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極宮。
隋朝啊……看了這麼久的仙畫,大唐的君臣們是第一次聽到仙畫提到自己的前朝。
隋和唐的關係是複雜的。
殿上眾人,有的與隋皇室的關係錯綜複雜,千絲萬縷,有的曾為前朝效力。
現在聽到路小柒提起隋朝,提起楊堅,頗有些心緒起伏。
……
【開皇之治不僅是開啟了科舉製的曆史,而且隋文帝將官製也都梳理了一遍,最後形成了三省六部製,大家熟悉的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以及吏部、工部、戶部、兵部、禮部、刑部等,就是楊堅先搞出來的。】
【這個官製就很好理解,一看名字就能知道各個部門負責的東西,清晰明了。】
【而且權責分得更細,分得更散,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一手遮天、左右朝政的權臣出現。】
【除此之外,均田令、大運河、新的土地、貨幣、新的律法等政策,楊堅都做得很出色。】
【隋朝結束了華夏長達三四百年的分裂與亂世,在隋文帝登基後的一十三年裡,可以稱得上是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他登基的時候全國戶數400多戶,但他死的時候,已經達到了890戶,而糧倉裡的儲備糧足夠供應幾十年。】
【可惜,他有個奢靡無度且好大喜功的兒子。】
隋煬帝為了擺脫朝中老臣和關隴貴族們的挾製,一意孤行,打算遷都洛陽。
為此,他征調了兩百多萬的民夫,在洛陽大興工事,建了一座比如今故宮還要更加大也更加雄偉的宮殿。
宮殿旁還有周長兩百多裡的西苑園林。
替他來巡視的貼身太監見冬日西苑裡樹木凋零,皺起了眉頭:“陛下喜愛花樹,若是讓他看得如此景象,恐怕龍顏不悅啊。”
旁邊的主事官員很忐忑的問:“那公公可有什麼好主意?”
“不如,”貼身太監想出個辦法,“讓人從庫房裡搬一些絲絹出來,做成葉子和花朵,裝點一下吧。”
主事官員一愣,最終還是咬牙道:“公公的主意極妙,微臣這就去辦!”
於是,在隋煬帝楊廣來到西苑時,看到的就是一副姹紫嫣紅的繁花盛開之景。
他頗有興致的上前,發現是用上好的絲絹做成了假的樹葉和花卉,然後用細線綁在了樹木上,因此才營造出的景象。
“這個主意好!”楊廣龍顏大悅,顯然對此很滿意,“重賞!”
【於是,隋文帝楊堅留下的盛世,被敗家子隋煬帝在短短的十幾年裡揮霍一空。】
【而繼承了隋製的唐朝,終於開創了曆史上堪稱最為輝煌和繁榮開放的時代。】
……
這個評價甚高!
李世民情不自禁露出淡淡的笑意。
而群臣們也都不由自主的挺起了胸膛,有些驕傲。
民間的百姓們,即使日子過得清苦一些的,此時也難免生出了與有榮
焉的自豪感。
他們的大唐,可不就是輝煌又繁榮?
沒看到西市那堆胡商嗎?
沒看到鴻臚寺那堆前來覲見的藩屬國使臣們嗎?
這個時候的唐朝,民族凝聚力已經隱隱的成型。
李世民在高興過後,又想到了前隋和得到仙畫很高評價的隋文帝楊堅。
他問魏征:“愛卿覺得楊堅是位什麼樣的皇帝?”
魏征思索了片刻後道:“隋文帝雖然養民節儉,且勵精圖治,但其性格和作為卻不能稱為一代明君聖主。”
“他為人猜忌,沒有寬仁之度,到了晚年更是刻薄寡恩。隋朝一世而亡,雖是煬帝主責,但不得不說根源確是在文帝。”
李世民欣賞的看他一眼,十分滿意舒暢:“朕與愛卿,果然知己也!”
他曾問過蕭瑀同樣的問題。
蕭瑀就是仙畫之前提到的蘭陵蕭氏子弟,他是楊廣的妻弟,也是李世民的丞相。
當時,蕭瑀覺得楊堅是位勵精圖治、克己複禮的帝王。
李世民卻不以為然:“卿隻知其一不知其一。隋文帝得位不正,他篡權了宇文氏的周朝,卻生怕其他人和他一樣,心地陰暗,為人苛察,不信任臣子……”
他洋洋灑灑的批判了一通楊堅。
李世民不喜歡楊堅。
對著魏征,他回憶起了往事。
“開皇十四年,天下大旱,多有饑民。當時的隋朝官倉中糧食極多,如仙畫所說足以供給幾十年,但楊堅卻並不開倉放糧,絲毫不憐惜百姓。”
這件事情讓李世民對楊堅的印象非常不好,至今深刻。
魏征歎道:“文帝不憐百姓,卻更愛官倉中的那些死物。可惜,煬帝登基後因此而自恃富饒,奢華無道,終招滅亡。”
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定數。
北宋,趙匡胤也正在批判隋朝的奢華和無道。
他想起史書上寫:“東都役使促迫,僵仆而斃者,十四五焉”。
為了修建東都洛陽,民夫死了十之四五!
這麼大的工程,居然可以壓縮在十個月完成,可想而知對服役的民夫來說有多麼的殘忍。
簡直是拿命去填!
他自己是剛遷都過來的,同樣是洛陽,自然很清楚這個工程量。
大宋可是正兒八經修了好幾年的,而且現在很多地方其實也都沒有完工,還在趕工。
不過,大宋現在對民夫的待遇提得可好,不僅有工錢還包飯,所以趙匡胤一點都不慫,罵起楊廣來絲毫不心虛。
西漢。
漢武帝招招手,後麵站立的貼身內侍立刻將筆吏剛記下的東西送上前來。
劉徹將視線停留在隋朝官製那一部分,細細琢磨起來。
有意思!
他一下子就明白了仙畫那句將權責分得更細,才能避免人專權的意思。
的確如此……劉徹心中暗道。
而
且這段時間以來,他愈加發現,要做的事情越多,越需要進行專門的精細的管理。
像現在這樣,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將事情大包大攬就往往會有些力不從心。
或許,也可以學學這官製,劉徹心中滑過這樣一個念頭。
……
【唐朝從官製到科舉再到教育都承襲了隋製,隻是完善和周全了不少的細節。】
【比如教育這方麵。】
【它同樣分為官學和私學兩種,官學又有中央官學和地方官學,朝廷統一規定教材和教學計劃。僅中央官學就分為國子學、太學和四門學。這三個的區彆和學生們家長的官職有關係。】
【這一點就還蠻微妙的。階級,始終存在。】
【唐時的士族門閥並沒有消滅。】
【但比起以往,算是好多了。】
【而且它的各類學校分得還蠻細。像天寶年間中央官學增設了廣文館,專門收留的就是各地來京科考結果沒考上於是打算繼續複讀的那些貢生們。】
【它還有專門的技術學校,律學、書學和算學。對應法律、書法和算數學。】
長安城內。
無數的學子帶著書童,或者是自己背著自己的書箱,在城中行色匆匆的趕路。
“快上課了,來不及了,趕緊走。”
有在路上遇上相熟的同學或者是朋友,還能一邊走一邊寒暄幾句,交流一下各自學校的授課進度。
“還是羨慕你們四門學的啊。”算學的學子道。
四門學的學子苦笑:“那我們也羨慕在國子學和太學的呢。”
兩人正好走到岔路口,一往左,一往右,便互相告彆了。
而在國子學的大門口,甚至有不少異域長相的年輕人穿著學子服,他們或來自新羅、或來自東瀛、高昌、吐蕃等地,千裡迢迢隻為來大唐求學。
在一些大家的課堂上,往往前來聽講的學子眾多,甚至一直擠到了院外。
【除此之外,還有一係列的其他旁係專業學校,直接隸屬於太常寺太醫署的醫藥學;隸屬於太仆寺的獸醫學;隸屬於秘書省司天台的天文曆數學。】
【甚至還有專門的道教學校,隸屬於尚書省禮部的崇玄學!】
路小柒放了一張唐朝時各類官學的架構。
除了國子監等七學是獨立的之外,其餘的旁係學校都隸屬於相應的行政機構。
她還放上了可以查到的當時唐朝所規定的一些相應的官方□□材。
經學類的無非就是四書五經等,還是以儒家的經典為主,但算學等專業性學校則有自己的專業書籍,《九章算經》等等。
另外,還有各個學校的招生標準。
比如國子學,是三品以上的子孫,而太學是五品以上,四門學則是七品以上。
其等級劃分森嚴明顯。
……
民間的百姓們,尤其是宋以前的,就算是沒讀過書的也能喊出幾大世
家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