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要說:最後一章啦,這章可以接著102章後麵看,完結撒花。
-
我的預收文《東宮重組家庭》(原二婚皇妃的自我修養)、《公府大丫鬟》將陸續存稿開文,喜歡的小可愛可以去專欄預收(PS:專欄預收不來一波嗎麼麼啾~)。如喜歡男主文,有預收坑《皇子成長日記》,比心~
-
女眷們是次日一早被放出宮的,但若仔細分辨,大臣們卻有不少都沒能出來。皇帝還在病榻上呢,哪兒能輕易饒過那起子亂臣賊子。
出宮的女眷們也未必個個都能安然在家,畢竟有些府外早被官兵圍了個水泄不通,進去倒是容易,想再出來,卻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皇帝躺在龍床上,連話都說不出來,更不要提上朝處理政事。
但國卻不可一日無君。
皇帝中風不過六七日,朝堂上恭請李恪登基的聲音就壓不住了,在李恪再三推辭後,有機靈大膽的人便想從皇帝處做文章。隻要有了皇帝首肯,李恪登基名正言順,他自然也就不會推辭了。
“你說,拿出聖旨的,是秦國大長公主?”
金堂聽著青梅傳來的消息,很有些驚訝。
“正是,”青梅低聲道,“秦國大長公主進宮麵見皇上不久,就捧出了退位詔書,上頭明明白白寫了,要傳位給潁王殿下。”
“這位大長公主,可是能耐人,是皇上同胞姐姐,深受兩代帝王信任。連京城眾皇親,都隱隱以她為首呢,”青梅說著,又笑起來,“如今潁王殿下繼位之事落實,可算是苦儘甘來了。”
金堂心中也起了暢意,點頭笑道:“很是。”
太上皇聖旨已下,李恪名正言順,自然也不必拒絕。
李恪登基,卻也未請太上皇移宮,而是在勤政殿住下。東西六宮的嬪妃也都照舊住在原處。反正李恪後宮隻有謝斕這麼一位皇後,和他一道住在勤政殿中也無妨。
李鉞做了親王,便在原來的府邸住了,李錚夫妻卻是在東宮修繕後住了進去。
一切看上去都是新的,也都是好的,金堂也這麼覺得。
但兩個月後,突然傳來太上皇有意為皇帝納新妃的消息。
“太上皇不是病著?”金堂把筆擱回筆山上,倒也沒把這消息當回事,畢竟當初在潁州時,就聽說許多人想送女進潁王府,卻都被姐夫拒了的事,這一回太上皇提起,怕也未必能讓姐夫願意。
“幾乎一整個太醫院都圍著太上皇轉呢,兩個多月過去,已好了不少了,”墨書道,“說話已經完全正常了,用飯也差不離,隻行走上還要用攆。”
隻是要用攆的話,那和正常人也沒什麼太大的差彆了。金堂心裡忽然蒙了一層灰,太上皇當初禪位,是反複發熱,一直不見好,可他如今好了,卻從皇帝變成了太上皇,他真的甘心嗎?
金堂的手指無意識的敲著桌麵,良久,方道:“你傳話給青梅,讓她把我的宅子收拾出來,過幾日我就給姐夫送信,回自己宅子裡住去,免得成了太上皇說姐夫的把柄。”
幾日後,金堂的書信經由李鉞送進了宮,李恪卻隻叫他安心在有涯齋讀書。等過不幾日,李恪又忙中偷閒,出宮檢查了一番金堂課業,對他好一陣安撫,才叫他安心住了。
金堂靜心讀書不久,墨書便得了消息匆匆回來,說是李恪不願納妃,太上皇就讓自己的心腹們在朝堂上給李恪使絆子,還多次誇獎六皇子有孝心,各位大臣苦不堪言,已經有不少人都向李恪暗示過請他遂太上皇的意了。
這事兒從春拖到冬,外頭明知是李恪不願納妃,卻都在傳是謝斕善妒。
眼看轉年就是會試之年,太上皇突然以遷宮為籌碼,要求許兩位廢為庶人的皇孫進宮飲宴。
李恪斟酌過後,答應了這個要求。太上皇搬到了甘泉宮,眾嬪妃也把東西宮給空了出來。
等到太上皇遷宮後不久,宮中突然傳出消息,說是李恪將納太後侄女為妃。
舊時那麼多堅持信任,在這個消息出來後,竟都成了笑話。
金堂擔心姐姐,可他身為平民,卻連遞牌子進宮的資格都沒有。唯有靠著李鉞,才知道是太上皇在甘泉宮中設計了姐夫,但太後娘家兄長送女進宮陪伴太後,也並非全無想法,對太上皇的動作,也隻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若是一般宮人也就罷了,這是出自母家的旁支表妹,李恪卻是得給個名分的。太上皇知道見好就收,由著李恪隻許了個嬪位。
新妃進宮,針對謝斕的謠言不攻自破,可太後與謝斕之間的關係,卻變得微妙起來。雖然氣過惱過,到底是她娘家侄女。
“娘說了,讓小舅舅你安心讀書,不必擔心她,”李鉞道,“我與大哥都大了,能護著娘的,你放心。”
問金堂信不信李鉞兄弟,金堂自然是信的,可是他也更信自己必須立起來,才能成為姐姐的後盾。
李恪登基之後,對太後娘家大肆封賞,謝家卻將封賞一一推拒,雖是處世之道不同,但在外人看來,就是李恪看重太後娘家勝過謝家。
如今謝父遠在潁州,謝洛才回禮部,謝澤又罷官在家,謝家看著的確式微。
心裡存著事,金堂讀書比從前更加認真,也常搜羅些奇巧物件讓李鉞帶進宮給謝斕。
殿試過後,金堂中了探花,總算是再次見到了姐姐。
比起從前在潁王府時,謝斕衣裳頭發一絲不苟,身上氣勢重了許多,但看人都淡淡的,也沒從前愛笑了。和李恪之間的互動雖看著如常,卻總覺得少了兩分從前的恣意任性。
金堂與兩人說話時,便聽見有人來回,說是貴嬪前來拜見。
謝斕也顧不得金堂在場,板著臉同李恪道:“平時她想做什麼,我從不拘著,但今兒金堂還在呢,到時候傳出去,又是叫誰說去?”
“這是你宮裡,你要是不想見她,隨意就是,不必理會,”李恪勸了一句,方讓人傳話斥責了貴嬪,“金堂登科之喜已至,不如再湊個雙喜臨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