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太太勸大姑爺(2 / 2)

“當年老太爺和珠姐兒先後過世,險些把老太太也帶走了。”

“前兩個月,府裡打發人去陳家送節禮,看到了慧姐兒和康哥兒,雖然白胖可懵懵懂懂,大字不識一個……”

大太太搖頭,“比著聰慧懂事的遠哥兒可差遠了,老太太也是慈心一片,想著慧姐兒和康哥兒年幼,無人扶持恐難在後宅裡頭平安長大。”

“這人心都是肉長的,這後娘終究還是向著她自己的孩子,這種事你在鄉間長大見得也不少,回來又夢見了珠姐兒,是以才起了這樣的心思。”

瞧他神色不動的模樣,大太太又說,“容我猜上一猜,你之所以不答應老太太提出的這婚事,就是怕又是一個珠姐兒,可是想著今番迎娶繼室,家世不要緊,但性子要好,要娶個性情柔順、孝敬公婆、讓你在外無後顧之憂的?”

陳文博被說中了心事,半響露出了尷尬的笑容,苦笑道“伯母英明。”

大太太笑道“這有何難?隻要是知道你家裡情況的當家主母,誰猜不出來?隻是文哥兒,你有沒有考慮過你自身的情況?”

陳文博愣住了,疑問道“不知伯母的意思是?”

大太太笑得意外身長,“我指的是你的前程,還有慧姐兒和康哥兒。這世人皆說讀書好,一方麵自然是因為讀書使人明理,但更為重要的是隻有讀書才能科舉為官,光大門楣,澤披一方。”

“當年老太爺悉心教導並擇你為孫婿,你前程遠大是一方麵,但另一方麵也有著讓你將來照拂鄉裡,照拂劉家之意。”

“這世間,哪怕是娶個鄉下村姑都要拉扯她一幫子窮親戚,更何況是你這種大有前程的,又有嫡出子女。”

“這繼室的娘家對你必有所求,對方要麼是如王家那般是急需人撐腰的大商戶,要麼便是家中子孫後繼無人的官宦人家,急需你拉扯一把,這樣的人家,你放心與他們結親嗎?”

“更何況你嫡長子女都有了,珠姐兒更是有六千兩的豐厚嫁妝,每年的出息都有一千多兩,這些將來都是要均分給兩個孩子的。”

“你要知道這縣城裡四五口的人家一月也隻需要二兩銀,這便能活得有體麵了,財帛動人心呐。”

“你還年輕又是自幼苦讀,不懂這後宅裡的厲害,世人為何畏後娘如虎,便因這男主外女主內,這後院裡都是主母說了算的,天冷時少加一件衣、多放兩個俏麗的丫鬟在身邊。”

“多少原配子女未長成便夭折或是長成了個紈絝,這裡頭的手段說出來都怕汙了你的耳朵。”

“文哥兒,”大太太語重心長地總結說道“你將來是要做官的人,家中又是寒門,父母不顯,那這繼室妻族便顯得尤為重要。”

“其一,不能是毫無教養的窮困出身,不懂應酬不懂交際出門在外連其他官太太們藏著的話都聽不出來,這對你無益恐怕還會給你招惹禍患。”

“其二,不能是高門官宦出身,我們劉家門第在此,繼室娘家要比原配娘家低一頭,那些人隻會許你性情惡劣的嫡女或者在姨娘身邊長大的庶女。”

“而且你娶了人家的女兒,可就要加入對方的派係了。如今朝堂上太子未立,諸皇子漸漸長成,朝中幾位閣老各有擁護,地方情勢複雜。”

“明山書院的山長徐大人便是因為這個辭官回鄉的,我想你若有這個心思,也不會拖到現在了。”

“其三,不能是眼皮子淺,心胸狹隘之輩,嫁妝更不能少。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你不能把慧姐兒和康哥兒放在心思惡毒或者嫁妝稀少的後娘身邊,日日夜夜地提醒著她,除去這兩個孩子,所有的家產就都是我兒子的了……”

“所以你的繼室人選,除了要性情溫柔、孝順父母之外,門第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是家裡精心教養的最好是嫡女,為人舒朗大氣嫁妝豐厚,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大太太看著他越發深沉的模樣,緩緩地飲了口茶,道“那文哥兒,自古婚事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去哪裡找這樣的女孩兒?”

“對方還不介意你是寒門出身,有一對嫡長子女?再者,如今你雖說是個小三元,可不中舉人那在整個南越省終究聲名不顯。”

“若將來你中了舉,然後被榜下抓婿或者座師要與你做媒或者乾脆許配不知性情的女兒、侄女甚至是義女,你又待如何?那時回一句‘已有婚約’還是‘此時無意續娶’?若是你答了後者,恐怕年內都無法成親了。”

“況且你等得,在‘喪婦長女不娶’之列的慧姐兒,她等得嗎?”

陳世文望著這位笑盈盈的伯母,心中發苦。果然不愧是恩師劉老太爺為自己嫡長子挑選的正室,慢條斯理抽絲剝繭軟硬兼施,在進劉家大門前,自己是不願再娶劉家女的,但經她這樣一番話,自己又不得不動搖。

思慮良久,腦海中閃過家中兩個喊著‘爹爹’的稚童,終是親手斟茶奉上,恭聲道“請伯母教我!”

劉大太太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接過茶杯飲了一口,道“在我看來,劉家的女兒是你一個很好的選擇,我們劉家你也是知道的,自前朝末年先祖逃難到此地之後延綿兩百多年,耕讀傳家略有薄名,族中規矩森嚴。”

“你看咱們家老太太,德行齊備,自嫁入劉家便孝順先曾老太太,勸著老太爺讀書進舉,後又典當了嫁妝給老太爺跑官,往後的幾十年跟著老太爺在外頭曆經風雨,如今老太爺去了老太太也還是家裡的定海神針。”

“家裡的幾位爺在舉業上雖無大成就,但在老太太的教導下兩位老爺極為孝順,少爺們也不是紈絝子弟。”

說著她又話題一轉,歎道“本來老太太是無意與你們陳家再結親家的,因為不管你將來續娶了哪家女兒這府裡頭都是你正經外家,是慧姐兒和康哥兒正經的曾外祖母、外祖父母。”

“繼室在原配娘家麵前也就是個妾罷了,禮法如此,將來你這一房的紅白喜事都得咱們劉家派人前去的,但那天珠姐兒除服,我們看到了慧姐兒和康哥兒,雖然白胖可懵懵懂懂,大字不識一個,待人接物這些禮儀就更不必說了。”

“老太太瞧在眼裡真真是心如刀割。”

“三房的媛姐兒今年十七,老太爺去之前尚未定下親事,如今年歲正好,她是我們眼皮子底下長大的,性情柔順懂事聽話,近幾年和家裡的幾個女孩兒一起都是老太太親自教導,是個好孩子。”

“你們將來若誕下一兒半女,從你這裡看那是親兄弟,從她那兒數是姨表兄弟,親近得很可不比那些個有二心的強?”

“再者,老太太說了,會按著珠姐兒的嫁妝單子給她準備嫁妝,差不到哪裡去,遍數整個南越省,除了那些商戶,是不會有哪個繼室的嫁妝比這多了。”

“我知道你不是看中嫁妝的人,珠姐兒的嫁妝你就都還給二弟妹打理了,可你得為孩子們想想啊,嫡親的兄弟姐妹之間最是不能厚此薄彼,那是亂家的根源……”

作者有話要說參考資料

1、茶之前看彆人寫的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說古代的茶都是那種很多物品混合在一起的,但是後來查資料發現宋代的時候就有兩種茶了,一種是隻以一種茶葉點泡而成,類似我們現在常喝的,另一種是以茶葉和其他多種物品混合在一起,擂碎後衝泡或煎煮,如七寶擂茶。

s劉大太太我不是個話癆,我隻是在述說背景……

……為什麼“恩、威”都要口口,這個詞見不得人嗎好奇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