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沒好氣的說道, “你們都誤會柔兒了,她真不是那種心術不正的孩子,她就是害怕被拋棄。”
李朋哼了一聲, “您說什麼就是什麼吧!”反正她們姐弟幾個,都不怎麼喜歡白雨柔。動不動就一副泫然欲泣的樣子,好像誰欺負了她似的。嬌嬌怯怯的, 看著就彆扭。
李家喜歡她的也沒幾個, 倒不知她哪裡好,母親這樣喜歡她,還投了二姐姐的緣。對此, 李朋是有些嫉妒的。無他, 因為二姐姐在李家的特殊地位。李家向來嫡庶尊卑有彆, 二姐姐雖在姊妹中排行第二,卻因為是嫡女, 自幼備受老太爺老太太疼愛,端看她的名字就知道了, 李家嫡出的孩子們,男從日,女從月, 唯有二姐姐,隨了男孩子,起名為李陽。
當然, 二姐姐也沒有辜負家族和長輩們的疼愛就是了, 美麗大方聰慧過人,孝順長輩,友愛弟妹,是遠近聞名的才女。她的人生履曆中, 唯一美中不足的大約就是她的親事了。
當初挑選這門親事時,家族在能力範圍之內,權衡家族利益和二姐姐的終身幸福,最終挑了張家,當時這門親事也稱的上是人人稱羨。誰知,一朝風雲突變,二姐姐的未婚夫不幸戰死沙場。家族和長輩們都疼愛二姐姐,沒人逼她守節,老太太甚至都已經在為她重新挑選一門親事了。
可二姐姐深知她這門親事對李家的重要性,毅然決然的站了出來,決定要為亡夫守節。此舉不僅全了李家上下忠貞節義的名聲,也將張家徹底綁在了李家的大船上。
其實當時李朋是在心裡笑話過二姐姐的,覺得她聰明一世,結果落了個守望門寡的下場。可後來自己嫁人了,家長裡短,是是非非,反而羨慕起二姐姐。也是那時她才知道,二姐姐的智慧是她們所不能及的。二姐姐的手段算不上翻雲覆雨,但也讓她自己成了李張兩家的活招牌。不管世事如何變遷,隻要張家李家仍在,誰也不敢薄待了二姐姐。否則就等著被唾沫星子淹死。
二姐姐的日子何其滋潤!
正因為二姐姐的看重,即便白雨柔是個孤女,李家上下頗為尊重她。即使她言行無狀,也無人敢當麵說白雨柔的不是,頂多在背地裡嘀咕幾句。
對此,李朋是有些羨慕的。她也不明白,二姐姐為何這般喜歡白雨柔。
後來,李朋大約明白了,二姐姐喜歡好看的,她身邊伺候的丫鬟,相貌都不俗,略差一點的,她也不要。白雨柔的長相,自不必說,楚楚可憐,大約她是投了二姐姐的眼緣吧!
不過現在都不重要了,橫豎白雨柔隻要不纏著四弟,耽誤四弟的前程,隨她去吧。她們姐弟之所以能容忍白雨柔的存在,無非是看在她能哄得母親和二姐姐高興的份上罷了。
與此同時,李陽也在想這件事,很明顯,原主是個顏控,尤其喜歡小白花這種類型的。若原主是個男子,絕對是個好色之徒,還是遇到美色就沒腦子的那種。大概是從前謹言慎行慣了,後來成了寡婦,又成了活招牌,不受約束,才漸漸展露天性。
小說裡,白雨柔正因為有了原主的支持和鼓勵,始終沒對李晨放下心思,而是一味的死纏爛打。李晨成親了也是如此,甚至買通伺候李晨的丫鬟,給李晨下藥,試圖造成事實。
結果被李晨的妻子,崔麗英抓了個正著,崔麗英出身武家,性子暴烈,生平最見不得這種勾引男人的女子。當場拔劍,削下白雨柔的一隻耳朵。
白雨柔當場暈死過去。
反而被崔麗英扒光了衣服丟去了院外。
白雨柔不堪受辱,懸梁自儘。
崔麗英此舉卻得罪了婆母姚氏和原主,姚氏直接大病了一場。李晨也覺得崔麗英手段太過殘暴,心生不滿。夫妻二人拌了幾句嘴。
崔麗英卻覺得李家欺人太甚,竟直接回娘家去了,吵著要和李晨合離。
此舉讓李晨和李家顏麵儘失,李家和崔家也就此決裂,又有張家在裡麵推波助瀾,此後在朝堂上針鋒相對,成為宿敵。
李晨嫡親的長姐在宮中為嬪,李家也一直是堅定的保皇黨,而齊王當年離東宮太子之位隻有一步之遙,誰知最後竟棋差一招,輸給了當今聖上,心中一直不忿,暗中招兵買馬,意圖謀逆。
因李家和崔家翻臉,齊王暗中拉攏崔家,甚至許以世子妃之位,最終將崔家拉攏到自己旗下。
齊王自認為羽翼豐滿,又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公然以清君側為由舉起反旗。結果卻出人意料,不過一月,齊王的叛軍就被剿滅。
原來崔李兩家反目,根本就是聖上授意的,聽說這個法子還是李晨提的。正因為如此,崔家才會那麼順利知道齊王的兵力部署等計劃,才能一舉殲滅叛軍。
齊王被圈禁後,聖上論功行賞,李家和崔家自不必說,各居高位。聖上又再次為李晨和崔家女賜婚,崔麗英和李晨有情人終成眷屬。
宮中,李晨的長姐晉升為妃,又傳出身懷有孕的好消息,聖上大喜,賜封號華。十月懷胎後,產下龍鳳胎,皇上大喜,大赦天下,晉華妃為華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