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考個試(1 / 2)

古代嫡庶分的倒也沒有那麼嚴重,更多時候看重一個家族的延續。近些的例子比如曹□□子,丁氏無子,便把幾個妾生的孩子抱到自己名下養。

但有時候也有例外,這裡不得不要提另一個怪相,秦漢時期的生子不舉。

簡單來說是生了孩子棄養,這類原因很多,除去先天性殘疾之外,還有家境貧困,無力撫養,天災**,迷信影響。

比如服喪期間生的孩子,代表對亡父母不孝。又或者誕生在五月初五的孩子,被認為會害父母。

假如生在世家豪族,生子不舉還有另一種說法,養還是會養,但是不承認其身份,長大以後更不會推薦為官。

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便有相關記載,妻死不改取,有所愛妾,生子不舉,其篤慎皆如此。

即便秦漢相關法律嚴格禁止此類行為,但隻要有充足的理由,生子不舉也會被默認允許。

此外女嬰比例高於男嬰,這裡不再過多敘述。

假使袁紹沒有被過繼出去,那麼他的人生或許和公孫瓚差不多。不受重視,做個小吏,靠軍事出人頭地。

即便如此,武將天生比文官矮一頭,在朝廷上也沒有多少發聲力量。

可以說,袁紹是幸運,他是優秀的,又足夠幸運,走到今天這一步。

“我等衣食無憂,知詩書懂禮節,皆是族中所惠,既然如此,合該回贈家族。致使綿長,使其不敗。”

袁紹朗聲道,他其實沒有錯,家族協助他成長,他反過來幫助家族,這是互利互惠的事。至於其他人,袁紹沒有必要,也不需要考慮這麼多。

他是世家子弟不錯,但他不是上位者。亦或者,無人能比劉意想的更遙遠。

這種回答劉意是該失望還是生氣?她沉默了會,隻是歎道,“我與公非同道中人也。”

“公亦有平定天下,扶持漢室之心,可是往後之事如何?王莽篡漢,武帝複興。要再來一遍嗎?”

袁紹答不出來,在袁家最初設想中,鏟除十常侍後,袁氏便是大功臣,朝野上下為袁氏所控。即便後來董卓入京,天下大亂,袁紹的想法也是收複天下,重新穩固舊製。

他是舊日維序者,而劉意

,這個舊日裡皇權的象征,她不想要舊秩序了。

“曆來變法革新者,不是萬人敬仰,便是唾罵千年。您是天子阿姐,其實無須多此一舉。與紹合作,待江山重歸漢室,您亦能青史留名,何必走偏鋒,留的一身罵名。”

袁紹是真心實意勸劉意,這天下並不是他們劉家說了算,的確,袁氏勢大,可其他世家何嘗不是這樣所想。他們隻需要一個將動亂平定下來的人,而不是連著把世家一起推翻的人。

“公所述意知曉,說來不怕公嘲笑,意覺得,苟且亦能長命,那意何不大刀闊斧試上一試,至於後世,留於他們說去便是。”

劉意跪坐於陋室之間,即便塵土滿地,她也能衣裙不沾。

活命的法子有很多,她能獨活,但平民不是。在保證自己性命的前提下,她為什麼不拉他們一把。

此番言論叫袁紹不得不重新審視劉意,或許在當年的皇宮,劉意也沒有打算和袁紹站到一塊。從一開始他們就不是一路人。

“長公主執意如此,他日怕是要與陛下刀劍相向。”

世家不會任由劉意發展,他們掌控不了劉意,便會擁戴劉協,有正統天子之名,劉意這個長公主早晚會被附上檄文。

劉意卻避開了這個問題,“今我與公孫將軍簽訂盟約,割兩郡得公。百官希望我除之後快,以免夜長夢多。我原本也有此打算,隻是想到兗州一事,心多有不甘。”

袁紹變了臉色,他明白劉意未儘的話,劉意要把他送給袁術。

落到袁術手裡他袁紹能有什麼好果子吃,袁紹咬牙切齒道,“你這是羞辱。”

劉意神色不變,“公真要不去?本初若是留在冀州,我難眠也。”

這就是威脅,不去就是死。

兩害相較取其輕,袁紹很快不再反抗,他沉默了會,“今袁術得兩州數郡,又有天子,無人能正麵相對,你想借我分離袁術內部?”

劉意卻不多說了,她起身道,“公有大誌,望來日相逢,能再見公之風采。”

而不是被袁術殺死在內室之中。

門外荀彧不知佇立多久,待劉意出來後,兩人對談話內容一字不提,在劉意上馬車時問了荀彧一句,“文若是為君還是為主?”

荀彧一

愣,很快道,“臣為漢。”

這倒是符合荀彧的回答,劉意沒有再追問下去,“文若今日還是早些回去吧,準備後日的考試。”

她這個彆駕要是考個倒數,回頭也該換人做了。

“彧遵命。”

對於袁紹的去向,鄴城少有人知曉,這會大家津津樂道的是明日後的考試,據說起因是清河崔氏上交佃農戶口,長公主極為欣賞,本想征辟,無奈手頭事務繁瑣,無力和崔琰促膝長談,加之要給下麵人一個交代。於是就搞了個考試,為避免非議,還拉了不少人一起陪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