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晉江文學城首發(2 / 2)

等站在料峭的吹風中,被濕漉漉的風吹得身上一寒,陳學年打了個抖,才想起看自己手上那本摸起來又厚又硬,質感十足的“推薦書”。

打開推薦書一看,上麵寫的也不是讓他去百家學宮當學生的,而是讓他去天文地理一科當老師的。

就這麼雲裡霧裡的,陳學年在一堆世族之後從武昌出發,但是人家是去求學求霍思城收下自己的,而他這個後半個月出發的,卻已經在百家學宮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職位了。

“陳學年,天文地理學家,生於遜帝七年,卒年不詳,因測算江南大旱得我帝特批入百家學宮。初入百家學宮,任於天文學大師阮溫門下,僅為一凡人也,福帝七年,為我帝繪九州雨水山川等分線圖、九州十二月降雨圖,結合天文曆法創氣象地理學,獲封理博士。”——《百家學史》

……

“是時候了。”

福帝元年,江南旱災仍不停歇,但是其饑荒在江北百萬頃良田產糧的支持供應下已經緩解,江南流民之亂遂消。

而在抗旱稻種的強勢壓迫下,江南各地豪族不得不放出自己無力經營的荒地歸公,以換取抗旱稻種,江北政權在江南的統治步入穩健。

六月一日,百家學宮收齊兩千一百五十二名文士,開始為《拚音字典》的兩千一百五十二個簡體字做注。

這些文士每人隻負責為一字做注,但是陸瑤的要求不僅是要寫儘每一個字在諸子經典中的字義,更要其寫儘每一個字在日常生活運用中的字義,更要起到化繁為簡,意義通達的程度,一眼可解,一眼可通。

這就比文士們想象中的為字做注要難得多了。

畢竟如果隻是寫某字在經典中的意義,他們隻用舉著書卷一一翻過,可要寫儘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字義,那就非得到百姓中間去了。

文士們偷偷叫苦,甚至不理解為什麼要去管那些“不夠優美”“賤民所用”的字的用法。

但是這樣的質問被傳達到陸瑤那裡,得到的回答是:“字典是為不懂的人寫的,不是為懂的人寫的。”

這話戳中了部分文士們的自尊,讓某些文士們小小得意了一把,心甘情願地跑到百姓中去記錄問訊各種字的用法了。

即使不是心甘情願的,為了不被陸瑤刷掉,也不得不硬著頭皮深入民間采風,尋求字詞的用法。

但是陸瑤要的各字詞的用法並不僅限於青州一隅,而是要眾文士走遍九州大地,記錄全國百姓的字詞用法,等到收集完畢,再一一挑選最通用的用法。

為了采集到各地百姓的語言和語句,大量文士們不得不背上包袱,從青州出發,前往各地。

對這些或自願或不自願出發前往全國的文士,陸瑤也有禮相送,每個人出發前當然要先送一份《拚音字典》的三個月培訓大禮包。

如果不會簡體字,不懂拚音,那你還為字典做什麼注?有什麼資格做注?看在這個理由的份上,文士們對學習拚音、簡體字以及《拚音字典》使用方法的積極性很高。

雖然在最初糾正從繁體字到簡體字的時候吃了些苦頭,但是到底都是有基礎的文人,簡體字也是在繁體字的基礎上做出的簡化,拚音也不算難,文士們一旦過了自己心裡那道關,學起來就很快了。

等學完三個月的簡體字、拚音和《拚音字典》的用法,這些文士就帶著自己的躊躇滿誌,和陸瑤打包給他們的一車《拚音字典》行李,踏上了前往全國采風的路。

他們不知道,這會是一條艱苦無比的路,也會是一條寫滿了收獲和功德的路。

他們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也會見識很多前所未有的風景,如果要給它起一個總結的名字,它的名字叫人民。

後世記載,福帝元年九月一日,文曲星落,有兩千文士入我九州,行十萬裡功德路,揚我文化,天下文興。:,,.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