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在知道正寧帝的事跡後,自發的奉上磚石的舉動,給她們帶來的震撼等。
聽到這些姐妹們的議論,三公主隻是笑笑,沒有多說什麼,見到很少參加這些姐妹聚會的何殊後,她才找機會問道。
“陛下現在的壓力所麵臨的壓力,可能不小吧?”
何殊知道對方在問什麼,正寧帝去後,朝臣更是一再奏請她要儘快確立繼承人,世人都知道她膝下有一雙女兒,卻都不了解公主與皇子的成長情況。
對於朝臣而言,這是一件讓他們感到非常不踏實的事,畢竟確立繼承人的事,將會直接關係到大安江山社稷的未來。
何殊歎了口氣道,“確實不小,不過三皇姐不用擔心,朕知道輕重,因為事關重大,朕才選擇暫先擱置此事。”
三公主也知道這其中的難處,點到為止後,便轉移話題道。
“大公主與小皇子都已年近而立,他們的親事?”
何殊直接坦然回道,“他們姐弟都已在外大婚,隻是他們一直在外曆練,才沒公開。”
三公主聞言,難掩錯愕地看著眼前這位仿佛特彆受時光的眷顧,雖已年滿半百,且需日益操心一個龐大的國家政事,竟然絲毫不顯蒼老之態的女子。
“陛下?”
話到嘴邊,她還是選擇咽下自己的滿心疑問,因為那些猜測僅僅是問出來,都讓她感到難以置信,若讓外人聽到,甚至可能引起事端。
何殊歎了口氣道,“三皇姐不必多慮,世事難全,關係到這大安的江山社稷,朕肯定要儘量求全,不負父皇所托。”
聽到這話,三公主深以為然地點頭,不過她還是忍不住勸道。
“陛下這些年來,已為大安傾儘所有,為後輩打下了一個非常厚實的基礎,即便後來者隻是一位守成之君,隻要能夠繼續堅持您所製定的那些政策,大安依舊能江山永固,依臣之見,您……或許可以稍降低一下要求。”
何殊又何嘗不知道這些道理,所以她在想開後,已經做好最壞打算,也算是留好退路。
“三皇姐放心,朕已決定實施秘密立儲製,到了適當的時機,就可公開繼承人的人選。”
說完這件事情後,何殊才轉移話題道。
“翎兒近來如何?朕曾征詢她的個人想法,想要調她回京,結果她竟如三皇姐一般,堅持留在地方任職。”
想到自家那個靠著自身的能力,已經主政一府的女兒,三公主就深感欣慰,同時也對何殊感激不已。
“臣這次也曾在她回任地前,特意就這件事與她溝通過,她也是這麼跟臣說的,她想留任地方,認為自己在地方上,可以為百姓做更多的實事。”
何殊笑著點頭道,“女承母業,翎兒頗有三皇姐之風,朕很欣慰。”
三公主卻苦笑著搖頭道,“臣可不敢居功,臣與她父親都很清楚,翎兒能取得如此成就,不僅有父皇與母後悉心照顧的因素,更是陛下用心教導的結果。”
提起不僅養大了她,還幫她養大女兒的正寧帝夫妻,三公主就有些哽咽,還很愧疚。
她在長大成人後,就一直忙於事業,數年不回京,乃是常態,很少有時間陪伴正寧帝夫妻,這是她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不過也正因常翎兒被何殊與正寧帝夫妻給教養得十分出色,讓三公主十分相信,大公主與小皇子的能力與品性肯定差不了。
“三皇姐太謙虛了,俗話常說,響鼓不用重槌,還是翎兒這孩子天賦好,才能成長得如此優秀,我們都老了,這些年輕人,才是大安江山的未來。”
從內心講,何殊是真心羨慕三公主,說實話,她在自己的女兒何明瑜身上投注的精力,遠在常翎兒之上。
常翎兒順利成為一個頭腦清醒有主見,目標明確的能臣乾將,何明瑜卻長成一個至今還沒看清形勢,做著魚和熊掌想要兼得的美夢的蠢貨,讓何殊想起來就覺得失望。
唯一讓她稍感安慰的,是何明瑜還沒蠢到底,這些年展現出的任職能力,沒有徹底辜負他們這些長輩多年來的培養與教導。
何明瑜不會知道她縱然表現相當不俗的做事能力,在何殊這邊,也彌補不了她所暴露出來的巨大性格缺陷。
與楊錦浩成親後,她已在過去的七年中,陸續生下兩子,卻始終沒有得到她想要得到的名分與地位,不僅她的丈夫與孩子都沒得到宮中的召見與公開,她本人也一直處於隱姓埋名的狀態。
這讓她感到有些無措,但是在她弟弟早就放棄機會,同樣以隱姓埋名的身份娶妻生下子女,同樣沒有得到宮中召見與公開,還經常帶著妻兒住到鄉下的情況下,何明瑜連質疑自己是不是已被放棄的機會都沒有。:,,.