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女人的命運(2 / 2)

東平侯穆淩年未四十,正當壯年,是北靜太妃親侄,皇貴太妃堂侄。

他未至而立時,便子繼父職,繼續鎮守遼安邊境,至今已有十載。

而穆氏一族在遼安邊境鎮守的時間幾乎和大周國祚一樣長。

大周各處邊軍,除主將和主將帳

中參謀、副手外,正四品以上總兵、指揮,皆是五年一輪調,十年內不調回同一處,以此杜絕邊軍坐大,危害朝廷。

而上次邊將輪調在三年前,是世宗做主,他未能參與。

近百年的經營,遼安邊境眾多低級校尉和守軍是仍認皇室蕭姓,還是已經改姓了“穆”……

儀鸞衛沒查出禁衛這一支的叛變,皇上原以為,忠順親王此次謀反沒得到東平郡王府的支持。

他本打算先將皇室內部和京畿內外肅清,讓儀鸞衛和禁軍再精訓兩年,多出幾個將才,也等國庫再充盈些,再整治各處邊軍的問題。

但,既已有了東平侯參與此事的口供,無論供述為真還是僅為攀咬,都該拿東平侯回京詳查。

何況東平郡王府幾代顯貴,必有違法亂紀之事。

僅說若羅焰的冤屈為真,隻這一件,就夠東平侯子償父罪,奪爵抄家了。

他隻擔心……

皇上屏退所有人,隻留羅焰。

他定了主意。

無論如何,不能寒了羅焰的心。

他命:“東平侯有大逆弑君之嫌,朕命你速帶儀鸞衛五百、輕騎三千趕往千平關,將其捉拿回京。他令彆人押送,你留在千平關,暫代遼安將軍一職,勿使邊關生亂。”

羅焰緩緩下拜:“陛下,臣……”

皇上知道他要說什麼:“朕如此安排,並不隻為你。若京中絕無錯漏,朕已無性命之危。且東平侯既生反心,多放他在外一日,朕怕邊疆不穩,內憂外患齊出,大周危矣。蔣慶雖忠,已無銳氣,朕隻信你能安定邊關。朕會提出回京,掩護你的行蹤。”

他扶起羅焰,頗為感歎:“朕答應你的事,終於能做到了。”

羅焰再拜叩首:“臣,唯有以死報效陛下。”

皇上亦再將他扶起:“朕不會死,你也不會。”

看著羅焰通紅的雙眼,他笑道:“去罷。二十年了,也該回鄉看看了。”

……

五更,晨光未明。

寧安華整隊出發之前,聽見禦帳內傳出消息,皇上要拔營回程,親入京中捉拿反叛。

眾臣皆勸皇上勿要以身涉險。

皇上雲:“京中尚有忠臣數百,百姓百萬,朕之母親妻兒皆在,爾等親長老幼亦在,朕身為天子,如何能偷安此處,不顧京中?不必再勸!留精兵三千在此護衛婦孺、傷營,餘者皆隨朕回京!”

此言一出,無人再勸。

寧安華回頭看了一眼忙碌起來的大營,問身旁同騎在馬上的林如海:“林大人,時辰到了。”

若她原本就是這時代的人,得了皇上如此信重讚許,不顧她是女子之身也要委以重任,又聽得皇上此番豪言,想必已經心悅誠服,今生今世,甚至來生來世都要全心儘忠,報還君恩了。

可惜她不是。

林如海一抖韁繩:“出發罷。”

禦駕於當日下午與羅溫所帶救駕之軍相遇。

京中已然平定,禦駕隊伍喜悅萬分。

雖還不知是何人謀反,卻已有人開始於腹中打稿,準備一到京中就上表痛斥反賊!

護衛禦駕的人手足夠,皇上怕各地駐軍不服調派,或災情致使流民成群,傷及重臣,急命再派儀鸞衛二百,禁衛一千,趕往承平府護衛林如海一行,又派禁衛兩千去行宮獵場,接各家傷患女眷回京。

彼時,寧安華和林如海已身在承平府,尚不知這些消息。

他們心裡隻剩下一件事。

救災。

承平行宮是皇家宮苑,在地動中損毀大半,平民百姓房舍的穩固程度比不得皇家宮苑的一半,承平府及周邊數十萬民居已成一片廢墟,連府衙亦已倒塌,唯有城牆未倒。

地動發生於下午,大半百姓皆在外謀生活,不在室內,但不出家門的婦女死傷卻極多。

承平知府還算有兩分能為,一夜之內,已率守軍搶救出了府庫糧米兵器,開始與京營協同穩定秩序,幫民眾挖開廢墟,搶救人命。

但知府、守軍守備和京營總兵不知行宮內具體情況。

他們歡迎林太傅總攬救災,隻不大心服清熙郡主一女子掌軍。

哪怕她是郡主之尊,是聖上親命的從三品儀鸞衛指揮同知,文書、兵符、令牌俱全。

寧安華沒興趣和他們虛與委蛇,也不需要他們的真心愛戴,隻要他們聽話。

她覺得羅焰的辦法很不錯。

打服就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