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機會(1 / 2)

戰爭以拉克希米主動進入英屬地為開端。

在英屬地中, 有一批一直在反抗英國政府的遊擊軍,拉克希米率先與那群遊擊軍取得了會麵和聯係,支援了大量的軍鞋,槍支和子彈給他們。

這些東西大多來於大明, 槍支和子彈倒還是大明貨、本地貨和英國貨混用,但布製、皮質軍鞋卻百分之八十的大明貨,行軍一路走過去, 端詳地上鞋印,都能看見鞋底花紋中的“蘇北華茂鞋家”或者是“福州呂氏鞋廠”之類的文字。

遊擊軍被支援,且未編入正式軍, 拉克希米派遣這位遊擊軍首領去孟買附近進行起義活動,擾亂英軍, 而正式軍還無視著兩座東西沿海大型城市,繼續向南部行軍。

除卻兩座大型城市以外,南部地區仍然有大量的英國野戰軍, 在拉克希米接觸遊擊軍時, 許多軍營都已經接到消息,準備整頓並北上打遭遇戰。但誰都沒想到拉克希米的軍隊會來的這麼快。

從拉克希米主力軍的出發地,到達南部的第一個英**營, 將近三百四十公裡。在沒有車沒有馬的情況下, 大型主力軍隊竟然在九個晝夜到達了軍營!

平均每天行軍三十五公裡,在泥濘又多丘陵的印度南方, 幾乎是可以震驚戰爭史的行軍速度。在她的指揮命令下, 主力軍休息時間遠比平常士兵更多。

行軍十公裡便休息一個小時, 因主隊被行軍拉開的過長,所以到達預定地點後,先到的前排立刻休息,而後滿一個小時後立刻出發。

後頭的部隊在休息滿一個小時後,要進行一小段奔跑來追逐前方部隊,奔跑步數是越靠後的隊伍越多。

所以每一次休息,都是一次縮短行軍隊伍長度的機會。

每日三段行軍,最後一段十二到十五公裡,最後一段行軍時,炊事班與柴火車必須在隊伍最前端,在這一日決定宿營地點後,炊事班立刻架鍋立灶,做好了飯菜,後頭陸陸續續的行軍隊伍也到達,立刻就可以吃上熱飯菜。之後開始大休息,保證士兵睡眠時間六至八小時,並且在早餐前後有將近三四個小時的活動整理時間。

充分早餐活動時間,讓他們可以處理靴子,整理行囊,交換物品,提出訴求,避免士兵在路上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而在三段大的行軍路中,不允許任何短暫停頓,但是要唱歌,敲鼓,玩接話遊戲,來刺激士兵,放鬆心情。

所以在這九天的急行軍中,效率與狀態遠勝於催促連夜行軍的傳統做法,在奔襲三百多公裡後,拉克希米的士兵仍然能保持興奮的狀態與充足的睡眠,幾乎可以在到達戰場的第一時間,立刻投入戰鬥!

而那裡駐紮的英軍與雇傭軍,還以為軍隊一步步開動到他們那兒,最起碼要一個月才有可能。

再加上他們是大型軍營,又在很後方,完全沒有戰爭會先打到他們頭上的意識,當他們在天剛亮的淩晨發現大批列隊士兵出現在丘陵上,這才緊急召集士兵列隊。

一大群睡眼惺忪,沒吃早飯,慌忙之中分槍列隊的士兵,又怎麼可能是前一天就到達軍營附近,早就觀察好地形的印度軍隊的對手。雖然從平日訓練與體能上,印度軍隊無法與英軍相比擬,甚至一部分英軍還配備了從後方裝彈的新型□□,但這些差距,是完全能被戰術填平的。

在交戰後一個半小時,拉克希米指揮下正麵的三列橫隊,與側麵大量使用長矛與騎兵的衝刺隊,終於在拚殺下見了分曉。英軍擅長射擊戰,而不擅長近身戰,但拉克希米手下的子彈並不充裕,每個士兵能使用的子彈不超過二十顆,所以選擇了先射擊掩護,而後使用印度傳統皮盾與刺刀、彎刀結合的貼近戰術,配合大炮與騎兵,在貼身與衝垮大部隊後,極大的削弱了英軍的射擊精度與槍手人數。

很快的,英軍的槍手橫隊就被近身的印度士兵衝散,開始了撤退逃竄。

但就像是俞星城曾經傳達過的意思,擊退是失敗,消滅才是成功。拉克希米並未打算放這些士兵離開,她在斜後方仍有部分橫隊步兵攔截,這些英軍根本無處可逃。

拉克希米預計到,會有一部分英軍被殺,一部分被俘。

但她卻沒想到……之前聖城德裡被毀滅的消息,幾乎是這整個一代印度人無法忘記的恥辱,這些士兵無法殺死決定德裡爆炸的高官,卻能殺死這些戰場上的英國士兵。

幾乎在拉克希米無法攔截的情況下,爆發了戰役後半段的殲滅屠殺行動。

放下武器舉起白旗想要投降的英兵,被一刀削下了半個腦袋;發現投降無門瘋狂用刺刀反擊的英兵,在傷了幾人之後被亂刀砍死。戰局一片混亂,在消滅過程中,英軍迅速被殺,卻也有不少印度士兵因此而受傷。

拉克希米騎馬立在一處丘陵上,她身邊有幾位衛兵與僧侶,那僧侶雙眸上蒙著一層白膜,似乎不是在看眼前,而是從天上俯瞰戰場,他道:“陛下不打算阻止他們嗎?這樣暴虐的殺害,或許會侵蝕他們的心智。”

拉克希米搖頭:“我已經阻止不了了。大家心中積攢了太多的仇恨與憤怒。如果我強行去攔截,隻能會讓自己失去人心。但這樣的發泄隻能有一次,我不會再允許他們放縱自己的獸性了。希望這一次之後,他們也明白屠殺是徒勞的,英兵也會恐懼我們的手段吧。”

拉克希米在南方節節勝利的消息,終於北上傳遍了恒河流域的城市。

民眾在狂歡著,街道上四處都是神像花車與掛著黃色花串的少女,卻沒人知道英國其實也在反擊。

英軍他們意識到了拉克希米的戰術,也打算以攻為守,抽調兵力發起進攻。不是進攻拉克希米後部,而是進攻現在的恒河腹地。

從東西兩側,各有一支英兵準備奔襲恒河流域,甚至有一支部隊打算朝紅堡的方向進兵。

但拉克希米的兩位少年好友的將領,似乎早已預備在後方,既是保護拉克希米的後背,也是為了做出儘快機動支援。英國進攻,不過是他們預料中的一種情況罷了。那兩位將領各帶五萬兵力,直切英軍行軍中段,打了一場突襲的遭遇戰。

進入六月後的多雨泥濘,對印度士兵來說早習慣了,對英國士兵卻是連跑都跑不動的糟糕天氣。再加上英國人本來用的都是印度雇傭兵,後來雇傭兵問題上爆發矛盾,英國不得不從非洲、南美殖民地與本土調派了大量英國士兵過來。

這群士兵水土不服,又沾染上了寄生蟲病,本來就健康狀況有些問題。兩方最後在暴雨中纏鬥,英兵因為怕被屠殺而奮力反抗,印度方麵因為士兵素質不高而慌張,雖然最後俘虜了部分英軍,但印度軍也蒙受了不少損失。

這批俘虜士兵被送到加爾各答,算是拉克希米送給大明的禮物。

如果英軍還想要海上突襲,這大批俘虜就是俞星城和英軍談判的籌碼。

但英軍並未再出動海軍突襲大明水師,因為不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