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是公子小白,而天幕所言,他與齊桓公乃是千古都稱道的模範君臣。
怎會如此?
是命運陰差陽錯,還是他與鮑叔牙的選擇,又是他錯了。
管仲不禁又想起之前天幕玉屏所說,鮑叔牙向齊桓公舉薦自己。卻原來,做了齊國之主的,根本就不是公子糾。
無數的念頭在管仲內心閃過,手上挽起的弓,竟不知道放還是不放。
而另一邊,公子小白和鮑叔牙聞言,俱是怔愣在原地。
齊桓公,公子小白。
鮑叔牙忽然笑出了聲,原來是這樣。天幕言,他自己會向桓公舉薦管仲,雖然還未發生,倒是像自己做出來的事….
忽然,他瞥見不遠處,管仲正舉箭,瞄向小白的位置。
“公子!趴下!”
公子小白目視遠方,那是管仲所在的方向。他沒有躲,隻是站在原地。
箭懸而不發,人立而不動。
【這也是桓公和管仲之間的“一箭之仇”,後來的結果大家也知道,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
天幕玉屏的話,三人都聽在耳中,但一時之間,都不知道作何舉動。
最後,還是鮑叔牙先回過神來,連忙擋在公子小白麵前,並示意管仲先把弓箭放下。
管子善射,這要是射中,不死也傷。更何況天幕說了,二人有“一箭之仇”。既然如此,何不現在直接化乾戈為玉帛,兩廂大好。
【要說,管仲哪一箭,就是奔著取了齊桓公的性命去的。任誰在翻身之後,都會向這個要自己性命的敵人報仇,但齊桓公沒有,他選擇原諒管仲,還以最高禮遇待之,尊其為仲父。】
【聽起來很簡單,其實做一個寬容大度,虛心納諫的人,是很難的。曆史上有很多人,很多事,都是因為不願意聽從他人的建議才辦不成的。】
【比如,在秦亡於三世,楚漢之爭的時候,劉項二人的性格,就有鮮明的對比。】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大秦。
始皇帝其人為政,從不延誤怠工,但自天幕玉屏出現之後,他心中亦繁亂異常。
他先是知曉秦之後有漢,亦有宋元明清。天幕所言簡略,秦之後的朝代,鐵定遠非所列舉的幾個。
始皇帝時常說大秦必千秋萬代,可他自己也知道,天下大勢,必是分分合合,不長久也。
可是,現在天幕玉屏竟言道:秦三世而亡?!
這讓他怎麼能接受…心中怎能沒有憂慮。
楚漢之爭,楚,漢。劉項二人….他反複揣摩著這幾個字。天幕所說的劉項,到底是何人?
“漢”的勢力,他聞所未聞。可提及“楚”,始皇帝不由得想到楚國那一帶。
事不宜遲,他立即吩咐下去,命人留意楚人餘部。
將危機,扼殺在搖籃之中。
縱觀往史,一個國家的覆滅,外敵雖占主要因素,但如若內部堅牢如鐵,又怎能給敵人可乘之機。
是否是秦策有所不妥…
始皇帝垂下眼眸,暗自深思。
- -
秦三世年間。
崤關之戰,劉邦所率軍隊大勝秦軍,秦皇子嬰接到戰報,立刻派出秦軍抵抗劉邦勢力,雙方大戰於藍田,秦軍再次戰敗。
子嬰投降,秦自此滅亡。
此前,討伐秦國的各路諸侯曾有約定,誰先入主鹹陽,誰就是關中王。
所以,劉邦本以關中王自居,但在張良等人的建議下,他又攜軍回駐灞上。
“秦三世而亡…楚漢之爭?”劉邦此刻正躺在灞上的軍營帳之中,即使早已不是那個小小亭長,他也沒改掉那些吊兒郎當的小毛病。
好在,他的佐臣們並不甚在意。
張良已經從項伯那得到了消息,項羽安頓犒賞了士兵,接下來就要舉兵,擊破劉邦的軍隊。
如今兩軍對峙,情況甚是緊急。
他們才拜彆了項伯,能不能化解乾戈,就看這人能否勸動項羽了。項伯臨離開時。劉邦還特意囑托道:“天幕所言,未必是真。世上奇人異士,遁甲巫術甚多,必是借此機會來挑撥我和項王的關係!”
“兄,定要替我言明誠意。”劉邦拱手,語氣尊敬。
- -
前些天各方戰事緊急,所以雖然天現玉屏,項羽等人是震驚一瞬,而後就又投入到手頭的事情上去了。
但自方才開始,天幕玉屏中出現一女子,女子短短數語,信息量卻很大。
她先道秦漢,而非秦楚。
根據張良從項伯那得來的消息,項羽對此未表示什麼態度,但心中卻暗生疑竇。
就算是說“秦楚”,也與項羽的料想並不相同。他覺得秦不該滅了所有的諸侯國,不該讓所有國家用同種文字,享同種文化。
他所希望的,不過是回到秦朝之前,諸侯並立的年代。
所以聽到天幕所言,項羽並不高興。到底是霸王,並不全然相信天命一說,他依舊將注意力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