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雙眼睛眾目睽睽看著。都能為何小西作證,證明她沒有在買東西的價錢上搞鬼。回去找劉氏要錢不是問題。
劉氏沒有娘家的好處顯現出來了,她再躲也躲不遠,晚上總得回家,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作為附近十餘個村莊的大集市,集市上東西琳琅滿目,很齊全。就是價格要比每年幾次的廟會上賣的東西貴些。
但廟會多在麥收前,春季的時候。此時已經入夏,等到春天再買不現實。
三個女人一台戲,一群女人圍著攤子,幫何小西討價還價。把攤主侃地無可奈何,著實幫著劉氏省下不少小錢錢。
跟來的人都分彆是跟屈氏,何三嬸或大嫂馬嬸她們交好的人,也知道何家的底細。知道這是宰何中槐兩口子最後一刀的時候。最後一錘子買賣,過了這村就找不到這店了。
七嘴八舌的提出要買什麼。都是過日子的人,集體的智慧之下,到中午就買了個齊齊全全。筷子、碗盤、鋤頭、鐵犁、案板、菜板……。一件件往車上裝。
買到半途眾人才想起來記賬的事情。不記賬,回頭怎麼跟劉氏對賬?
何小西前世,先是上了掃盲班,後頭又跟著兒子學習,是脫了文盲的帽子的。一般的計算和文字都能勝任。但是一個沒接受過教育的鄉下丫頭突然識字了,理由都沒法編,隻能藏拙。
好在屈氏找了過來。知道了大家的困窘,找到一家店鋪,借來紙筆,她幫著記賬。
大家詢問相親結果。屈氏唇角含笑:“小西大姑她們被女家邀請去家裡坐坐。”這意思就是差不多能成了。
整個集市逛下來,除了石磨沒買著,其餘都買齊了。大家打道回府。
回去途中,屈伯娘下車去還了筆墨。回來告訴何小西:“正好有熟人在店裡,那人家裡打石磨,我替你問了,按大小有二塊三塊和五塊錢的,要的話先付一半定錢。”帶何小西進店去細問詳情。
進了店鋪屈伯娘卻拽住何小西,告訴她剛說的都是托詞,沒有所謂的熟人賣石磨。隻是找個理由,能讓何小西把買石磨的錢從劉氏手裡摳出來。
何小西拉著出屈伯娘的手,感激的話都說不出口。此時她無比慶幸當日決定親近屈伯娘,倚仗屈伯娘。
兩人出來隻說人口少,定了三元的中型石磨,過幾日去拉。
劉氏本打算是把買家夥什這一項拖黃的。沒想到何小西一行竟然自己先買了來,再找她要錢。
那麼些眼睛看著。有個多管閒事的大洋馬不說,還有個難纏的大姑姐夾在裡麵,這錢是不好賴了。
劉氏此時腸子都悔青了,早知如此,還不如她自己親自去給置辦。她去置辦的話,一些日常用的少的,可買可不買的東西就能省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