥的畫像,但以前都是用雕版印刷,成本太高,以至於從未有人想過將圖畫與故事結合到一起。

在林家見到給幼兒啟蒙的圖畫書後,幾個掌櫃就將主意打到了上麵。

賈數停了幾位掌櫃的想法後,隻是猶豫了下,便乾脆讓他們拿著給兩個孩子的啟蒙的圖書帶去了印刷坊雕版。

一開始,印刷坊印刷出來的書自然是不帶顏色的。而且這些書雖然帶了圖畫,卻也因為書籍本身的內容都是給孩子啟蒙的,而且價格比傳統的三字經貴了好幾倍,是以並未引起讀書人的注意。

那些無意間翻開了這些書的讀書人,甚至覺得林家書肆將好好的三字經等書刊印成那樣,不過是嘩眾取寵,並無太大用處。

在書被印刷出來的半年內,就算林家書肆的三個掌櫃雇人大肆宣傳,也完全沒在京城掀起半點波瀾。

這卻是三位掌櫃完全始料未及的,他們原以為這樣的書籍會很受歡迎才對。

而且前段時間順風順水慣了,賈數的每一個決策也都讓林家書肆在京城引起了很大的轟動,賺了之前也許好幾十年都賺不到的銀子,這讓三位掌櫃的心情變得有些膨脹,似乎覺得隻要是林家書肆弄出來的新花樣,就一定會受到讀書人的歡迎。

然而現實教做人,足足半年的時間,那些啟蒙讀物一本都沒賣出去。

因為將認字的卡片和啟蒙的三字經等書印刷售賣的決定,是三位掌櫃提出來的主意,所以在發現這個主意不但沒給林家書肆帶來生意,反倒讓林家書肆在開始大賺特賺的好幾年後狠狠虧損了一筆,三位掌櫃都有些難以接受,同時,心底也充滿了愧疚和惶恐。

他們在林家書肆當了這麼些年的掌櫃,之前雖然沒讓書肆大賺特賺,但至少還是保證了書肆盈餘,沒讓書肆虧損不是?

可如今,他們的一個提議,讓林家書肆虧錢了。他們覺得對不住林家,同時也害怕因為這一個失誤,就讓賈數對他們失望,乾脆將他們全部換掉。

不過賈數在看到當月的賬冊後,倒是絲毫不以為意:“因為技術原因,印刷坊印刷這些書籍的時候比較耗時又耗力,印刷出來的成品並不多,並沒有虧損很多。”

而且那些啟蒙讀物也不可能真的沒人買,如今隻是時機未到,沒人發現這些書雖然比普通三字經更貴,但用來給孩子啟蒙卻更好的事實。

“先放著,不要著急。”賈數安撫三位掌櫃。

教輔書和啟蒙讀物之間的差彆,前者是另辟蹊徑的原創,後者卻是在讀書人早已習慣的經典上改變創新,兩者相比,自然是前者更容易被人接受,而後者則天生容易受到偏見。

賈數在答應將啟蒙讀書和認字卡片拿出來印刷售賣的時候,便已經做好了被人罵的準備。如今雖然沒人買那些書,但至少也沒有文人特意寫文章來指著她的鼻子罵啊,這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

賈數不知道,那些文人倒是想罵來著,但一邊買著林家書肆的教輔書和試題集,還拿著人林探花或林家書肆特意找人寫的答題……

端著碗吃飯,放下碗罵娘的事兒,這些自恃身份、愛好名聲的讀書人還不屑去乾。

三位掌櫃麵麵相覷,心說,林夫人說得倒是輕巧,他們作為提出這個建議的人,怎麼可能不著急不擔心?

但賈數都這樣說了,他們作為下屬,也隻能聽話。

這些啟蒙讀物被擺在林家書肆的書架上,足足兩年,賣出去的數量甚至不足十指之數。若非每日都有人打掃,三位掌櫃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些書肯定會落上厚厚的一層灰。

偏偏伯爵夫人也不知道怎麼了,明知道新版的三字經沒人願意買,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卻還要給印刷坊送上一本同樣排版帶畫的新書,每一本還都會至少印刷上萬本,然後給大夏境內的每一家林家書肆都送去幾十本。

幾位掌櫃隻覺得心累,但又不敢對賈數的行為置喙,隻能默默將那些書挪到角落的位置,不讓它們占據好位置。

就在林家書肆的這些老掌櫃全都覺得這些書隻能砸到他們手上的時候,江南一家林家書肆卻傳來的喜訊,不等其他人反應過來,開在江南的其他書肆也都接二連三地傳來了好消息——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江南的林家書肆的庫存便消耗一空,而後飛鴿傳書求京城的書肆將那些書的印刷活字和圖案,並印刷的方式全都送一套過去。

信上還說了,若是京城的書賣不完,完全可以隨著活字和圖案一並送過去,有多少他們就要多少,那財大氣粗的口吻,完全沒在擔心書籍會賣不出去的。

京城的幾家林家書肆都得到了消息,賈數自然比他們更早知道。

林如海如今也變得沉穩起來,得知這個消息的第一反應卻是:“難道有人想要通過購買這些書來討好林家?”

短短兩年的時間,林如海的官職倒是沒動,但他在啟聖帝麵前卻是刷足了存在感——

就在前不久,林如海與一群人終於將皇家的藏書全部整理修完,同時,也有了想要修的書的雛形:百科全書。

這個意見還是林如海將所有藏書都整理出來後,反倒整日悶悶不樂,然後在賈數的詢問下得到他是在為修書的內容感到發愁後,告訴他的。

但百科全書的靈感卻不是賈數的想法,她會提出,還是突然想起清朝乾隆時期就主持修撰過一本古代版的百科全書——《四庫全書》,所以才有了這個提議。

不可否認,這是個極好的想法。

當林如海將這個想法稟報給啟聖帝後,他毫不猶豫就同意了這個提議,然後,林如海便一頭紮進了修書的生活。

所謂文治武功,誰都知道,若這樣一本書被編輯修撰出來,僅僅這本書,便足以給啟聖帝的文治增添上一筆光鮮的記錄。

也因為此,提出這個建議的林如海,便受到了啟聖帝的特彆關注,時不時地,還會讓何文義宣他到上書房覲見。

眼見林如海聖眷正濃,甚至一度超過了榮國公賈代善,其他人難免對他動心思。這些年,僅僅是逢年過節送到林家的珍寶銀子和美人,便不計其數,而且送禮之人手段花樣百出,簡直大大地打開了賈數的眼界——

前世賈數一直戰鬥在最前線,雖然偶爾也遇到過這樣的事,但這段時間遭遇的那都可以拿出來出一本書的手段花樣,還真是她第一次見。

所以林如海懷疑這是有人拐著彎地討好他,也不是沒可能。

賈數在看過江南那邊的書肆遞過來的消息後,卻搖頭否認:“這些書確實是被真正的老百姓買走的。”

林如海不由好奇:“之前不是沒人買?”

雖然林如海對林家產業並不關心,但賈數每次查完帳後,卻會將最後的結果告訴他,所以他也知道那些連他都覺得十分驚豔的啟蒙圖書,根本沒幾個讀書人願意買。

“說是江南有一位私塾的夫子教導的學生當中,有幾位年紀太小,根本坐不住,很是讓他苦惱。所以在意外看到了這些書,他覺得有趣,便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買了幾本書帶回私塾送給了幾個學生。”

“沒想到那幾個學生得到書後欣喜若狂,帶回家後更是手不釋卷,完全沒有之前那般厭學,夫子在學堂上課,他們卻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不住的情況。”

之後旬考,這幾個學子甚至比其他一直有認真學習的學子學識掌握得更牢固,答題也更順暢。

那些原本認真讀書的學子覺得委屈,在弄清楚那幾個學子為什麼有了這麼大的轉變之後,難免回家哭訴。正在開蒙的孩子嘴巴能有多利索?他們根本就沒說清前因後果,以至於到最後,那些學子的父母們隻以為是夫子給那幾個學子開了小灶。

這下,那些學子的父母自然就不願意了啊。

大家都是交的一樣的束脩銀子,怎地到最後,夫子竟然給其他人開小灶呢?他們將孩子送到私塾,是為了讓孩子考一個功名,日後免於在地裡刨食的辛苦,若是運氣好,考上一個秀才,還能給家裡減免徭役,這可是天大的好事。

結果孩子才開蒙,夫子就開始區彆對待,這些孩子的父母怎可能不介意?

腦子聰明些的,就拿著拎著大包小包的禮品找上夫子,想讓夫子對孩子多加關照,以後再給孩子開小灶,絕對不能忘了他們的孩子。

腦子笨一些的,便乾脆找上夫子鬨,若夫子不給一個合適的理由,他們就帶著孩子換一家私塾。

好在那個夫子是個好人,在那幾個原本根本坐不住的孩子得了個好成績後,乾脆自掏腰包又給其他孩子買了一本啟蒙讀物。

其他孩子拿到了圖書,對讀書的熱情更高漲了,很快就拉平了與之前那幾個提前得到書籍的孩子的差距。

然後,那些原本堆在林家書肆角落吃灰的啟蒙讀物,便在極短的時間內吃香起來,沒多久就賣斷了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