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京城風起(十三)(1 / 2)

隱鳳朝陽 看泉聽風 4951 字 3個月前

謝蘭因眉頭微蹙, 略一思索便了然, 他這是為秦家以後做打算, 既然秦家意在大位, 將來南北合並是不可避免的,秦宗言讓阿生納了郗氏女就是給南朝一個暗示,代表他們願意聯合南朝士族,“既然如此我就更不能把她們留在身邊,萬一她們將來恃寵而驕怎麼辦?”

小貓小狗養在身邊久了都會心疼, 彆說是幾個活生生的人,謝蘭因對外家意見大,但不會遷怒幾個懵懂無知的小女孩。她先前養這幾個小女娃是因為女兒不在身邊,孫子也隻有半年陪著自己,而且大部分時候都要去外院上課, 她實在無聊才養她們逗趣。要是秦宗言想讓阿生將來納她們為妾, 她就不能讓這些女孩兒留下了。

她們是阿生的表妹, 平時總有碰麵的時候,又是在自己身邊長大的, 謝蘭因可不敢保證,將來阿生妻妾相爭時, 她會堅持不偏向她們。阿生將來的妻子可能是拓跋氏,謝蘭因不得她能跟這孫媳婦和睦相處。光是她姓拓跋,就已經讓她好感全失。

“有你和阿菀在, 誰能恃寵而驕?”秦宗言不以為然, “阿生也不是沒分寸的人。”為何秦宗言和謝灝堅持要把孫子養在身邊, 不讓兒子、媳婦插手,兩人就是擔心兒子兒媳會把孫子寵壞。他跟謝灝都有默契,兩人是按著帝皇教育教育阿生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內院是秦宗言和謝灝重點關注的地方,秦宗言相信他教出來的孫子絕對不會兒女情長。

他見妻子還想婉拒,他摟著妻子心疼的說:“你沒想過兒媳的福氣,現在就享享孫媳的伺候。”

謝蘭因啼笑皆非,她又不缺人伺候,乾嘛要一群小女娃伺候?不過一想阿生連妻子都不是他能做主的,她又心疼孫子,郗家女孩兒彆的不說,性子各個溫順,容貌也不差,隻要用心教養,將來定是才貌雙全的貴女,這樣的侍妾應該可以稍稍彌補她的遺憾。

秦宗言感慨說:“要不是拓跋曜,我本來想讓你從謝家選個女孩子出來。”

謝蘭因半開玩笑道:“你跟阿狼娶了謝家女還不夠?還要再給孫子找個?你真當我們謝家女嫁不掉?”這幾代不會再嫁女兒入秦家是所有謝家人的共識,謝家跟秦家已經夠親近,女兒的孩子又太少,沒必要浪費在謝家身上。哪怕將來秦家登基,三代之內也不會再有謝皇後。目前謝家跟秦家的關係,已足夠保謝家百年富貴,百年以後的事就留給子孫後代操心吧,她不管了。

秦宗言親吻謝蘭因說:“是你太好,我希望我孫子也能得到最好的。”

“甜言蜜語。”謝蘭因輕嗔一聲,不過身體還是靠到秦宗言懷中。

陳留、謝蘭因等人因各種理由緣由阿生,阿生卻很淡定,他是謝灝和秦宗言按照帝皇教育精心教大的,尤其是謝灝,眼看自己的遺憾可能在外孫身上實現,對外孫疼愛之餘,教養十分嚴格,阿生的一言一行都是嚴格按照禮記來的,又有謝灝言傳身教,即便初入宮廷也沒有展露孩子常有的怯色和好奇,舉止十分沉穩,這讓陳留心中欣慰,阿菀這孩子教的真好。

太皇太後對阿生隻是一時興起,看到那張跟謝知酷似的小臉,以及跟謝知幼時幾乎如出一轍的言行,頓時興趣大減,當初那丫頭不也是用這沉穩的模樣騙了她?思及此,太皇太後對阿生起了幾分厭惡,隻是她城府深,心裡再厭惡,麵上卻是一派和藹的笑容,讓人給阿生看座,又讓他吃點心。

阿生心思靈敏,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他都能感覺到,他臉上帶著孩子無邪的笑意,心中卻對太皇太後敬而遠之,他安靜的聽著宮內諸人聊天說笑,乖巧的模樣讓人側目,三皇子妃忍不住說:“這孩子可真乖巧。”三皇子跟謝家親近,連帶三皇子妃對謝家、秦家也有好感。

太皇太後抬眼瞅了阿生一眼,微微一笑說:“像他娘小時候。”謝知那會也是這般安靜乖巧的,那時誰知道這丫頭的狡詐陰毒都埋在她乖巧的外皮下。

三皇子妃聽過太皇太後不喜謝知,據說當年謝知沒入宮全是太皇太後阻攔,但她沒想到太皇太後居然會厭惡謝知到都不給她孩子臉麵,這不是她讓孩子入宮的嗎?

陳留和謝寶珠眉頭不易察覺的微蹙,兩人想說話但又不知說什麼好,就在陳留想告辭時,外麵傳來內侍的通報,說是拓跋曜來了。所有人都麵露驚色,這些年太皇太後和陛下關係冷淡,陛下也就每月初一、十五過來請安,等陛下從南朝回來後,他都沒來過太皇太後宮中,怎麼會突然來了?

太皇太後冷笑一聲,她到不知道她那好兒子居然如此心懷寬廣,能愛屋及烏到喜歡秦紘的兒子,急急趕來給他撐腰。

拓跋曜也不是過來給阿生撐腰的,他本來是不想來的,秦紘的兒子有什麼好看的?可是他已經太久沒見阿蕤,先前他還能壓抑自己,現在天下初定,他又見了跟阿蕤年輕時容貌有七八分相似的夢澤,心裡對謝知的思念已達到一個極限,聽常大用說秦紘的兒子酷似阿蕤,他忍不住過來了,說來這孩子的名字還是他給他取的。

“陛下。”眾人紛紛上前行禮。

拓跋曜帶著太子和幾位皇子一起過來的,大家都是親戚,也不用太避嫌,拓跋曜目光落在端著一張小臉的阿生身上,臉上漸漸浮起淡淡的笑意,果然跟阿蕤長得很像,當年阿蕤也是如此,小小的人兒整天端著一張臉,一本正經的仿佛小大人般,讓人看了就好笑。思及往事,拓跋曜目光轉柔,語氣溫和的對阿生說:“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