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二十二章(2 / 2)

要六百字啊,寫上半時辰應該差不多。

曹操心裡有了低,滿意地翻回前麵做題。

其他人聽到作文紙也是下意識地翻到後麵去看,看到題目和要求悄悄鬆了口氣。

此時的他們還不知道六百字的含量。

算了一下分值,眾人決定速戰速決,寫完前麵的選擇題就去寫作文,不就是寫文章嗎,他們可以的!

李白盯著括號內的除詩歌外,很是鬱悶,為什麼要除詩歌外?

一抬頭發現周圍所有人都在看他,李白:“???”

李白低頭看卷子,下一秒眼睛瞪圓。

這是他的詩?他什麼時候寫的?

詩文還能這麼考???

題:《太原早秋》,完成1-2題

太原早秋

李白

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

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

1、下列對這

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中“眾芳歇”和“大火流”含蓄地交代了詩歌所描繪的季節。

B.頷聯“早”“秋”二字巧妙點題,從視、聽角度寫出太原早秋的特點。

C.頸聯兩句夢境與現實相互交織融合,詩歌由前兩聯的寫景轉入抒情。

D.這是一首五言律詩,結構嚴整,格調高遠,可謂“健舉之至,行氣如虹”。

2、賞析“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一句,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思想感情。[1]

李白:“……”

他這一生寫過的詩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哪能每一首都記得,有些詩不過是隨筆一寫,抒發一下情緒。

他哪裡知道當時抒發的是什麼情緒。

這不是為難他嗎?還不如讓他現作一首表達現在的心情呢,作兩首也行啊。

李白看著卷子上標他名的詩,默默舉起了手。

“親親,有什麼事嗎?”

李白有些意外,自己竟能得到太宗皇帝同款稱呼,聖上都沒得到的,如此,也算不虛此行了。

“老師,這首詩既是李白所作,那我是不是——”

顧青嵐一聽這話就知道他在想什麼,畢竟昨天朱元璋已經來過一出,於是不等他說完,就打斷道:“親親,請按照要求答題,即便是原作者也不能ooc哦。”

李白愣了一下:“ooc是什麼?”

“你可以理解為不能違背你當時寫這首詩的想法。”

李白:“……”可是我已經不記得當時寫這首詩的時候是什麼想法了,難道還有人比我更懂我自己?

在場的文人一聽這詩的作者竟然就在考場上,視線齊刷刷看向李白,你到底想表達什麼思想情感?

這不公平啊,原作者居然和他們考一樣的題。

一旁的李賀聽到李白問來的答案,打消了舉手的想法,視線又回到卷子上的那首詩上。

下麵這首詩,完成題目3-4。

南園(其一)

[唐]李賀

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

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

3.請選出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A.詩人由花朵的豔麗聯想到江南女子的容顏,以人麵喻花麵,用語新奇。

B.“可憐”意為可惜,此句描寫了日暮時分花落的景象,蘊含著詩人深沉的情感。

C.此詩巧妙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南園風光描繪得生動傳神。

D.全詩意象豐富,色彩繽紛,視聽結合,畫麵感強,給讀者以美的感受。[2]

4.同一位詩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麵對不同的人生境遇,會寫出風格迥異的詩歌。請比較此詩與《雁門太守行》在內容與情感上的不同。

他不記得有寫過這首詩啊,這到底是他什麼時候的詩

作啊??

李賀捂住頭,他哪裡知道寫這首詩的時候情感和《雁門太守行》有什麼不同啊。

那邊,杜甫也遇到了自己的詩,不過和李白李賀不同,他記得自己的詩,說來也巧,這首詩正是他不久前所作。

杜甫緊了緊手中的筆,眸中閃過一絲掙紮,他真的可以寫下心中所想嗎?

聖上和太上皇見了會是何想法?

杜甫猶豫片刻,還是在答題的地方寫下了自己的想法: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往昔的長安春日是何等的繁華……

李白、李賀在苦思冥想自己什麼時候寫的詩,杜甫在奮筆疾書。

而考場上裡的眾人在鬱悶為什麼一連四五題都是唐詩,尤其是唐朝之前的文人,他們一不認識作者,而不知道他們寫詩的背景,為什麼要讓他們寫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啊。

哪裡有這麼多思想感情可以寫?

***

唐太宗位麵

一開始李世民見唐詩這麼有名還是挺開心的,甚至還有心情和長孫無忌他們點評詩作,但很快他就笑不出來了。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李世民一字一句念道,臉色愈發難看,“這個杜甫難道是晚唐的詩人?”

尉遲敬德對他們論詩不感興趣,也插不進去,聽到李世民提起杜甫的名字,連忙指著天幕裡的一個人對李世民道,“陛下,杜甫是第二排第四個位置那個人,我剛才看到他寫名字了。”

李世民順著他所指的方向看去,不由怔住,“這不是方才那個和李白交談的詩人嗎?他們是同一個時代詩人?!”

可是李白是盛唐的詩人啊!昨天的考卷上有提到過李白,說他被稱為詩仙。

若杜甫和李白同時代,那豈不是……盛唐之後就是國破山河在?

想到這個可能,李世民頓時眼前一黑,大罵唐玄宗,怪不得盛世之君會得到這麼一個似是而非的廟號,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氣氛突然冷凝,尉遲敬德小聲地問程知節,“我是不是說錯了什麼?陛下臉色怎麼突然這麼難看?”凶得像是要吃人。

程知節雖然也算名門出身,但走的是武將的路子,能不動腦子的時候他是絕對不會動的,於是他戳了戳離得近的杜如晦,“克明,陛下怎麼了?”都快哭了。

杜如晦是最早跟著李世民的一批人,對李世民的想法不說能一清二楚,但知道個七八分是有的,李世民猜到的事他順著猜猜也能猜到。

杜如晦壓低聲音道:“杜甫和李白是一個時代的詩人,但李白是開元盛世的詩仙。”

於是程知節懂了,震驚得瞪大了眼睛,所以大唐的盛世後麵就是國破山河在?

難怪陛下那麼生氣。

貞觀群臣麵麵相覷,正想要不說點什麼活躍一下氣氛,哄哄老大,不曾想聽到李世民咬牙切齒道:“下回給我備好鞭子,鐵棒,帶倒刺的那種。”

不給那個鱉孫一點教訓,他就不是李世民。

盛極而衰是有,但衰得那麼快,除了隋煬帝那種衰法,他想不出還有第二種可能。

一般來說盛極而衰都有個緩衝期,怎麼著也得換個一兩代皇帝,內憂外患才會衰落到國破的地步。從開元盛世直接到國破,沒有貓膩絕不可能。!,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