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之後,賈政三年任期將滿,要回京述職,王家趁此機會,又嫁了個同族旁係的女兒過來,充作賈政的續弦。此後,賈赦又出了把力氣,把他換到了老家江南一帶任職,為揚州知府。
剛好林如海前段日子,也被調去揚州,做了巡鹽禦史,兩人到了那裡也能互為助力。
賈史氏見自己一雙兒女都在揚州,思索了幾日後,決意跟著賈政到揚州赴任。她一來是想離自己的兒女近些,二來是不放心王家新嫁進來的女兒,唯恐天高皇帝遠,她再薄待了元春和賈珠兩個,非得跟著才能安心。
賈赦和楊氏苦勸不住,隻得應了她的要求,準備許多東西,恭敬有禮的送她上了船,南下去了。
賈璉八歲那年,楊氏有孕,十月懷胎後,誕下了賈赦的嫡長女。
因著是春天的生日,合著元春的名字,便叫做迎春。不過楊氏和賈赦另給她起了大名,賈瑤,寓意美好珍貴的美玉,滿含對她的期待。
後來賈家又陸續迎來了許多小輩,其中小王氏生下的兒子最是奇特,降生之時口中居然含了一塊美玉。
小王氏自然欣喜萬分,可楊氏卻如臨大敵,和賈史氏鄭重商量之後,把知情人士統統都封了口,遠遠的遣送走了,這個消息壓根就沒有傳出產房。至於那塊胎裡帶來的玉石,賈史氏特意放出風聲,是她找了大師求來保平安的,得讓小孫子日日夜夜帶著不離身才好。
這不過是老人家的一片心意,外頭的人聽了也就過了,如此竟然也完全瞞了下來。那塊來曆不凡的寶玉,從此泯然眾人,沒有鬨出什麼銜玉而生,必有好前程之類的話來。
一年又一年,轉眼就是十年過去了,賈元春已經十七歲,到了出嫁的年紀。
雖然生父賈政如今隻是個四品官,可好歹還有個國公府大小姐的名頭,又得了賈史氏的親自教養,自己長得也是清麗秀美,在外頭名聲兒極好。故此選秀的時候,便入了司徒曜的眼,隨手把元春指給了皇家的一個旁係子弟,成了郡王妃了。
而賈珠憑借自己少年秀才的名聲兒,以及做郡王妃的姐姐,成功得了國子監祭酒的賞識,娶了他家大女兒李紈進門。
至於賈璉,他沒有婚姻自主權,還在繈褓中的時候,司徒曜便為他定下了親事。另一方的身份,經過賈赦多年查探,也證實了確實是戾太子的遺孤。
那小姑娘剛出生,就被司徒曜的人放到了皇家寺廟寄養,楊氏進門之後,便經常二人便經常前去看望她。兩人算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特彆是小姑娘常年待在寺廟裡,身邊也沒有個同齡好友玩耍,對於賈璉這個玩伴兼之未婚夫,就更是看重了,關係十分親密。
等到小姑娘及笄禮過,皇後出麵認了她做義女,封了個長寧郡主的封號,從宮中發嫁到了賈家。
日子一年一年的過,賈赦和楊氏為賈璉娶了親,又把小女兒賈瑤送出了門,此後已經快五十歲的老夫老妻,便安心過起了含飴弄孫的日子。
遠在地府的賈源兄弟倆,和走父親後門留在地府做了陰差的賈代善,時不時會透過望鄉台看看賈家的現狀。
賈家由武轉文之後,雖然不如從前一門雙國公的顯赫,可寧國公府的賈敬是正兒八經考出來的進士,榮國公府的賈珠賈璉兄弟倆,也都榜上有名。如此一來,再加上一眾姻親們的照拂,倒也在文臣這個領域立住了腳跟兒。
雖然沒有了軍權,但也少了皇家的忌憚,又兼之元春和賈璉這一娶一嫁,都是和皇室聯姻,倒是多了兩重安全保障。總而言之,日後的賈家,若不是真的犯了造反之類的大罪,應該是不會再有什麼抄家滅族的危險,可以代代傳承下去了。
等到賈家這一輩最小的孩子賈琮結婚的時候,賈史氏已經是九十來歲的高齡了,在一個深夜無疾而終,算是喜喪。而那時的賈赦,也已經六十多歲,快到古來稀的年紀。
賈赦吹吹打打送走了賈史氏,又和賈政徹底分了家,把賈家門頭的敕造榮國府的匾額摘下來,換上一等將軍府邸的名號,從此和楊氏就做了老太爺和老封君。
漫長的一生過去,臨到了了的時候,賈赦偶爾會恍惚片刻,懷疑早年見到的那一老一少兩個魂魄,許是自己的臆想不成?可再看看如今的子孫滿堂,卻又覺得都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