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2 / 2)

除了會在陪正寧帝定期聽經筵官講經時,順便聽上一耳朵外,她根本沒時間,也沒精力去係統的學習科舉內容,也做不來文章。

作為從小接受過係統的皇子教育的人,正寧帝在講史論經方麵的水平不俗,文章也做得很不錯,能與那些經筵官交流得十分和諧。

可是何殊的主要精力從來都是放在那些經筵官的言語神態反應上,從而分析他們的思想立場,乃至性格特長,從中擇取自己想要用的人。

所以真要論起學問水平,何殊實在是差到有些對不起她的身份。

好在她上輩子理工科出身,對自己的能力早有十分清晰的認識,早就特彆務實的選擇放棄自己不擅長的,懶得與那些經史典籍硬扛。

即便她因掌握著速記技巧,記憶力特彆強,從小就給人留下擁有過目不忘之能的神童印象。

何殊表現出這份坦蕩,實在很容易讓人心生好感,沈卓也不例外。

“商兄莫要妄自菲薄,能得長輩蔭庇,本就是個優勢,何況商兄這般年齡就有機會四處遊學,開拓眼界,增長見識,實在令人羨慕。”

這是沈卓的真心話,他認為富家子出身的何殊身上沒有半分驕嬌之氣,待人真摯熱情的同時,卻又不會失去應有的分寸,實屬難得。

這肯定是因對方跟著長輩四處遊曆,得到曆練後,才能擁有這般難得的平和心態。

何殊也很欣賞對方的這種心態,沒有憤世嫉俗,不會恨人有、怨己無。

“我聽說,現在各大書院除了會在春秋二季放農忙假,好像也會定期組織書院中的學子外出實踐遊學?”

不管是書院還是武院,都沒有放寒暑假一說,為了讓這些書院在培養學生時,重視理論加實踐的必要性,她曾明令要求各書院要定期給學生安排實踐活動。

這些實踐活動應該包括但不限於去鄉下種地,去官府、作坊及官方在建工程中參觀及做事等。

“是啊,可惜我進入青山書院就讀的時間尚短,目前還沒參加過,不過聽說書院近期可能就會組織一次相關活動,商兄到時若還在書院就讀,我們應該可以一起出行。”

說起這個話題,沈卓難掩期待之色。

在進入青山書院就讀之前,沈卓對自己是否需要去書院學習一事,並不怎麼在意。

因為他有信心憑借家中那些藏書,以及縣裡幾位先生的教導考取舉人,乃至進士及第。

這也是他考取秀才後,為了年邁的祖父母,一直拒絕縣裡的舉薦,沒有去青山書院就讀的底氣所在。

直到沈卓正式進入青山書院就讀後,他才發現竟是自己將事情想得太簡單。

青山書院中不僅擁有學識與科舉經驗都更為豐富的先生,教授學生的內容更全麵、更務實。

所教授的內容與課程安排,以及考核重點,都與他印象中的書院環境大不相同。

而那些,都是以他的家庭條件,注定無法為他提供的。

從書院的各種安排中,不難看出朝廷在選拔人才時的側重點,雖然依舊是通過科舉取士,選拔人才的方向卻與以往大不相同。

這讓沈卓迅速收起自己曾經的自負,開始虛心潛學,再不敢自以為是。

而何殊也確實很想親自體會一下,“若無意外,我也希望能有機會跟去見識一下,與同窗們一起出去的體驗,肯定格外不同。”

接下來的時間裡,沈卓為何殊介紹了一下青山書院的環境與規則,何殊也為他們講了些自己隨商隊遊學途中遇到的趣事。

“不知二位兄台可曾注意到朝廷最近在各地張貼的稅改方案?”

聽到沈卓突然提起這個話題,何殊有些意外,她此行本就想聽取各方人士對稅改方案的反饋與建議。

可她與沈卓萍水相逢,雖然從目前來看,雙方的交流還算投機。

但是本著交淺不言深的原則,她並沒打算這麼快就與對方探討這個比較嚴肅的話題。

隻是對方既然主動提起,她肯定也不好避而不談,這樣容易讓對方誤會自己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不利於她接下來的打算。

所以何殊不動聲色的笑著點頭。

“看到過,我們從京城出發時,朝廷就已經在京裡開始張貼相關公告了,後來這一路走來,又在有些府縣見到過,不知沈兄何出此問?”

沈卓鄭重其事的提醒道,“商兄有所不知,書院不僅注重我們這些學子的社會實踐,還要求我們要實時關注朝廷動向,二位兄台此時進入書院,先生肯定也會就此事考問你們。”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