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蔭戶患(1 / 2)

陳宮出使河間,毫發無傷而歸,同時也帶來了公孫瓚的議和信。

這一舉不僅鄴城免遭戰火,陳宮本人也是刷足了存在感。憑借此事,陳宮一躍成為主簿。雖然這官職比陳宮在東郡還小,可這是治所的主簿,好比是京官,上升空間大。

劉意也和陳宮說了,不是她不想給陳宮更好的待遇,隻不過荀彧已經擔任彆駕,陳宮要是再擔任治中,怕冀州官員集團會有不滿,所以隻得委屈陳宮了。

彆駕和治中都是二把手,主簿就稍微有點不夠看了。

荀彧和陳宮都是外地人,本地的沮授和田豐又不在,在鄴城的冀州本地文人團著實有些不夠看。

不是不夠,是沒幾個得到劉意重用。

陳宮表示理解,都是官場上打拚的,一碗水總得端平了。

不過陳宮和劉意說了件事,“公孫將軍言大軍啟程在秋收之前,五千糧草可能不夠,希望長公主再送糧草。否則關於袁紹一事……”

陳宮真沒見過這種事,拿著同盟向敵方討要好處,還要的特彆凶。這袁紹到底是你的朋友,還是你的敵人。

眼下陳宮等人彙聚一堂,他人都在座,一個個排排坐,除去劉意外,荀彧這位彆駕最尊貴,因為他席子鋪的最多。

陳宮所言引起他人不滿,不過無人一時出聲,因為大家也覺得,長公主這五千糧草給的確實少。

有人小聲道,“要不,再給五千。”

公孫瓚現在軍隊麹義給過報數,可用戰力大約在兩萬上下浮動,還不算那些傷殘的。他們無法上戰場,但是回去依然是張嘴,公孫瓚如果要糧,肯定會把他們算在內。

除此之外,還有民兵,這些不加入打戰的,一般情況下也被當做人頭。《孫子兵法》說了,出十萬兵,需要七十萬家參與,兩萬主力兵,最少也要五萬後勤。不過公孫瓚打仗多是路邊取材,急行軍一般都不帶輜重。即便如此,在向劉意討要糧草時,他說不是兩萬大軍,而是十萬大軍。

劉意懷疑這裡頭有一部分後勤是河間本地人。

且不談這種誇大的手法,關於糧食是這樣計算的。

現代一個成年人一天吃一斤米左右,這還不算

上其他副食,如果是高強體力者要吃的更多,比如軍人。同時這裡引申出一個問題,在缺肉少油的古代,沒有副食他們往往吃的更多。那麼可能需要兩斤米,這米的熱量可能還打折。

姑且不算打折的熱量,假使一個士兵一天要吃兩斤米,十萬軍隊一天二十萬斤米,河間到幽州治所近兩百公裡,軍隊一天行使速度大約四十公裡左右,這是算快的了。暫且以五天來算,十萬大軍五天需要一百萬斤米,另外加上馬匹,姑且有四千匹馬,馬一天大約吃四斤左右的粗糧,四千匹馬走五天,那就是五萬斤粗糧。

一石接近六十公斤,近兩百斤。十萬大軍就是一萬石糧草。這還不算馬匹的草料。

一畝田一年也就產二石粟,整個冀州耕地麵積粗略估計在五百萬畝,還不算上戰亂荒蕪的。三十稅一的算法,最後征收下來有近三百萬糧食。

難怪公孫瓚喊不夠。冀州之富饒,足以讓人眼紅。她這次放公孫瓚回去,真真切切的放虎歸山。

他人都在等劉意下文,劉意卻笑出聲,她不是覺得公孫瓚獅子大開口,而是覺得有趣。

“奉孝都猜中了。”

郭嘉依然擺弄著他那把羽扇,在場唯他一人羽扇輕搖,“人之常情罷了。”

常人看來,劉意手中的冀州如小兒持金過鬨市,能搶多少是多少。

這事乍一看像是公孫瓚在敲詐勒索,劉意處於弱勢。沒想到郭嘉能化劣為優。不過劉意倒無所謂,他公孫瓚既然開口了,就彆怪自己設套。

“既然公孫將軍要,便撥給他。不過……”劉意故意賣了個關子,“數月征戰城中糧草不足,我想請各郡名士,商討來年減稅一事。”

這兩者聽起來壓根不沾邊,減稅的事劉意完全可以發個公文就可以了,畢竟那群士族豪強不用納稅,叫他們來乾嘛,看熱鬨?

可劉意既然說了,眾人也答應下來。各自寫信回去打點族人,最好把家裡的青年才俊拉出來溜溜,入幕之賓咱們暫時不考慮,混個一官半職也不錯。

你看看人家陳宮,一個外地人,剛來就混上主簿了,再看看你們,城管都沒當上。

大家各懷心思,糧草調度又需要人手,劉意又問誰可以做主

,一來二去倒忘了郭嘉和劉意的對話。

人之常情,人什麼情,族裡哪個小王八蛋出息了。崔琰回來了,讓他過來。

什麼要崔林也過來?那多丟麵子。

這一夜有人在奮筆疾書,為家族謀取未來。劉意也在奮筆疾書,隻求早日畢業。

不是,她字都練的很好了,荀西席還要她練。

勉勉強強做完今天的功課,劉意啃著荀彧給她布置的作業,關於蔭戶一事。

像荀彧這種大族,因為族裡很多人當官,再不濟混個小吏的也有。不管是官還是吏,凡是和公務員沾邊了的,那必然雞犬升天,簡單來說荀彧這等人是不用交稅的。

要交的是那些平民。徭役和荀彧他們根本不沾邊。

這種大族頭疼的地方,在於他們被允許擁有一部分佃農,而到底能占多少,荀彧無法給出準確答案。

或者說他自己本人也不知道一個士族能吸納多少佃農。也許是官位越高權力越大,誰知道呢?

最要命的是,這些佃農被歸為士族後,不再交稅,就連人也不存在了。

國家的稅收是從那些佃農的前身收上來的,當那些自耕農轉變為佃農後,稅沒有了。

一個政府機構沒錢是非常要命,沒人會為愛發電。

同時因為天災**,總有部分自耕農會失去土地,沒有了土地的自耕農會發展成一支反噬政府的狂獸。

農民起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