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密信的王繼大怒,闖入慜帝居所,發現了慜帝藏在桌下的幾段床幃布和提前準備好用來充饑的米糕。
這下就捅破天了,已經登上權力巔峰,連皇帝都玩弄於鼓掌的王繼此時正是差一步就能上天的階段,但也是最怕被天下人質疑,日夜擔心自己會跌下來的階段。
被江南各族背刺,他還可以理解,畢竟這群人天高皇帝遠,人不在麵前嘛。
可慜帝竟然敢配合!
自己費了無數心機,背上了滅門的罵名才把這小兒送上皇位,他一身榮華富貴,全靠自己,他竟然也想對付自己!是嫌自己對他太好了嗎!!
震怒下的王繼失去了理智,讓人將慜帝關進一間不足三尺的小室內,說少帝犯了昏病,見不得太陽,呼吸不得太多的空氣,所以需要暫時幽禁在這種狹小黑暗的室內幾個月以作治療。
又說少帝腸胃不好,都是□□細昂貴之物害的,不能再讓他繼續吃太好的東西了,隻準宮中的人喂他最粗糙的穀米飯,和夾著米糠的烤餅。
接著王繼發詔,說少帝深居宮中,對自己治下各地的風情了解不多,希望江南各族派出有識之士前往建康,教授少帝各地風情,建康願以國子監博士之位招待各地名士,其中真正有大才大德之人,還有機會被封為太傅,成為天子之師。
國子監限製就讀學生的門第,隻有四品以上的官員子弟才能進入就讀,畢業以後直接就能授官,向來是建康城內北方世族們專門用來給自家子弟走捷徑的禁臠,江南各族之人何曾有機會踏足。
中央的高官之位被來自北方的世族門閥們牢牢把持在手裡,江南各族之人被完全排斥在外,絲毫觸碰不到提升門第的希望,這也是江南各族和王繼代表的北方世族門閥的矛盾進一步激化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隻是北方世族仗著王繼的關係囂張跋扈,四處搜刮好處,江南各族不會翻臉翻得這麼快,更不會翻臉得這麼統一。
因為人天然就懂得“高瞻遠矚”,喜歡提前遐想自己登上更高階級後的美好生活,於是有時候他們看到彆的更高階級的人欺壓自己的階級,占自己的便宜,不僅不憤怒,反而滿心羨慕,隻恨自己不是那個可以欺壓彆人的更高階級的人。
可這一切都要有個前提,前提是,這些人知道,自己通往更高階級的路沒有被釘死。
原本南帝南渡之前,江南名士能在中央擔任高官的機會其實也極其渺茫,但是那時候北方世族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把控朝廷,江南名士還是有那麼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機會的。
隻要還有一絲希望在,不管條件多麼艱難,人都能忍耐著,掙紮著,自我安慰著堅持下去。
這是希望的美好之處。
等到南帝南渡,北方世家的權勢前所未有地膨脹,但是那時的王繼還沒有到走火入魔的程度,對江南各族的態度也是又打又拉,雖然實際好處是沒有的,但是他對你的態度是謙和的,對江南各族利益的侵占是徐徐的。
溫水煮青蛙之下,江南各族也抱著一絲期待,覺得江南畢竟是自己的地盤,等時日一久,他們總能找到機會登堂入室,你看,阮溫不就是憑著對三吳重地的經營很得王繼看重嗎?
但是自從南帝被流民咬傷,還沒留下姓王的皇子就暴斃,王繼的心態就崩了。
為了繼續維持自己的權勢,他屠滅謝氏一族,強捧馬淵寶上位,又為了防止北方世族對自己寒心,越發寬待北方世族,讓北方世族占儘朝廷各類官職,讓他們進一步擠壓江南士族的生存空間;
同時,他對江南士族則是極儘刻薄之所能事,三年前還有一個吳郡太守阮溫在中央□□著,但是自從王繼扶持慜帝上位,阮溫就被擠出了中央圈子,身上兼任的幾個有實權的官職也被擼了,到今年二月,阮溫連最後一個吳郡太守之位也辭了,徹底歸家隱居。
在彆人看來這是阮溫主動不想當官了,可江南諸人如何看不出來,這是建康的北方世族對阮溫的排擠?如果不是他們排擠阮溫,阮溫為什麼要辭官?他們就是見不得江南本地的人在中央當大官!
這一切無疑是把江南各族一直用來自欺欺人的假象的表皮扯破了,徹底摔在地上了,甚至還肆意踩踏了。
自己成為大官魚肉他人的希望破滅,供養著建康的江南各族又如何不怒。
也是如此,這時候王繼忽然拋出來的,入建康當國子監博士的橄欖枝就顯得十分誘人了。
國子監博士論品級其實不過是六品官,可是偏偏這個官職有著一項彆的官都沒有的福利——國子監博士的家屬可以直接進國子監讀書,其畢業之後可以直接授官——和其他四品以上出身的官員一樣。
在江南諸人看來,這就相當於是對江南各族發出了示好的訊號了。
畢竟按照這幾年建康的官場慣例來說,從國子監畢業,就是擔任高官的第一步,王繼的兒子,現任三品中書令的王芸,就是南帝三年從國子監畢業後,才一路為官一路高升的。
而王繼後麵提的有大才大德的人有機會被封太傅,成為天子師,那更是無法抵禦的巨大誘.惑。
那可是太傅!天子的老師!位列三公啊!誰要是成為三公,立馬就可以躋身為世家門閥之列,到時候誰還管什麼北方不北方!
出仕的機會和高高在上的三公之位就像一塊塗滿了蜂蜜的刀,牢牢鎖住了江南名士的目光,再沒有哪一家的人能拒絕這樣的榮耀,於是討伐王繼的聲音不知道哪裡去了,各家都是為誰去建康當官的名額大打出手的。
七月十三,江南各族都陸續決出了最終人選,派出被家人寄予厚望的精銳子弟或者乾脆就是家族繼承人前往建康。
這些人拖家帶口,紅光滿麵,懷揣滿美好的希望進入了建康。
一進去就被□□起來。
七月十八,最後一批江南各族派來的未來“國子監博士”,又或是未來的“太傅”也進入了建康。
王繼坐在建康深處的宮殿裡,低著頭認真地一刀一刀地往竹簡上刻著名字,忽然他手一顫,刻刀刺破手指,殷紅的鮮血流了出來,滴在堆滿桌案的竹簡上,將上麵的名字染紅。
“繼續。繼續讓他們派人來。這些江南豪族,有多少我建康要多少。”
於是建康開始陸續傳出“家書”,都是說自己在建□□活得很好,天子很尊貴,王繼很寬容,自己已經獲得了王繼的寵信,家裡可以立馬送更多的精英子弟來建康了,自己全部都能安排進國子監裡去。
江南各族大喜,一個個都被光明的未來迷住了,紛紛將家族中能叫得上名字的人都送往建康。
隻有少數幾個比較佛係的家族,忍住了這份誘.惑,認為家裡也不必個個都出仕,有幾個人在外麵支應門庭就是了,家裡人還是呆在本地好好經營這一畝三分地比較好。
這些江南望族的子弟一朝前往建康,就再也沒有回來。
九月,各族都陸續發現了不對,但是此時後悔,已經為時已晚。
王繼在建康殺瘋了。
聽說八月到九月,建康城外的護城河都是紅的。
江南各族震怒。
但是此時,各族都失去了家族中最靈魂的人物,尤其是年輕一代,各族幾乎所有年輕的精英子弟都死在了建康城,如同被斬斷了雙臂,重重受創。
各族再憤怒心痛,短時間內,也再沒有心力去攻打王繼了。
這時,被王繼滅門後已經沉寂了不知道多久的謝家的漏網之魚旁支子弟忽然站了出來,以報滅門之仇和誅殺權臣保護天子的名義在建安郡拉起了一支萬人的隊伍,其中領軍的正是當年北伐時攻打襄陽大敗慘遭換將的謝愷。
謝愷當初在被換將回到建康之後便一再遭遇貶謫,他本就不是謝家嫡脈主支,隻是因為帶兵打仗尤其厲害,在能代替謝家在軍中領兵,北伐之戰後,因為王家的打壓和謝家主支對他的不重視甚至隱隱嫌棄,謝愷便漸漸被排擠到了外地當一小官,被世人遺忘到了腦後。
但是也因此,謝愷逃過了謝家的滅門之禍,並在江南小縣內隱匿下來,暗暗積蓄力量。
之前江南各地掀起要對付王繼的潮流,他也不參與。
直到此時江南各族皆被王繼狠狠砍了一刀,一方麵對王繼恨得入骨,一方麵卻又實力不足,他才趁機站出來,一展自己當初在軍中得人心的能力,拉起討伐王繼的大軍。
當今天子就是謝妃之子,謝氏遭到滅門之禍後,他就是謝氏最後的血脈之一,是天子母族,皇帝的舅舅,他起兵討伐王繼,簡直再名正言順不過了。
剩下幾個謝氏子弟皆不成器,聽完謝愷在此的消息紛紛跑來投奔。
有被王繼狠狠砍一刀的仇恨在前,江南各族這時候也不再管謝愷是不是江南本地豪族了,反正大軍都和王繼有仇,有大仇,而且謝愷還占著皇帝母族的大義,以前在軍中也有不錯的名聲。於是江南各族紛紛上門投靠,隻盼他能推翻王繼的邪惡統治,重新恢複政治清明。
十一月三日,謝愷在臨川起兵十二萬,寫了一封聲淚俱下、義正詞嚴的討逆臣王繼書,陳述王繼和建康城內諸世家的十二條大過,公告江南百姓,然後帶兵前往建康。
十一月七日,謝愷靠近北方世家重點經營的要塞新安郡,遭遇了王家的大軍。
雙方激戰三日,王家大軍不敵,謝愷占領新安,屠城,殺新安八萬人,在新安城外築起二十多座人頭京觀,接著大軍逼近宜城。
十一月十二日謝愷占領建康西南方麵的門戶宜城,再次屠城,謝愷的大軍在戰勝後進入宜城內燒殺搶掠,搶光整座宜城後,將宜城內所有百姓驅趕至長江邊,斬首十二萬人,宜城百姓的屍體飄滿整個長江下遊。
宜城到建康不到八十裡,後世有書記載,當日站在建康城牆上,都能看到護城河裡漂浮而起的屍體和汙濁的血水。
謝愷占領宜城之後卻沒有立刻攻擊建康,而是派人前往吳郡聯係阮家,試圖和阮溫裡應外合,切斷建康的糧食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