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馨的錄音機,是嚴清幫忙解決的,聽說田馨要買收音機,二手的也行,嚴清說,她認識一家舊貨店,裡麵有電子元件還有自行車的各中配件賣,出口轉內銷的床單、拖鞋、其他的生活用品也有,田馨要買收音機,說不定能找得到。
店的地址比較偏僻,大概是靠著口碑做生意。
正規商品的渠道憑證供應,價格還昂貴,舊貨店鋪裡便宜實惠,適合要求不高的人。
田馨就想買一台錄音機,什麼品牌的都行,隻要能正常播放。
店主是三十多歲的男同誌,右臉有道疤,繃著臉,店裡有人討價還價,他一把奪了過去:“彆買了,你走吧。”
買家鬨嚷了兩句,憤憤離開了。
田馨徘徊在店門外,沒進去。
“女同誌,你買什麼?”
田馨自報家門:‘我是嚴清介紹過來的,我想買錄音機。’
“嚴清那丫頭啊,常來,錄音機我這倒是有一台,不過要等兩天,不瞞你說,收回來是壞的,我得修理修理。”
田馨早就有了準備,舊貨市場上,自然不會是嶄新的物件。
“隻要能正常使用就行。”
店主從櫃台下麵把錄音機翻出來,還帶著灰塵,給田馨看:“要是覺得沒問題,就先付個定金,三塊錢。”
聊好價格,田馨付了錢,問了問,最快三天後能來取。
“放心吧,我這個店開了兩年了,不會坑你。”
舊貨店的櫃台上擺著不少物品,田馨挑了挑,又選了幾樣。
門口放著兩輛自行車,看起來像是剛收回來的,車是壞的不能騎,田馨隨口問問價格,修好的自行車,是新車價格的一半,對普通居民來說,確實很實惠。
幾天後,田馨拿到了錄音機,當場選了一盤磁帶,能正常播放。
有了錄音機,還得有英語磁帶才行,田馨從新華書店買了兩盤英語磁帶,打算每天抽時間做聽力訓練。
新華書店磁帶的中類也少,田馨沒買到太可心的,隻能先湊合用。
劉小青和孔令西每天五點多,天沒亮就爬起來,去外麵進行早讀,田馨賴床,起那麼早要她命。
一般六點半,田馨會自然醒過來,課本放在枕頭邊,田馨每天在被窩裡,先背二十個單詞。
二十個單詞是每天的任務,雷打不動,學習英語,單詞是基礎,得慢慢積累才行。
除了單詞,田馨每天還會抽出半個小時,專門練習寫英語小作文,她寫的不好,時態、語法經常搞錯,好在老師耐心負責,田馨攢上一周的作文,英語老師都會耐心給她指正,這樣過了半個月,田馨感覺自己的句子運用有了進步。
有錄音機非常方便,田馨跟著錄音機,一句一句練習,做到發音標準,怕影響宿舍的其他同學,田馨會去宿舍樓的樹下,抱著錄音機練口語。
田馨的數學成績不錯,代數比高中數學要難,田馨認真聽講,每次的小測驗都能拿到優秀的分數,最令她發愁的,還是英語,畢竟先天不足,這些年都跟它不熟。
宿舍裡大家英語成績都不好,矮子裡拔將軍,田馨還算湊合的。
論起來,嚴清的英語水平在班級裡是最高的,她學英語年頭久,聽說是她媽教的。
宿舍裡,見田馨有錄音機,劉小青管田馨借,說她也想聽。
都是同學,田馨也不好意思拒絕,劉小青用了一次也發覺了錄音機的好。
錄音機裡安裝磁帶,一句一句跟著學英語,磁帶裡的發言,比課堂上的老師還準確。
劉小青要強,想考好成績,她的英語不好,每天都要早起,出去學兩個英語再去吃早飯。
這些天,劉小青也沒掌握到好的竅門。
直到用上錄音機,她發現跟著學英語能練口語。
劉小青後來又管田馨借,田馨委婉的提醒:“錄音機我是從舊貨商店買的,如果你想買,我可以給你地址,你去問問。”
劉小青沒吱聲,她每個月生活費也不多,除了日常的開支,沒有多餘的錢買錄音機,就算是二手的,價格也也不便宜,更何況還得買磁帶。
到後來,劉小青提出,想跟田馨一起學。
田馨也不是小氣,學英語是很私人的東西,不像看電影,三五成群一起欣賞。
每個人的學習進度不一樣,田馨時常幾個英語句子重複很多遍,不適合帶彆人一起學。
劉小青的建議,已經影響了田馨的學習進度,前兩回,借給劉小青,她自己想用,都沒好意思要。
田馨不想讓自己受委屈,錄音機是她買的,借是情分,不借也合理。
田馨沒再拐彎抹角,在劉小青又提起時,說道:“小青,錄音機我要自己用,借給你耽誤我學習,如果你想用,自己買一個吧,以後彆管我借了。”
宿舍裡還剩下秦楚,孔令西去了樓下打熱水。
劉小青麵色發窘,沒說話,過一會兒出了宿舍。
秦楚手裡捧著外國,伸伸懶腰:“小青要麵子,你這麼說,她要惱死了。”
“我又沒錯,她要是想不明白,我也沒辦法,錄音機她借的時候,也是我想用的時間,我沒那麼無私,舍己為人,這次說清楚也好,直截了當一點,總比我在後背說她小話強。”
田馨也明白,劉小青就是著急學英語,田馨這有現成的錄音機,她覺得都是舍友,借一借沒關係,缺乏點界限感。
但這中行為令田馨不舒服,與其每次找借口不借,還不如一口回絕。
算算日子,這周五就是中秋節了,算上周末,田馨能放三天假。
蘇蔚冬之前說,中秋去他姑姑那拜訪。
田馨和蘇蔚冬提前買了東西,無非就是糕點和白酒。
還是趙桂芬特地寫了信過來,囑咐蘇蔚冬,他調來了首都,親姑也在這邊,於情於理都應該登門拜訪一下,禮數不能虧,陳芝麻爛穀子的事,跟他們小輩沒關係。
既然是趙桂芬的想法,蘇蔚冬想想,也就遵從了。
自從蘇全國去世後,他們家跟奶奶那邊親戚聯係就少了,姑姑蘇全友也好幾年沒見過。
蘇全友在街道辦上班,丈夫叫杜巍,是供電局的職工。生了一個女兒叫杜雙雙,今年上初二,夫妻倆就這麼一個女兒。
蘇全友住城南,挨著護城河,是供電局分的房,前幾年才搬進去。
蘇蔚冬手裡有蘇全友的地址,這回是第一次過來。
按照地址,兩個人七拐八拐,倒了兩趟公交,總算到了供電局家屬樓下。
房子在二樓,敲了門,開門的是蘇全友。
顯然她沒料到蘇蔚冬能登門,驚喜道:“蔚冬,你咋來了?快進來。”
田馨和蘇蔚冬結婚時,蘇全友工作忙,沒來省城,但也見過田馨的照片,打量一番,稱不上熱絡:“你是田馨吧。”
田馨擠出一個笑模樣:“姑姑中秋節快樂。”
蘇全友嗯了一聲,把東西接了過去,招呼丈夫和女兒過來。
田馨掃了一眼,家裡還有彆人?客廳上坐著兩個人。
杜雙雙胖胖的,笑起來眼睛眯成一條縫,長得像爸爸:“表哥表嫂好。”
杜巍不苟言笑,寒暄了兩句。
客廳果然還有客人,田馨定睛一看,還是熟人。
張秋蓮和蘇蔚江穩穩當當在沙發上坐著呢。
張秋蓮一家灰溜溜回到老家礦上,想起老大一家就恨的牙癢癢,這回帶著兒子過來,是有事求孩子姑姑。
蘇蔚江還有一兩年就畢業了,兒子有出息,是大學生,張秋蓮琢磨著,想辦法讓蘇全友在首都給兒子找份工作。
家裡這一代人,最有出息的就是蘇全友,這是親姑姑,哪有不幫忙的道理?
趁著中秋節,張秋蓮打了兩張火車票,過來跟蘇全友敘舊。
她早上才到,聊的正火熱,誰想的到,蘇蔚冬兩口子也來了!
適才,她添油加醋說了不少老大家的壞話,蘇全友本來就不喜歡趙桂芬,她這麼一挑撥,一開門對著田馨也沒好臉色。
張秋蓮心中暗喜,表麵熱情道:“蔚冬來啦?我聽說你工作調首都好幾個月了,挺好的,離你姑姑近,有個照應。”
張秋蓮的挑撥果然奏效,聽到幾個月,蘇全友不由得皺眉。
田馨接道:“之前工作忙,也不安穩,蔚冬就想著,等我過來再一起拜訪姑姑姑夫。”
蘇全友嗯了一聲,似乎不太瞧得上田馨,也沒抬眼。
蘇蔚冬攥攥田馨的手,田馨搖搖頭,沒吱聲。
在客廳,關於田馨的情況,蘇全友問個遍,她不滿意道:“首都貿易大學?也不算頂尖的學府。”
張秋蓮在一旁敲邊鼓:“可不是嗎?怎麼也得考個京大,才能配得上咱們蔚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