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 無法野外起降叫什麼軍用運輸機(1 / 2)

第一架運十,404沒有給錢,飛了300多個小時。

第二架運十,404給了3000萬,到現在飛了一百多個小時了,也許可以飛到500小時甚至更高,但是那成本……

第三架運十,708所要了5000萬,飛機已經開始進入下料投產的實質性階段。

而第四架,還不知道個什麼情況,居然就開始要8000萬。

就連運十團隊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了。

每年他們的預算都在增加,成果也是出了,可這成果,卻讓人難以接受。

“所以,我們自己為了技術可以承受這些資金的消耗,但是絕對不能為了彆的單位好過日子就拿我們有限的經費來支撐他們無限的需求。”謝凱說到這裡,馬鳳山等人終於明白他的意圖何在。

同意繼續試飛運十,同意運十的改型試驗,就是不同意去擴建生產線。

“謝凱,如果不升級生產線,寬體客機的生產問題就會比較大。”程不時看著謝凱,強忍著自己的尷尬跟不自然。

“那就不生產!設計出來,用作技術儲備。”謝凱把厲害關係講清了,他就明白了。

軍方隻要想要,他們再沒錢,也會想辦法。

秦飛明顯會承擔生產任務,但是卻不願意在建設生產線跟升級生產線上出任何的資金,自家小金庫好好地鎖起來,用404的,不行!

“沒法生產,最終無論論證設計是否合理,也沒有辦法繼續改型下去。一旦運十技術成熟,新一代的客機,必須得寬體,才能讓達到我們的需求。”馬鳳山據理力爭。“咱們已經付出了這麼多的精力,這麼多的經費……”

“沒有說要放棄,生產線,必須得秦飛跟航空工業部,空軍自己投入。我們在航空方麵,還有個超七戰鬥機工程,還有發動機項目,哪一樣不需要錢?”鄭宇成反問。

眾人見鄭宇成堅定地支持謝凱,知道事情已經成了定局。

鄭宇成如果想要搞什麼項目,要花錢,不容易,楊倩等人都會拚命反對。

現在不同,鄭宇成是想要少花錢,自然就沒有誰去阻止他了。

“咱們還是說說運十改軍用運輸機的問題吧。無論是預警機,還是運輸機,載體機,都是不太合適的。”謝凱轉移了話題。“那架停在機場跑道上的伊爾-76,大家應該都看到了。”

“發動機問題,我們無法解決。國內就連運十的發動機都沒解決。要弄寬體飛機,至少也得是200噸級的。”程不時提出了寬體飛機的難題。

“外形設計跟氣動布局等,沒有問題嗎?”謝凱雖然同樣不懂飛機,但是知道飛機的難題在哪裡。“還有內部的各種係統,結構強度。”

“結構強度,設計沒有問題,生產加工工藝無法保證,隻要大壓機出來,問題不大;氣動布局等問題不是沒有,現在已經有了模型,開始風洞試驗來進行驗證……”馬鳳山把他們改型設計的項目情況介紹了一番。“這裡有一張外形結構圖,帶來給大家看看。”

在馬鳳山的示意下,一名三十多歲的年輕人拿著卷起來的一張圖走到了辦公室側麵掛著黑板的地方,把圖給掛了起來。

“伊爾-76?”

謝凱一看,外型跟伊爾-76有著很大的相似。

反正他看不出有什麼不同。

“雖然跟伊爾-76有著很大的相似程度,不過在寬體飛機上,外形都是大差不差。”馬鳳山笑著點頭說道。“之前我們並沒有看到伊爾-76的詳細布局設計。”

“也是,當初我們的運十還被人認為是波音707的仿製品呢。”謝凱點頭說道。

飛機這東西,除了戰鬥機,因為氣動布局不同,有著比較明顯的差異,大型噴氣式客機,除非類型不同,否者差彆不會太大。

當初都在說運-20跟伊爾-76差不多,那也隻是外型氣動布局差不多。

“跟伊爾-76在外型上不同的是,剛才我們跟那些蘇聯機師溝通了一下,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數據。運十改型,在長度上要短一些,他們的機翼采用的傳統翼型,而我們采用的則是超臨界翼型,這種翼型可能比較冒險,目前在風洞實驗中,卻沒發現太大問題……”那名中年人指著飛機上麵標著的參數,轉身成了講解員,對著謝凱等人介紹著。

“啥是超臨界翼型?有啥好處?既然知道冒險,為什麼還采用?”鄭宇成問道。

“領導,超臨界翼型,是一種特殊的機翼剖麵結構。可大幅改善在跨音速範圍內的氣動性能,降低阻力並提高姿態可控性……”講解員說道。

“新的技術?”謝凱問道。

如果這樣,就有些冒險了。

運十原本下馬,跟冒險去在沒有能力的時候生產樣機飛行,也不是沒有關係。

“對國內來說,是新的課題。世界範圍內,空客公司的a300在1972年的時候已經采用了這種翼型,可以有效降低結構等……”

鄭宇成聽到這些,頭大。

謝凱則是很有興趣,耐心地聽著。

他就後悔,當初為啥不多去關注一些關於運-20的消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