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三更四更(霸王票加更)(1 / 2)

唐甄和胤礽站在岸上,看著大船緩緩使出港口。

港口上彩旗揮舞,許多百姓自發地來送行。

報紙上說了,這群大清不出仕的“隱世”學問人,即將把大清的文化、炎黃的文化傳播給世界各地。

從戲文和評書先生口中,老百姓們得知目前還留存的古老文明中,僅有華夏還一直延續。

古老故事中那些奇異的外國文明,已經湮沒在曆史的長河中。

此刻,古老的華夏文明將離開孕育它的土地,向新生的文明宣告華夏的存在和輝煌。

雖然老百姓們想不出多有文采的話來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但他們肯定是開心的、自豪的。

唐甄道“大清確實應該與外國多交流。有比較,老百姓才知道何為炎黃、何為華夏、何為大清。否則他們隻會著眼於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不會有家、國、人一體的理念。”

胤礽點頭。

“回去吧,皇上一定很想念你了。”唐甄歎氣,“他不隻每日為你寄信,還隔三差五給我寫信問你的情況,總認為你會報喜不報憂。還有你那大哥,隔三差五都問我要不要過來幫你揍人。直親王啊……”

唐甄也順帶教導直親王,已經較為理解直親王的腦回路,成為了直親王認可的老師。

雖然直親王自以為和唐甄聊得來,但唐甄實際上每次和直親王聊天都有些頭疼。

這家夥啊,還好有太子壓著護著拘著,否則不知道會做出什麼蠢事。

唐甄一直很疑惑,為什麼有的人明明有腦子,卻不喜歡用呢?

除了在太子和打仗的事上,直親王那麼大個腦袋就像是裝飾品一樣。

胤礽尷尬笑“在皇父和大哥眼中,我恐怕永遠是需要他們護著的小孩,讓老師看笑話了。”

唐甄輕笑,輕輕揉了揉這天下第二尊貴的人的小腦袋“在我眼中,也一樣。”

這麼好的孩子,誰不希望他一輩子無憂無慮。

隻可惜,他的弟子是太子,需要早早背負起他願意的、不願意承擔的重擔。

包括血腥和肮臟。

所以顧炎武,受死!我弟子都這麼痛苦了,你不好好哄著他,居然還敢凶他!

胤礽見唐甄不知為何又罵起了顧炎武,很想捂臉。

顧師是嚴師,對他較為苛刻,即使心裡憐惜他,也會拿出最嚴格的態度讓他規範言行道德。

唐師則是慈師,自己做什麼都對,恨不得把風雨全給自己擋了。

說實話,兩個老師缺一不可啊,缺了哪個,胤礽都認為自己會糟。

“回京吧。我也想皇父和大哥、弟弟們了。”

胤礽展顏笑道。

顧師,一路順風,願平安。

……

胤礽回到京城的時候,胤禔的婚事已經開始走流程了。

康熙宣旨訂婚,一年後完婚。

胤禔在乾清宮門外拜見了嶽父,嶽父叩謝了皇恩。

然後胤禔提著兩大雁施施然去伊爾根覺羅府……

等等,提著兩大雁?有這個流程嗎?!不是皇家直接送納采禮嗎!!

胤礽按住唾沫亂飛的胤禛“大雁?現在納采禮多了大雁嗎?怎麼是大哥親自去送?”

胤禛想說話,胤礽把胤禛的嘴捂住,問胤祉。

胤祉道“大哥就是親自去送了,汗阿瑪也很無奈。”

胤礽無語。難道是大哥心血來潮?

“太子哥哥何不去問大哥?”胤祉道,“我們怎麼會想得到大哥在想什麼?”

胤禛從胤礽手中掙脫,跳著腳道“太子哥哥要去直親王府住嗎!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胤礽道“你們要上課。待休沐的時候再去。”

直親王府已經修好,胤禔已經搬了過去。

不過胤禔還未開喬遷宴,等他的太子弟弟回來為他張羅。

胤礽此次剛回宮,就奉康熙之命住進了直親王府。

康熙開玩笑,說太子為直親王暖房子,寫在史書中,估計又要罵他們這群滿清蠻夷不懂禮儀了。

康熙讓太子出宮居住,還有個原因,他給皇太後建了慈寧新宮,即寧壽宮。現在宮裡吵吵鬨鬨,工匠們常從東煌宮附近路過,康熙擔心吵了太子休息。

太子剛從南京回來,應該多休息一會兒。

而且直親王娶了媳婦之後,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估計兄弟倆以後就不會像以前那樣無話不談、形影不離。康熙擔心直親王和太子感情生疏,讓他們在直親王婚前趕緊增近感情。

胤礽隻能說,自家汗阿瑪想太多。

不過能去直親王府小住,胤礽還是蠻高興的。

直親王府是他和大哥一起確定的圖紙,專門有一處帶花園的小院子是他的住處。胤礽拎包就能入住。

胤禔正無聊著,胤礽一來,他就和胤礽一起同床共枕。

反正他和胤礽睡相都很好,和康熙大不相同。

胤禔吐槽“汗阿瑪不知道腦子抽什麼風,在我定親後非要拉著我同住幾日,說彌補什麼父子親情。”

胤礽道“被踢了?”

胤禔指著後腦勺“好大一個包!你以前怎麼忍的!”

胤礽道“我和汗阿瑪一起睡的時候,汗阿瑪的睡相並不差。也可能以前汗阿瑪睡相不差,這幾年睡相才差了?”

胤禔翻了個大大的白眼。

“你怎麼親自給大嫂家送了兩隻大雁?”胤礽好奇道。

胤禔道“在景山狩獵的時候,碰巧射到兩隻大雁。聽旁邊阿諛奉承的人說,古時納采禮就是送大雁,就送了唄。”

胤礽笑得直不起腰“就心血來潮?真是大哥你的性格。”

胤禔無奈聳肩“就是心血來潮。但我怎麼說,彆人都不信,總認為這背後有什麼令人深思的故事。”

胤礽笑得更厲害。

胤禔道“聽說這次出訪團裡有好幾個明遺民,全是老頭?他們也不怕死在路上。”

胤礽道“他們看淡生死,才令人敬佩啊。”

胤禔點頭“這倒也是。比起朝堂中那些屍位素餐的家夥,那些明遺民確實是人才,可惜都老了。”

胤礽問道“朝中又有人惹大哥你了?”

胤禔“嗬嗬”道“索額圖在籌備遠征噶爾丹的時候,發現國庫欠銀嚴重。許多大臣仗著汗阿瑪仁慈,明明自己每日花天酒地,還往國庫借銀子揮霍,看上去完全不想還啊。”

京中居不易。康熙為減輕京中大臣的負擔,給京中大臣們“無息貸款”。

大清的俸祿雖承襲明製,較為低。但大清官員有許多寫在了紙上的福利。冰敬炭敬潤筆費置裝費還有安置費,就算不貪汙受賄,也能過得較為滋潤。

所以那些死後兩個床板都沒有的身居高位的清官,要麼錢用來接濟族人,要麼用來做建書院建橋路之類的好事,否則僅僅養活自己這一家人還是沒問題的。

當然,這隻是高官。底層小官就過得較為拮據,需要從其他地方找活或者借用職權貪汙受賄了。

這裡隻說京城的高官。

康熙知道這些官員的情況。他們剛來京城的時候較為拮據,過幾年就富裕了。所以他允許京官、特彆是宗室,向國庫借銀子,打欠條,約好時間還錢。

可借銀子的年年都有,還銀子的幾乎沒有。

現在開了海禁,商稅變多,國庫越發充裕,借錢不還的人就更多了。

胤禔非常不滿。

國庫的銀子多那是大清的事,又不是你們大臣、勳貴、宗親的私人庫房。

皇帝修宮殿都是從內庫出,從來不花國庫的錢。你們憑什麼把國庫當你們的私人錢袋?

更讓胤禔氣憤的是,無論是為遠征還是為賑災開國庫的時候,官員們都斤斤計較,一個子一個子的辯論。

可當他上奏國庫欠賬時,那群大臣們卻幾乎都站在了欠錢不還的同僚這一邊,說什麼要寬厚,要善良,反正現在國庫充裕,何苦要逼迫大臣還錢?這不符合仁君仁政。

好家夥!這雙標啊!氣得胤禔要抽出鞭子了!

“是這樣。”胤礽很淡然了。這事,前世就來過一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