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5 這是殲-10分明是超-7放大版啊(2 / 2)

除非雙發。

雙發,謝凱還有個想法,那就是艦載戰機。

對於艦載戰鬥機來說,蘇-33為底子,融合了殲-11B而來的殲-15,是夠先進,可有些任務就不太合適,而且很難滿油滿彈起飛,作戰性能受到了不少的影響。

超-7乙,最終的定位,是F-35B那種短距/垂直起降的隱身聯合攻擊機。

之所以隻給個改進方向,而不是從開始就給明確定位,是因為謝凱了解大佬們的想法,一旦真這樣乾了,將會受到很多阻止。

技術難度太大,經費需求太多,甚至對人力物力的佔用都是必須考慮的。

有人支援才是怪事。

殲-20要上航母,技術難度非常大;而殲-31那玩意兒,上了航母也沒有多大作用,性能太差。

不是隻有一個隱身外殼的戰機都能被當成隱身戰機的。

造價昂貴,性能不行的戰機,沒有多大用處。

謝凱之所以推動超-7項目往這個方向發展,還有個原因——404的利潤太高,錢留再多,都沒用,還不如用來換成技術。

很多技術,關係到國防,同樣也能投入民用領域,換回來大筆經費。

“你們不是定位在艦載機嗎?泰國的航母,不是正在談采購超-7A的問題?”

龍耀華不解謝凱這話什麼意思。

很多時候他們也弄不明白紅旗集團的管理層究竟在想什麼。

空軍對超-7表現了興趣,他們卻不賣,甚至為此搞出了自用型號的超-7乙。

現在沒定型,又進行改進了。

“艦載機隻是部分啊。科技是在不斷髮展的,現在咱們考慮的,不一定能適應未來的發展……”

熊宏元等人皺眉不已。

上級首長是來視察工作的,還是隻了解紅旗集團下屬項目情況的?

“首長,十號工程進度很快,樣機已經組裝了部分……”書記李文正提醒領導,不能太偏心了。

十號工程,這可是拿國家經費的。

謝凱跟霍海源等人並沒有阻攔。

殲-10的樣機越早搞出來,未來性能提升的速度也就越快。

紅旗集團下屬的航空研發單位,也需要技術基礎更好的配套。

“謝凱,咱們這項目難道又有變化?”霍海源見熊宏元等人向兩位大佬介紹情況,偷偷落到後麵,問謝凱。

從立項開始,這些項目,改變了太多了。

作為總設計師,霍海源都不知道他們未來的目標跟方向,隻能不斷地改進。

“沒有變化,後麵這項目可能會交給空軍。”

“交給空軍?空軍現在可沒有什麼經費……”霍海源更是不明白,“到時候項目下馬,這之前的工作都白費了。”

“資金我們出,管理交給軍方,他們可以提供更多的技術人員,能更有效地整合資源。”謝凱簡單地說了目的。

霍海源倒也不反對,如果由軍方主導,他們項目發展一直麵臨的缺人問題,就容易得到解決了。

404要解決用人需求,隻能從全國各係統中挖人。

現在上麵明確表示,不準挖人了。

大學剛畢業分配的年輕人,缺乏經驗,首先就得培養,而培養的時間也很長。即使每年有大量畢業生進入到他們404下屬的科研單位,可根本跟不上他們發展,越發展,缺人越嚴重。

很多人畢業沒有多長時間,就會獨立承擔一些工作。

反而導致技術發展的放緩。

“軍方會同意?這一直都沒見成果。”霍海源有些擔心。

謝凱也不知道軍方是否會同意。

隻要軍方接手,他們就可以進一步收縮項目,經費都由紅旗集團出了,一些配套項目,軍方也不能還讓紅旗集團自己來搞不是?

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整合國內整個航空製造係統,統一調度,統一發展,共同進步。

這也是最開始謝凱等人的目的。

一家強,不算強。

全國整個領域都發展起來,那才是真的發展起來了。

“十號工程怎麼跟超-7這麼相似?”

當看到實驗車間裡麵已經有了雛形的殲-10,龍耀華跟李明山等人都有些詫異。

同樣的前鴨翼,後麵大三角翼,機腹進氣口,機頭略微向下……

看起來,就好像單發超-7A放大了一些。

如何不讓人詫異?

“首長,超-7從立項到戰機定型,花的時間很短,很多技術都是用來驗證十號工程的。”旁邊的總設計師宋大佬笑著解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