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龍戰於野(2 / 2)

孫策也是這麼覺得,不過他們家主公要加一個條件也沒什麼,畢竟建書院招先生花的都是府庫的錢,彆說一個條件,主公就是提一百個條件都沒關係。

天底下家境貧寒卻想學習的年輕人多了去了,一個不願意有的是人想願意,再說了,想進書院門檻不低,一般人想進還不一定進得去。

然後問題來了,他頭一次當太守那麼大的官,整個廣陵郡十幾座城,不求一座城一座書院,至少廣陵城的書院得建起來,找地方蓋書院還有給學子們準備的衣服食物之類的他能解決,教書的先生哪兒找?

小霸王真的不知道上哪兒找那麼多先生,他自小在軍營裡混的多,讀書寫字是他娘親自來教,他不喜歡那些之乎者也,孫權長大後立刻讓孫權代他受苦受難。

他們家公瑾出身廬江周氏,是規規矩矩長大的世家子,世家有自己的家學,一家不夠的話,幾家湊在一起隻教他們族中子弟的也很多,讓世家子出來教導寒門子弟讀書比殺了他們還難受,不是每個人都像鄭玄鄭老爺子那樣人好還博學。

廣陵郡每座城都有那些宗族的家學,他能輕輕鬆鬆找到適合做書院的地方,沒有先生來教導學生,再大的書院也沒有用啊。

唉,他也隻是個剛及冠沒幾年的年輕人,如今卻在這裡幫那些同齡人來發愁讀書的問題,他可真是太厲害了。

小霸王搖頭晃腦一邊歎氣一邊自誇,不知道是真的擔心找不到先生還是怎麼,總之在張遼看來,這小子比上次見麵更欠揍了。

沒辦法,自己人總不能不管,這小子親爹不在跟前,他這個當叔的再不管,孩子被難為的半夜哭鼻子可如何是好?

“在族學教書管的是一群小祖宗,家族還不一定給束脩,官府的書院多設幾個官職,總有人願意過去。”張遼眨了眨眼睛,勾肩搭背和便宜侄子傳授自己的小竅門。

他張文遠文能安天下武能定乾坤,前幾年在渤海郡乾的那叫一個好,每年年底回鄴城都能被主公誇獎,整個冀州最優秀的太守就是他,連高順都要往後排。

建書院其實沒什麼難的,主要就是看當地有沒有足夠的銀錢支撐,其次就是主政掌管舍不舍得把錢花到寒門子弟身上,世家出身的官員大多不太樂意,他們高高在上慣了,在寒門子弟身上花一枚銅板都覺得是在浪費,同是寒門出身的他不一樣,反正不是他的錢,隻要在主公允許的範圍內,花多少錢他都不心疼。

冀州彆的郡大多隻按主公的要求建兩三座書院,他直接在渤海建了八座,一個縣城一座書院,哪個縣都不會受委屈,可把他厲害死了。

教書先生也不算難找,縣城再小也有醉心經典古籍真有學問的長者,家裡有點權勢的就以官位相許,不在意官職高低的更好,能被孤本古籍打動的人才更適合書院,總之如此這般這般如此,輕輕鬆鬆就能將書院建起來。

隻是有一點必須提前說清楚,教書的先生們德行比才學更加重要,如果德行有虧,再有才也不能讓他教學生,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書院教書也是這個道理。

各個城池裡想求學的年輕人很多,尤其書院不收束脩,考進去之後還管吃管住,事情一傳出去幾乎所有有資格參加考核的人都會去試試運氣。

種田經商又有天災又有戰禍,和朝不保夕的日子相比,能考進書院既能證明他們的本事也能求得幾年安寧,到時候書院門口堵的全是人,那才稱得上是盛況。

還有需要注意的就是書院的存書,畢竟他們隻是小地方,和鄴城相比有好也有壞,好處就是不用費心搞太多書,讀書人經常看的那些書能找到就行,壞處就是窮山惡水出刁民,碰上不樂意讓寒門子弟讀書的家夥,指使幾個地痞流氓放一把火,書院存書就全沒了。

年輕人多學著點,當太守就要有當太守的樣子,什麼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

孫策被他說的倒吸了一口涼氣,他以為建書院單純就是建書院,原來建書院那麼危險的嗎?

難怪這家夥借口保護媳婦孩子也要帶那麼多兵,城裡住的都是百姓,指不定誰家就有不務正業的地痞流氓,一點頭緒都沒有的情況下怎麼可能防的過來。

廣陵郡十二座城他就愁的不行,下邳郡十六座城,張文遠如果想和在渤海時一樣一座城建一座書院,隻帶五千兵馬過來他還覺得太少了。

“放鬆放鬆,沒你想的那麼嚴重。”張遼怕把人嚇壞了趕緊停下,轉而說另外一方麵,“敢這麼乾的都沒什麼好下場,老哥我、咳咳、老叔我在渤海已經殺出一片威名,徐州離渤海不算太遠,該聽過的應該都聽過,不想禍及子孫的話應該沒有人再敢乾那種事情。”

老話說的好,拳頭大才是硬道理,他們態度足夠強硬,對方自然而然就會軟下來。

孫策聽到這裡唏噓不已,“太難了,還好廣陵有公瑾,不然我可沒耐心乾這些,文遠兄好本事。”

張遼咧嘴笑笑,“這算什麼,老叔我當你是親侄子,說的都是掏心窩子的話,彆被那些隨隨便便建座書院去敷衍主公的家夥給騙了,相信老叔,書院建成之後的感覺不是一般的好。”

怕吃苦怕受累都不是好官,年輕人多乾點活兒沒壞處,說真的,出門有百姓送家裡種的果子蔬菜感覺非常不錯,能被百姓這般愛戴,足以證明他是個多好的官。

上一任太守可從來沒這個待遇,那家夥但凡出門,附近百姓立刻躲的乾乾淨淨,動作比避瘟神都迅速。

建書院供寒門子弟上進的確不容易,可是費勁兒怎麼了,在渤海百姓心中,他張文遠張太守可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大仁大義之人。

心懷天下、愛民如子、英明神武、才氣無雙……

什麼好詞兒都能往他身上用。

要不是他太年輕,渤海的百姓甚至都想給他立長生碑,上一個有那麼高待遇的還是他們家主公呢。

作者有話要說:張遼:可是他們誇我了耶~:,,.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