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女帝番外十八(1 / 2)

承華九年,何殊期待已久的紅薯,終於被船隊給帶了回來,有了這種無地不宜種植的高產作物,不僅能為百姓解決溫飽問題,對於養殖業的發展,也極有幫助。

大安早在何殊的規劃下,在全國各個區域精心選址建設大型糧倉,倉儲大量糧食,方便各地在遭遇災害天氣時,就近賑濟百姓。

倉中糧食的進出庫管理非常嚴格,朝廷還會不定期的派人巡視抽查倉中糧食存儲狀態,一旦被發現問題,所有涉事官吏都將會受到嚴懲。

何殊早就有計劃的在大安境內推行信譽製,所有百姓與官吏犯事後,都會影響到他們的子女後代的入學與考官資格。

而且她在對大安的海岸線設卡,在邊境斥重資修築城牆後,還專門設置了多處海關與邊境關口。

嚴查從所有關口進出的人與貨物,既為防止貪官汙吏與其家人試圖通過關口,將資產轉移到境外,也為防止想要入境的人,從境外帶回不好的疾病與有害動植物。

朝廷為官吏提供的福利待遇本就較為優渥,冒著丟官去職的風險去行貪贓枉法之舉,不僅很有可能會斷送掉自身的前程,子女後輩也將受牽連,實在不劃算。

何況朝廷這些年來,一直實施的都是父祖輩犯下貪汙受賄之罪,不能如數交上贓款,需由其子女後輩代代償還,直至徹底還清的原則。

這些規則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官吏起到約束作用,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有朝廷在境內各地設置的建言箱,與何殊派遣的巡視組在,那些懷著僥幸心理的貪官汙吏們即便能得逞一時,也無法得意一世。

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遏製了新貴大族的誕生,畢竟按照朝廷的製度,所有登記在同一個戶籍簿中的人,一旦有人被查處,其他人首先會受株連。

當一大家子都聚在一起的風險大過所得利益時,不用朝廷強製出手,那種同心協力一致對外,讓宗族勢力淩駕於國法之上的宗族現象,也逐漸消失。

不過姓氏宗族文化,乃是大安民族文化的根本組成部分,並不會因此而消亡。

隻是宗族對族人的權威與約束力大降,過去那種動輒用族規私自處置族人,或是侵占同族財產的常見現象,都因此而大幅減少,或者說是消失。

因為這些宗族勢力若想堅持享有從前的那些權力,就需承擔族中有人犯事,就會被株連全族人的信譽,子女後輩的前程都將受影響的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越是在族中勢大的人家,越是不敢與全族風險共擔。

承華十三年,沈繼川夫妻相繼離世,兩位老人都已年過七旬,能活到古稀之齡,算是少有的高壽,沈卓雖然傷心,但也想得開。

對他而言,現實中的祖父母能平安活到如此高齡,已是意外之喜,且是得益於宮裡的特彆照顧。

在二老生命的最後幾年中,大半時間都住在皇家療養院中,接受太醫們的精心治療與調理。

所以二老的晚年過得還算舒心,沒怎麼遭受病痛的折磨,走時也很安詳,這對沈卓而言,也是一個莫大的欣慰。

何殊身至尊的女帝,肯定不便以孫媳的身份去為二老送終,已經年滿十周歲的何明瑜和何明瑄,都以曾孫的身份參加二老的葬禮。

兩個孩子雖然養在宮中,但是何殊不僅沒讓他們因身份方麵的關係疏遠父族,還讓他們抽時間去看望與陪伴二老。

沈卓當上皇夫後,並沒有因此的提攜他的親族,所以沈家一直人事簡單,沒有出現什麼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現象。

甚至連沈卓自己,也是按部就班的憑政績逐步升遷,沒像宗室王公與朝中大臣們擔心的那樣,靠著皇夫身份一步登天。

而他多年如一日,在朝堂上態度堅定地支持何殊的一切政見,隻忠於職守,不攬權、不籠絡門人勢力的表現,不僅讓外人看清他的為人,也為兩個孩子做出很好的榜樣。

所以兩個孩子雖然出身尊貴,在宮中受儘寵愛,卻都沒有養成不識人間疾苦,不通人情世故的驕縱性格。

畢竟何殊因自身經曆,深知兩個孩子若是一直生活在深宮中,不知宮外環境,不知世情,會給性格的培養留下的巨大隱患。

為此,何殊在兩個孩子年滿三歲後,就讓派人將他們輪流帶出宮,讓他們在不同環境中體驗生活,讓他們更加深刻的認識與了解這個世界,開闊他們的眼界。

在這期間,不僅沈卓出力頗多,沈家二老也有幫忙,為兩個孩子的成長提供許多幫助。

初次親身體會到親人去世的滋味,兩個孩子十分傷心,何明瑜忍不住問何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