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定盟約宣王北上(1 / 2)

鄭頌賢給女兒掙了個爵位, 心裡美得冒泡,立刻又投身到差事中去了。

前一陣子因著他被一群人參,劉悅薇也不大出門,鎬京城太太們之間的來往基本都斷了。瓜田李下的, 登人家的門, 萬一人家不高興, 覺得你連累了人家,反倒不好。

劉悅薇不出門,有些人家卻主動上門了。

郭氏來的最多, 每隔幾天她都會來給郡主請安,有時候幫著帶一帶福姐兒。她生養了三個兒子,帶孩子經驗十分豐富。不管小孩子怎麼哭鬨, 她都能哄好。且她性子溫和,小孩子們都喜歡她 。

福姐兒人如其名, 不光有福氣, 還是個心寬的。除了夜晚睡覺要找娘,白天家裡丫頭婆子都能抱著玩一玩,大夥兒都說她長大了必定有個好人緣 。

劉悅薇見她這樣不認生,趕緊多撥了個丫頭貼身看著,不許陌生人隨便抱她。

人情都是走出來的, 郭氏三天兩頭過來, 真心誠意對待福姐兒,劉悅薇漸漸也願意和她說些話。

見她似乎不想回豐家,劉悅薇也不提此時, 隻囑咐她有空多照顧好孩子們。家裡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劉悅薇還會給郭氏一些 ,讓她拿回去給三個兒子。

除了郭氏, 館太太也時常過來。

館同知既然決定跟著知府大人好生乾,自然不能半途而廢。他眼見著鄭大人殫精竭慮了兩年多,鎬京城人口越來越多,田畝產量也上去了一點,許多貧苦人家得到救助,溝渠越挖越多 ,天乾的時候不至於人畜渴死 。

一路跟著忙過來,就像看到自己原本種的一顆小樹苗越長越大,館同知除了內心成就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佩服這個年輕人。館同知雖然官職不高,但他做了十幾年的官,心裡很清楚,哪個想做大事的人能一帆風順呢。參人和被參這事兒,隻要自己真的沒有犯大錯,不必放在心上。

當初陛下讓鄭知府自辯,在送往京城的賬本簽名,還是館同知想出來的主意。

這回皇帝親自給鄭頌賢正名,還給知府家的千金封了個爵位,館同知越發肯乾起來。

鄭訟賢也不會讓大家跟著他白乾,衙門裡大家的日子以前都好多了,他自己有什麼,都會給大家分一些。在發往京城的折子裡,也把大家的功勞提一提。

眼見著各處的溝渠都修的差不多了,館同知去和鄭頌賢商議事情,“大人,下官有件事情要和大人商議。”

鄭頌賢請他坐下,“館大人請講 。”

館同知斟酌道,“大人,溝渠挖完了,下官覺得還得再種些樹。”

鄭頌賢嗯了一聲,“館大人說的我明白,西北這邊土質疏鬆,溝渠挖了,不在兩邊種樹,怕是要不了幾年溝渠就不成個樣子了。”

館大人笑道,“大人雖然年輕,卻無所不知。 ”

鄭頌賢哈哈笑,“館大人抬舉了,我要是無所不知,就不會發愁了 。種樹容易,但種下去了,萬一被人扯了,豈不白種。”

館大人摸了摸胡須,“雖然不容易,還是得種啊。”

鄭頌賢點頭,“我正要與館大人商議呢,這溝渠既然挖了,咱們總要善始善終。要是兩邊都種上數,怕是得不少樹苗呢。要是都花錢買,未免成本太大,不如咱們找幾個人自己培育一些樹苗 。也不要什麼名貴品種,隻要耐旱結實就行。”

館同知點頭,“這倒是個方法,要是自己培育樹苗,就是耗時一些,卻能省不少錢呢,大人好計謀 。”

鄭頌賢吃下這一計馬屁,“館大人既然同意了,一事不煩二主,就勞煩您把這事兒落定吧 。”

館同知拱手,“下官領命。”

商議定了此事,鄭頌賢又去了一樁心事,種樹急不得,慢慢來吧。

他在衙門裡忙得熱火朝天,劉悅薇又開始繼續自己的交際。一場賬冊案,反倒讓她了解了眾人秉性。那些立刻不來往了的,要麼是盼著你倒台,要麼就是牆頭草,沒有自己的主意,全靠人雲亦雲。

那些減少了來往的,至少也是不相信鄭家夫婦人品。劉悅薇不會刻意去減少和她們的往來,但真心交際和表皮上的來往,誰都能看得出來。

福姐兒百日沒過酒席,有人背地裡悄悄說小話,當時說什麼這丫頭的名字取得太滿了,她爹才有了禍事。現在孩子得了封號,閒言碎語立刻銷聲匿跡。

夫妻兩個已經不去在意這些閒話,人活一世,不管怎麼做,都避免不了被人說三道四,有這工夫,多做些該做的事情,把功勞做出來了,這些人自然就會閉嘴 。

鄭頌賢趁著最近皇帝對他印象好,大夥兒也曉得了鎬京知府這個名頭,立刻趁熱打鐵,繞過邊巡撫,直接上奏,請求以秦西省為中心,從鎬京開始,開通西北對外貿易。

奏折一到京城,大朝會上立刻沸騰了。

開西北貿易可不是小事情,最重要的是,一旦開成了,這份功勞可不小 。上次雲南那邊小打小鬨了一場,當時要不是為了陸家,宣郡王就能撈個親王了。

鎬京可比雲南邊陲之地發達多了,這一二年間因為和胡人通婚,鎬京外族人越來越多,一旦貿易開通,不出意外的話,肯定會比雲南那邊的貿易強多了 。

眾人立刻交頭接耳起來。

皇帝問現在旁邊的太子,“太子是怎麼想的?”

太子知道開西北邊境貿易不可阻擋,上次賬冊案他做得不夠大氣,父皇對他有些不滿意,這回做得非常體麵,“父皇,兒臣覺得可行 。可仿照雲南的例子,先開一部分,等把章程做好了,再想下一步的事情,有個三五年,說不得也能出個西北要塞呢。”

皇帝又問百官們的意見,大夥兒各自提出了很多意見 。有雲南的例子在前,反對肯定是沒用的,隻能在方法和人選上想問題 。鄭懷瑜一個小小的四品,可不能讓他一個人把功勞都吞了 。

可開貿易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當初雲南那邊費了一年多的工夫,才有了個簡單的模子。要是做的不好,偷雞不成蝕把米,白做功夫 。

莊大人見眾人吵吵鬨鬨,直接捅破要害,“陛下,為今之計,是派出得力之人,和西北眾人一起把事情做起來 。”

皇帝沉吟了一下,“眾卿有什麼好人選?”

還沒等大夥兒反應過來,五皇子忽然出列,“父皇,兒臣願前往西北,與秦西巡撫和鎬京知府一起,把差事擔起來。”

太子看了五皇子一樣,躬身對皇帝道,“父皇,五弟有經驗,倒是個不錯的人選 。”

太子也怕孫周兩家和他丈人家爭起來,到時候不好收場,不如派了宣郡王過去,他有現成的經驗,誰也駁斥不得。

劉文謙已經恢複上朝,今天卻一個字沒說 。他女婿已經得了重視,他就好生穩在京城就行。

他並沒有和五皇子通氣,這會子見五皇子知道自己出來爭取,可見是一直在等待機會出京城。

對於五皇子這個人選,大家都沒有意見。但隨行人員的名單大夥兒就要仔細斟酌斟酌,首功不敢想,分一杯羹也是可以的 。

皇帝定下了五皇子做統帥,剩下的事情容後再議論 。

大朝會散了之後,皇帝把諸位重臣和皇子們都叫到了上書房議事 。

皇帝自己問五皇子,“宏瑞,你自己心裡有什麼章程?”

五皇子躬身道,“父皇,兒臣雖然在雲南來過邊境貿易 。但鎬京和雲南不同,朝廷和土人之間都是小爭端,且土人和西南邊陲小國都不大富裕,開邊境,我朝能得得利潤並不多 。胡人數量龐大,秦西省往西去,聽說那邊有許多國家比較富裕,金銀比較多,要是能吸引來這些人,我們才能把西北盤活 。但胡人不像土人那樣隻想著一日三餐,它們賊心重,若是見到我們把西北盤活了,怕是又要打壞主意了 。兒臣建議,不能隻開貿易,還要把西北軍重振起來 。兒臣不懂軍武,隻曉得家有萬貫家財,若是沒有得力的看護之人,怕是朝不保夕。 ”

皇帝點點頭,“你能想到這些,可見是個用心的 。西北軍的事情你不用操心,你去把貿易的事情做好,若是遇到緊急情況需要人手,可以問西北軍借人 。但要記住了,不可冒進。朕給你十天時間回去準備,十天之後再出發 。”

五皇子再次躬身請求,“父皇,兒臣請父皇讓上次去過雲南的梅大人隨兒臣同行 。”

皇帝嗯了一聲,“朕曉得了,你去吧 。”

五皇子走後,上書房立刻又熱火朝天地討論了起來 。

聽說五皇子要去西北,所有有關係的人家都開始忙活起來 。

魏氏讓人稍微收拾了一些東西,一半送給五皇子,一半讓五皇子捎過去給女兒 。

陸二老爺火速把兒子拎進書房拷問,“你的事情怎麼樣了?”

陸銘撓撓頭,“爹,哪裡有那麼快的?”

陸二老爺有些生氣,“你個蠢才,我看你整日金的銀的沒少買,胭脂水粉也淘騰了那麼多,怎麼郡主還沒點頭?”

陸銘又撓撓頭,“爹,郡主總是個姑娘,雖然收了我的東西,我還沒真問過呢 。”

陸二老爺一腳踢到他屁股上,“快滾去給我問清楚,你表兄要出京了。趁著這會子大夥兒眼睛都盯在西北隨行人員人選上,要是能在你表兄出京城之前悄悄把親事定下來,我好做下一步打算 。”

陸銘立刻不再一副憨樣子,“爹,您想做什麼?”

陸二老爺甩甩袖子,“先把親事定下來,等你表兄去了西北,到時候看看能不能把你調去西北軍 。那裡頭還有咱們家一些老關係,你先過去 。陛下看樣子要重振西北軍了,韓世梁是陛下心腹,我預計西北軍會擴軍,你要是能去,至少也能混個小將領乾 。過幾年要是西北越來越繁榮,外族肯定少不了要來打主意,邊境有了摩擦,你也能立功勞。總是在京城裡混,沒有軍功,有個屁用 。”

陸銘明白了他爹的意思,“爹,兒子走了,您怎麼辦?”

陸二老爺哼了一聲,“老子還沒老到要你伺候呢,你不成家,在軍隊裡就沒有威信 。都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沒有人會相信一個光條子能沉穩辦事。”

陸銘感覺自己大概是撿來的,他爹說話時一點不顧及他的臉麵,一口一個光條子,好似他一輩子就是個光棍似的 。

“爹彆小瞧人,爹二十歲的時候,難道做了六品?”

陸二老爺冷笑,“老子二十歲的時候,都有兩個孩子了。”

陸銘頓時不說話了,他上頭兩個親哥哥在那場浩劫之中都沒了,這是整個陸家的悲痛。等到了邊關,父母以為這輩子再也不會有孩子了,誰知道上天又給了個陸銘 。

陸二老爺和體弱多病的陸二太太把這個兒子捧著長大的,怕他身子不好,陸銘從會走路開始,陸二老爺就教他爬樹上牆,縱得陸銘無法無天,整天在外頭和人打架 。

陸二太太還沒看到兒子長大,一病沒了 。陸二老爺一個人當爹又當娘,不光要拉扯兒子,還要養活大哥留下的一兒一女 。

陸家雖然人少,卻是難得的團結 。自從知道二弟喜歡誠王府的三郡主,陸伯爺兩口子操碎了心,整天幫著出主意 。

陸二老爺說完那句話,屋裡整個氛圍都低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