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此去通途25(1 / 2)

六百米的方案, 怎麼能不引起轟動和議論?

十年前以前,華國隻有數座百米以下的斜拉橋。

十年的時間,儘管斜拉橋技術飛速在進步, 但在滬江首座跨江大橋修建之前,華國嘗試的斜拉橋朱跨度不超過三百米。

四百米,已然是華國第一的創舉。

為什麼無論是加國的安娜島橋,還是滬城首座跨江大橋,跨度都隻在四百多米打轉?

原因很簡單,修橋, 就要考慮到拉索、橋體,以及各處各部位相互結合的穩定性,穩定性不夠高, 橋就會出問題。

為了穩定,橋的跨度就必須在技術掌握的範圍內。

複合型斜拉橋的確是斜拉橋的未來, 但這項最新的橋梁技術, 卻因為缺少經驗和相關理論知識,導致一旦出問題,就會和加國的橋一樣, 跨度做到了世界第一,卻沒撐過兩年。

滬城的首座跨江大橋, 開通之前經受過了車輛測試,直到現在也沒有出現裂縫。

“做大跨徑斜拉橋,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空間穩定性。”

謝雁曾經和林鑄江討論過一種建築空間的結構理論,而橋梁, 也是建築的一種。

對於這個理論, 她更多是從林鑄江那裡得到的啟發。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她天天有一半的時間和謝鬱一起紮堆在資料和理論裡,從工程力學,結構力學到各個學科,能找到的方法和理論,全都設計和計算了一遍。

方案做完的最後一天,謝鬱差不多自學完了三門專業課。

謝雁闡述完對空間結構理論的想法後,繼續往下介紹——

“做一個最簡單的算數題,在修建首座跨江大橋之前,設計者先在西南嘉陵江上建造了一座單塔斜拉橋,以證明我們的單塔主跨二百三十米的技術沒有問題,那麼雙塔就可以做到四百六十米。”

首座跨江大橋有兩座H形的橋塔,分彆落在兩岸。

“如果要做到六百多米的跨度,至少是三個橋塔。那麼,這中間的橋塔要落在哪裡?”

這成了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

要麼落在江中,要麼離近點,緊靠在岸邊。

然而,這兩種選擇都不是什麼好選擇。

岸邊的地形複雜,且和落在江中一樣,江中的泥沙太多,河床鬆軟。

橋塔能否穩固,江麵上的通航會不會受到影響,船會不會撞到橋塔上——每個問題,都讓六百米的跨度成為一個無法克服的難題。

“方案在設計上,依然采用兩個橋塔。”

謝雁道,“在計算橋梁內力方麵,傳統的橋梁計算理論不能滿足這樣的跨度設計,但通過前麵提到的空間結構穩定理論,可以嘗試進行挑戰!”

張學書一愣,湊近林鑄江耳邊,“她說的,不是你前陣子經常提的理論嗎?這個方案,不會是你幫她設計的吧?”

林鑄江喝了杯茶,“我還以為是你帶的隊,連你都不知道她怎麼折騰出來的?”

他笑了一聲,“看來,你對這個學生,也不是很上心啊,當初死活都要我幫忙騙進來的人,你就是這麼教的?”

張學書像是聽見什麼離譜的言論,“她還需要我教?我直接把教材和考卷發給她,她第二天就能畢業,你信不信?”

他反應過來,“還有,什麼叫做騙,這裡難道不是他們學習的天堂嗎!”

林鑄江笑而不語。

他的確和謝雁討論過這種理論,但第一座跨江大橋占據了他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以至於一直沒有機會將它和新橋梁設計結合在一起,謝雁方案裡的這些觀點,倒是很有進展,將理論和實際結合的更緊密了些。

而她,在第一座跨江大橋成功的技術上,進行更大膽的嘗試和挑戰。

“在構型上,我們對橋體進行了三種方案的調整,經過初步測試和計算,得出的數據表明,最後一種方案更穩定。”

謝雁將細節數據展示出來,道,“首先,主梁的形狀選擇箱形,橋塔采取倒Y型。和H型不同,Y型的橋塔會讓拉索的索麵,從垂直變為傾斜。這樣的設計,會使整個橋體會呈現輕微的弧度,如同一道彩虹,飛躍兩岸。”

滬城已有的過江隧道是雙向四車道,而這個橋型的設計方案中為雙向六車道,解決兩岸高架之間的車輛過江問題。

闡述完整個方案後,教室裡極其安靜。

這最後一個方案,擁有極其大膽的構想,挑戰世界第一的勇氣,也將會麵臨各種技術難題。

如果能成功,那就是新的世界第一,斜拉橋技術的突破,從此,四百米將不會是斜拉橋的終點,而隻是開始。

如果失敗了,那就是一次異想天開的幻想,並且,沒有一個人能夠承擔失敗的代價。

第一個說話的,是林鑄江。

“空間結構性穩定理論在橋梁工程上的應用,隻是理論上成立,具有創新性,實踐上並沒有人證明能成功。”

謝雁回答,“沒錯,但任何創新的工程,都是先從理論開始的。”

她相信林鑄江比任何人都了解這個理論,剛才的方案介紹,她也簡單論述了相關理論,因此,謝雁沒有進行過多的複述。

“按照你的闡述,修改橋塔的塔型,改變斜拉麵——這對拉索的要求很高,你應該知道,在一年前,斜拉橋的專用拉索技術還隻掌握在少數幾個國家手裡。”

“但首座滬江跨江大橋的拉索,是華國人自己生產的,不是嗎?而且,用的時間非常短!”

謝雁繼續道,“我們已經聯係過用進口鋼絲和聚乙烯材料自己‘編索’的科研人員,的確,這樣的橋梁結構大挑戰,需要拉索也進行技術突破——拉索生產工廠這幾天正在進行實體結構加載實驗。”

“隻要實驗能夠成功,那麼,我們就能有能力生產符合方案要求的拉索,這種直接錨定在混凝土塔柱上的拉索可以保證橋塔的穩固,而不會產生裂縫!”

林鑄江深深看了她一眼。

台上的女孩隻有十五歲,但她的每句話,都說的清晰有力,沒有半點猶豫和害怕。

提問結束,評委們開始打分。

下麵也議論起來。

蘇擎抓住方斯聞的手臂,“完了完了,提問的是林鑄江!還有這麼多問題,小孩一會下來要是抱著我哭怎麼辦?”

方斯聞把他的手拍開,“我覺得你想的可能有點多。”

謝雁怎麼看都不像是會抱著人哭的類型,反而蘇擎更有可能。

想到這裡,他自覺離蘇擎又遠了一點。

宋修竹的組員們也在討論。

“沒想到她會提出這樣的方案。”

“如果我們也選橋梁,在這個方案麵前恐怕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

“沒錯,”

組員看了眼宋修竹,這才感受到自己選題的優勢,“她太厲害了,十五歲?我十五歲的時候,還在提前補高中課吧?”

“宋修竹,你覺得她這個方案能不能過?”

宋修竹想了想,道,“這個方案隻可能有兩個成績。”

他對謝雁提出的新理論並不熟悉,在僅有的數據麵前,無法立刻判斷這個方案的可行性,但他依然根據自己的直覺猜測了結果。

“第一種結果,因為理論不成立,而直接成為廢方案。”

組員好奇問,“第二種呢?”

少年眼神微動,看著台上鎮定自若的女孩,他輕輕鬆了口氣,道,“一個挑戰超出世界第一斜拉橋跨度近兩百米的方案,一個世界斜拉橋從未構想過的主跨徑,如果能成立,第二種可能,顯而易見。”

它會打破斜拉橋的技術瓶頸,推進斜拉橋技術突飛猛進,同時,讓世界第一的斜拉橋——

出現在華國!

這個方案,如果被評審判斷具有可行性,就不是設計方案比賽第一,而是華國第一,世界第一!

而宋修竹和謝雁兩個小組的方案,讓在場的每個人都忘記了,這隻是個方案設計大賽。

如果是正式的橋梁設計方案,必然會更加謹慎,小心,保守,求穩不求勝,且將每一個現實因素都考慮在其中。

但方案設計比賽,比的是一種概念,一種想法,一種挑戰和一種技術。

謝雁的方案,毫無疑問,這些全都符合。

它唯一的缺點,就是過於的大膽。

林鑄江所問的每個問題,看似並不看好這個方案,不是在挑問題,就是在打壓設計者的積極性,甚至他自己在整理的理論,也沒有站在讚許的角度,而是站在懷疑的角度。

沒有彆的原因——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