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始作俑者(1 / 2)

秦將 起飛的東君 9136 字 6個月前

王賁是當朝太尉,軍方代言人。

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力陳賜爵之事的弊處,引得諸位武將連連點頭。

秦軍被山東六國稱作虎狼之師,冠以“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的誇張修飾,這一切都是因為軍功爵製度的激勵作用。

秦人們為了獲取爵位,上了戰場,奮力拚殺,隻為了斬首獲爵,甚至秦軍內部還出現了為搶奪人頭而相互殘殺的案例,可見爵位在秦國到底是有多麼的重要。

如今皇帝廣賜爵位,說不定會對整個爵位製度造成衝擊。

武將軍功集團,正是秦國軍功爵製度最大的受益階層,他們不想這個明明運行的很好的製度出現問題,怕利益遭到損傷,自然是要站出來抗議了。

麵對王賁諫言,始皇帝似乎早有預料,他平靜道:“朕賜爵一級,就會毀掉整個軍功拜爵製度嗎?諸卿認為如何。”

說著,他掃了一眼王戊。

王戊會意,深吸口氣站出來。

他選擇站皇帝這一側,此刻隻能硬著頭皮頂王賁了。

“太尉所言差矣,皇帝此番賜爵天下黔首,收懷萬民之心,對穩定諸侯故地大有裨益。至於敗壞爵製之言,不免有些危言聳聽了,試問我大秦軍功爵製度足有二十等,縱使賜予黔首一級爵位,最高不過大夫級,何談能毀壞爵製?”

“至於消磨士卒鬥誌,試問士卒未經廝殺,便能得爵一級,自是歡喜無比,感恩皇帝之德,隻會拚死作戰,又怎會削減戰意呢?”

王戊又道:“皇帝賜爵,公士升為上造者,會更加努力拚殺,去爭取簪嫋之爵,好讓子嗣進入學室為弟子。上造升為簪嫋者,又會想著去戰場立功,好升到不更爵位,便可免除更役。如此種種情況,一級升一級,更高級的爵位隻會激發士卒的獲爵之心,太尉所謂消磨鬥誌之言,我倒是沒有看到。”

朝堂上再度沉默起來。

趙佗吐了口氣,王戊這話說到了一個點。

就是皇帝賜爵,是針對的天下黔首,中高級爵位的有爵者並不在這個範圍內。

這個爵位的賜予是有上限的,雖然皇帝還沒有說,但一般來講在大夫級彆就到頂了。

小的話,就到第五級大夫爵,大的話,可能寬到第九級的五大夫。

始皇帝再衝動,也不可能讓全天下所有人都一起升爵。

那他趙佗豈不是什麼都不用做,就直接升到徹侯了?

真要那麼乾的話,相信沒多少人會反對。

包括大庶長王賁,畢竟他升一級就能直接封為倫侯了,在這種利益下,恐怕再不滿,也會捏著鼻子認下來。

正因為所升爵位是有限的,所以那些底層賜爵者,就算再升上一級,頭頂上依舊有十多級的爵位可以升,每升一級,都會多一級的好處。簪嫋能讓子弟入學室,不更可以免除更役,大夫擁有在縣裡做官的資格,倒不怕士卒會消磨戰心。

隻要你設置的級彆夠多,就能一直激勵人往上升級!

而爵位級彆夠高了,隻賜予低爵者一級的話,對整個體係的衝擊也不算很大。

從這個角度來看,王戊說的也有一定的邏輯和道理。

王賁是軍爭打仗的高手,一向喜歡動手,不喜歡動口,現在被王戊這麼一頂,短時間還真找不到說的。

趙佗瞅了瞅這位白臉長須的治粟內史,他之前在推廣麵食的時候和王戊打過交道,覺得這人還挺上道的,沒想到竟是個口才高手。

現在王戊以一敵二,將趙亥和王賁分彆頂了回去,倒是趙佗有些刮目相看。

不過趙佗想到他了解的一些事情,又忍不住暗歎一聲。

賜爵一級,或許短時間內問題不大,不至於真的毀掉在秦國立足百年的軍功爵製度。

但這隻是一個開始。

始皇帝保證隻會賜爵這一次嗎?

一旦開了這個例子,就會再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於無數次……

哪怕始皇帝不再廣賜爵位,但他的繼任者呢?

開了這個頭,早晚能讓整個軍功爵製度徹底崩掉。

趙佗對此很肯定。

因為他後世看曆史時,曾經好奇為什麼軍功爵製度從秦孝公變法正式定製以來,一直到曹操在建安二十年前215年正式將其肢解分割,存在了五百多年的時間。

但除了秦之外,寫漢朝和三國的曆史卻沒有多少涉及的,明明兩漢四百年也在實行軍功爵,也是二十等爵位製度啊!

後來趙佗曾粗略了解過,才知道軍功爵在秦末便已趨近輕濫,不更級彆的有爵者甚至都淪為居貲zī贖債者,跟著刑徒一起修秦陵,死了和刑徒一起挖個坑就埋了。

到了漢初,漢高祖劉邦在漢二年二月,以“除秦社稷,立漢社稷”為由,“施恩德,賜民爵”,賜治下所有庶民一級爵位。

在趙佗看來,劉邦當時賜民爵位,除了是想從楚漢戰爭中爭取人心外,恐怕也是因為有秦始皇給他開了這個大規模賜黔首爵位的頭,劉邦才會照貓畫虎,廣賜民爵。

不過劉邦在奪取天下後,可能也意識到爵位輕濫的壞處,對於軍功爵十分重視。

他不僅在漢五年頒布“複故爵田宅”詔書,為了獎勵開國的功臣將士,更三令五申推進軍功爵製度的落實。在漢代的戶籍和文件中,都要“名縣爵裡年”,也就是一定要記錄人的爵位,以進行身份和地位上的區彆。

劉邦的重視,讓軍功爵的價值有所短暫回升。

但也僅限於此,在劉邦死後,太子劉盈即位,在即位之初就發布詔書“賜民爵一級”,賞賜天下庶民一級爵位,同時對官吏也有賜爵,侍衛他的郎官、武士等人甚至賜爵到二級、三級。

這般大規模賜爵,導致爵位快速貶值。

漢惠帝即位之初,大規模賜爵的時候,不滿賜爵位條件的郎官,可以賞賜萬錢,可見一級爵位的價格比一萬錢還貴重。

但僅過了一年,他就頒布詔書“民有罪得買爵三十級以免死罪”,而當時一級爵位值二千錢,所以庶民犯了死罪,隻需花六萬錢買三十級爵位就可以免死。

一年時間,爵位價格從一萬錢降到兩千錢,可見這爵位的貶值之快。

漢惠帝開了這個即位就賜爵的頭,緊跟著漢文帝也學起來,上位的時候就下詔:“朕初即位,大赦天下,賜民爵一級。”

漢文帝在位23年賜天下民爵兩次,還算克製,不算多。不過他也開了個不好的頭,接受了晁錯的《入粟拜爵策,也就是大規模賣爵,二級爵位上造賣六百石粟,九級爵位五大夫賣四千石,十八級大庶長則賣到一萬二千石。

而且漢文帝賣的都是空殼爵位,根本沒有什麼田宅賞賜,全是榮譽頭銜,而且隻有一直買到九級五大夫才能免一人勞役,買到十八級大庶長才能免一人死罪。

漢文帝賣爵價格賣的貴,爵位權利又少,自然沒人買。

沒人買,價格就往下掉,導致軍功爵再次大規模貶值,更沒人珍惜了。

沒人珍惜,皇帝就不重視。

到了漢景帝繼位,在位十六年,賜天下民爵八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