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2 / 2)

沒人把皇帝陛下的話放在心上,畢竟草原部族蠻橫已久。長期以來,草原上的匈奴蠻夷不劫掠中原就是好的了,從沒聽說過有誰能徹底打進草原滅掉匈奴。

中原人對草原,天然的有著一種畏懼。

在皇後娘娘與蓉昭儀前後腳的生下兩位小皇子後,皇帝陛下竟然真的發兵攻打了草原。直到這時,晉國的臣民百姓才終於知道。原來早在當初皇後娘娘魏蘭沅萬裡迢迢的嫁到晉國之時,他們的皇帝陛下轅星淵便與魏國的皇帝達成了共同攻打草原的同盟協議。

隨著兩個小皇子的一天天茁壯長大,晉國與魏國也終於聯手,共同發兵草原。

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情,中原兩大強國聯手,或許真的能一雪前恥,大破匈奴?

或許晉國的宏圖霸業,真的要建成了。

百姓們祈禱與期待著,隨著戰事的節節推進,甚至自發的組成了各種民間組織,去為前線的軍隊募集軍資糧餉。更彆提家家戶戶都會在家裡燒香,祈求各路菩薩天神去保佑他們晉國的軍隊了。

草原匈奴與魏國皇庭,兩個都是晉國自古以來的宿敵。如果能打敗重挫其中一個,哪怕是與另一個宿敵聯手去打敗重挫,百姓們都覺得很值得。

頭一回的,民間對於皇後娘娘魏蘭沅的反感消退了很多。

百姓們紛紛覺得,若是真能大破匈奴,那麼和魏國握手言和其實也是沒什麼的。

眾人都開始評價皇帝陛下看似有勇無謀,其實是大智若愚。前麵的百獸園、摘星閣什麼的暫且不談,君王嘛,都是喜好享樂的。可他後來心血來潮發起的滅佛運動、運河工程、以及聯合魏國剿滅匈奴的戰事,不都是看似不可能,實際穩步推行了嗎?

說起來,皇帝陛下這些心血來潮的“奇思妙想”,推行得好了,其實都是有益於國家,有益於民生的。

從前,或許是他們錯怪皇帝陛下了。

隻要皇帝陛下穩紮穩打,不像從前那樣動不動心血來潮,動不動三分鐘熱度,陛下就仍然是個好陛下。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他們的皇帝陛下就是喜歡半途而廢,怎麼辦?

這就要靠著以右都禦史江侯爺為首的眾大臣,對皇帝陛下的勸誡和支持了。

聽說滅佛運動和運河工程耗時久、見效慢,皇帝陛下已經又有些後悔了。就像他前麵建了一半兒就丟棄的各種園林樓閣一樣,對於滅佛和運河,皇帝陛下又想半途而廢,好重新開展其他工程運動了。

比如說打通海上絲綢之路什麼的。

好在大臣們勸住了他,說是眼下晉國正處於戰事,不適合再搞其他大動作,讓皇帝陛下稍安勿躁,以後再搞那什麼海上的絲綢之路。

講真,拿絲綢在海上鋪路,真的可以做到嗎?百姓們很是不解。絲綢怎麼可以用來在海麵上鋪路呢?絲綢濕了水之後,不會沉到海底然後腐爛嗎?要是真的鋪成了,那鋪在海麵上形成一條路的絲綢緞子,該是的多麼輕柔,以及多麼的寬長啊。

想到這裡,百姓們竟然開始憧憬起來,期待著皇帝陛下設想的海上絲綢之路快點建成,好讓他們快點開開眼界。至於絲綢就能能不能用來鋪海的難題,管它呢,反正他們有江侯爺,江侯爺總會有辦法解決那些難題的。

不過,眼下還是要勸著皇帝陛下稍安勿躁的。畢竟他們晉國正在聯合魏國攻打草原,鋪路的事情先放一放,集中精力大挫匈奴才是最主要的。

隻要攻下草原部落,占得草場,他們晉國就有錢了可以去玩海了。

隻可惜,皇帝陛下是不可能稍安勿躁了。

因為他們的現盟友前宿敵,魏國,毀約了。

魏國君主皇帝瞞著他們晉國一人簽了兩頭的盟約,既和晉國結了同盟,又和草原的各部落訂了盟約。但魏國如今的舉動表明,與草原的盟約為真,與晉國的盟約為假。或者說,魏國在晉國與草原的二者角力中,選擇忠於草原各部落的盟約,背棄與晉國的盟約。

他們晉國,被不要臉的魏國人給耍了!

糟心啊!他們就說嘛,魏國鬼子哪裡會有好人啊!

前一任威武侯江老侯爺的屍骨才寒了一二十年啊,皇帝陛下你怎麼就輕信了不要臉的魏國人呢?

呸!殺千刀的魏國鬼子!殺千刀的匈奴蠻夷!

晉國前線的軍隊緊急的撤回了關內,如今他們腹背受敵,前有豺狼,後有猛虎。

損失慘重,民怨沸騰。

是戰是降,軍隊和百姓們都在等著,等著自己的君主轅星淵給拿個主意和定論。

轅星淵的選擇是投降。

知道這個轅星淵這個決定的時候,江大魚並不感到意外。

如今發生的每一件事,雖然節奏很快,步驟有些提前,但都是她前幾世裡圍觀和經曆過的。

轅星淵是個有著戰略眼光卻沒有戰術能力的君王。

他總是想當然的一拍腦袋決定了從長遠看有利於晉國發展的事情,卻又沒有將其長久貫徹到底的恒心與能力。

有點像隋煬帝楊廣。

但楊廣好歹還能堅持,所作所為雖是弊在當代,但的確是利在千秋。

可轅星淵缺乏堅持的恒心與毅力,他開設了一堆利在千秋的工程,可往往剛勞民傷財的起了個頭,就因為看不到成效而半途放棄了。

比方說滅佛運動和運河工程。

這兩項工程,在前幾世的時候,轅星淵都有大張旗鼓的推行,卻都是威風凜凜的虎頭開始,然後潦草隨意的蛇尾結束。白白勞民傷財了一場,半點功效都沒起到。

沒有江大魚參與的前幾世裡,滅佛運動隻是強製拆除和摧毀了全天下的大半寺廟,卻並沒有對還俗的僧人進行有效的組織和監管。導致僧人們有的落草為寇,有的流竄鄉裡,有的偷雞摸狗,有的拔葵啖棗,到後來數以千萬的僧人們彙成了一股令百姓和官員們頭疼不已的流民**,一度造成眾多的騷亂甚至是起義。最後,為了維護社會的和諧和統治的穩定,轅星淵隻得開國庫斥巨資,重新建造寺廟,將那些為非作歹的還俗僧人給重新拉近廟裡當和尚。

開鑿運河也是,轅星淵在前幾世裡強製征集百姓去開鑿。卻急於求成,每家每戶都強製抽人去服徭役不說,還既想馬兒跑,又不想給馬兒吃草。他讓百姓們放下手中的農活,將壯勞力全部貢獻在運河之上,同時還加大賦稅,妄圖以此來籌措資金、促進工程進度。最後自然也是民怨沸騰、十室九空。關鍵鑿運河是個長期的工程,沒個十年八年的下不來,在堅持了一二年也看不到成效之後,轅星淵很快的便又放棄了。

至於聯合魏國攻打草原匈奴,這更是一個偉大的戰略構想。真要成功了,絕對是永載史冊的大功績。

隻可惜,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

晉國與魏國交戰已久,兩國百姓互相仇視,怎麼可能輕易的就化乾戈為玉帛?魏國皇帝背棄與晉國的盟約雖是小人之徑,卻也符合一國君主的國君常情。國家之間,本就沒有永恒的朋友或敵人可談,隻有利益才是永恒。當看到聯合晉國帶給不了自己更豐厚的回報,魏國君主自然會選擇聯合草原。

畢竟和貧瘠的草原相比,地大物博的中原晉國,才是真正肥美的羔羊。

可惜轅星淵一心想著建功立業,輕易的就將一國的國運豪賭在魏國國君捉摸不定的心態上。以為將對方的女兒魏蘭沅封做皇後,就能徹底的確保晉魏兩國永結同盟了。簡直天真的有些可笑。

這些事情,都發生在前幾世的未來好幾年。

可如今在江大魚的乾預與推動之下,短短的兩三年內就都爆發了。這場關乎晉國國運的戰爭,更是提前了十多年。

不同的是,滅佛運動和運河工程沒有草草收尾,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相同的是,魏蘭沅仍讓當了皇後,魏國皇帝仍然背棄了盟約,轅星淵仍然選擇了投降。

可惜了,這一世,轅星淵在選擇投降的時候,沒有那個具有天下第一美人之稱的賢妃去讓他做談判籌碼和投降祭品了。也不知道會不會因為這個小小的變動,而影響了他的和談大計。

江大魚抬眸看了看漆黑的夜空,一輪彎彎的月牙高懸在藍黑色的幕布上,瑩白的月光如銀河瀉地,一照萬裡,冰冷卻皎潔。

此世穿過來也有兩三年了,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她是時候去按照係統要求的那樣,與轅星淵一生一世一雙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