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察舉製(1 / 2)

崔琰回去的時候崔林就站在外頭,依然是來時那身襜褕,一些地方已經泛白,但他站得很直,似有股力量支持著他,兩人對視了會,裡頭傳來激烈的討論聲。崔林道,“是佃農一事。”

崔琰上交佃農戶口,隻是族中幾位長者同意,等這事傳回清河,崔氏內部幾乎炸開了鍋。他崔琰想討好長公主,法子多的是,偏偏揭了自家老底。並且他們崔氏做了第一人,你讓剩下那些士族怎麼辦?

不交,人家崔氏都交了,你要和長公主對著乾嗎?

交,誰願意把自己的錢送出去。

一時間清河風起雲湧,崔琰這個出頭鳥就被無數支槍盯上,外頭的,還有自家人的。

崔琰臉上無大表情,他不覺得自己有錯,麵對諸多非議,依舊能保持心中觀念。

“德儒也是來勸說我的?”

崔林搖頭,相反安慰起崔琰,“堂兄若是需要我,儘管開口。”

雖然他現在沒有發聲的力量。

崔林家境貧窮,年輕時候也沒闖出名頭,隻有崔琰看得起自己。都說投桃報李,崔林想儘一份微薄之力。

崔琰停下腳步,過了會發笑起來,“德儒此言就是對我最大的幫助。”

讓他知道,他非一人獨行。

說罷轉身走進屋裡,那兒,族人在等著他。

**

崔琰的事鬨得很大,主要是佃農一事本來就是熱議,崔琰這一招直接讓他站到風尖浪口,且不談清河那邊的情況,劉意也打聽起崔琰這個人。

崔琰在河間名氣很大,據說長得好看還很受人尊敬,一個標準的名士。

還有崔氏。

平心而論崔氏算不上什麼大族,比起袁紹這種名門望族,崔氏隻得算是剛出頭,看崔林就知道了,明明是崔琰的堂兄,沒名氣不說,還得窮到自己去種地。

因此崔琰上交來的小本本也算不上什麼驚天動地,頂多算能看,和河間那個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不過這件事重點不在佃農的數量,而是崔氏的態度,雖然名氣比不上袁氏一族,但崔氏在冀州也算小有名氣,崔氏的投誠在劉意看來就是起了領頭羊作用。

仿佛在告知其他羊,以後你們身上的毛也要這樣剃。

出於自己的好奇心,也有必要的政治運作,劉意召見了崔琰。

等真見到崔琰,劉意又覺得有些好笑,因為在這個時代看來,美須可以提高男人的魅力值,偏偏劉意不吃。

劉意:看起來更像爹,不像男朋友。

拋去多餘的心思,劉意和這位清河名士攀談起來,“足下所為令人敬佩,不過聽說清河有非議,可是足下受了委屈?”

崔琰這幾日確實不得安眠,不過在劉意麵前是絕口不提,“長公主為民費心,琰沒有可以相助的地方,隻能在此事上減少長公主的憂心。”

完完全全的投誠,算是意料之內,劉意含笑點頭,既然對方有誠意,她也不吝嗇自己的善意,“尊駕的名聲我素有聽聞,隻是古語有雲: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尊駕有才不假,但我不知曉您的擅長之處,況且眼下冀州未定,我雖想與尊駕論道,無奈事務,不若這樣,您以筆論述所思所想。”

說完不等崔琰表態,劉意轉頭就問荀彧,“一般是考常科還是特科?”

礙於崔琰在場,荀彧沒法製止劉意,像崔琰這種名士根本不需要察舉,人家完全可以直接征辟進來。

簡單來說崔琰是個名士,那麼劉意直接任命崔琰為官就可以了。

走察舉製反而有些顧此失彼。

不過崔琰脾氣很不錯,又或者說本人有信心,他笑嗬嗬道,“琰少時為正卒,羨慕孝廉,方才有感發憤讀書,今走察舉,也算圓了舊夢。”

崔琰年輕時候也是個中二少年,喜武不喜文,後來被鄉裡人送去做徭役當兵,那日子太苦了。

吃了苦頭的崔琰立馬轉變人生方向,從一個粗人轉變為飽讀詩書的名士。

可見孩子就是欠打。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劉意和崔琰就這麼說定了,再觀荀彧神色,一看就準備回去碎碎念,劉意走了半步又停下,對荀彧分外疼愛,“崔公一人參考頗為孤苦,要不這樣,文若你也一起來。“

荀彧,“……“

劉意說完麵對兩位大齡考生,左思右想,最後拉了一堆人下水,“既然彆駕都參加了,奉孝他們也一起來吧。至於何人出題,我記得孔明先生還在鄴城。“

就那位被劉意騙過來的書法大家,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